「未來3至5年,教培產業將進入調整期,洗牌之後『剩』者為王。堅持、堅韌、堅強,方能可持續發展。」這是寶威教育集團總裁單志勇的預判。
當然,單志勇自信寶威教育會成為洗牌之後的「剩」者。因為依託伯索雲學堂,寶威學堂在疫情期間僅用11天上線在線課,不僅順利度過了難關,而且實現了打通線上線下的OMO轉型。
5月25日,在伯索雲學堂主辦的「融合·創新 教培OMO高峰論壇」上,寶威教育被當做了一個OMO轉型的成功案例。不過,對於與會的教培機構而言,如何應對當前的政策監管乃是當務之急。
對此,伯索科技創始人兼CEO陳志飛表示,「目前,很多行業從業者都或多或少有些迷茫。在合規辦學的前提下,培訓機構首先要做的就是重新找好自己的定位。未來,培訓機構的業態特點,一定是線上線下相結合的,也就是OMO。這是一個廣義的概念,不同的培訓機構,選擇合適的方式將部分業務線上化,都能走出屬於自己的教學OMO之路。」
據稱,伯索雲學堂圍繞教學場景,涵蓋八大功能,能夠從教學場景的課前、課中、課後,到線上線下全場景、多維度的幫助教育機構快速、低成本搭建專屬的數字化教學服務平台。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為更好的幫助教培機構進行OMO突破和增長,伯索雲學堂與全球最大企業級智能移動辦公平台——釘釘已經展開深度合作,從教學和管理層面,聯手打造OMO教學模式,賦能教培機構融合創新發展。
「數字化轉型實際上是利用最新的數字化技術和能力來驅動組織商業模式創新和商業生態系統重構的途徑和方法,實現企業業務的轉型、創新和增長。」釘釘教育行業專家司飛認為,具體到教培行業,數字化轉型將從「課程產品升級」和「運營效率提升」兩個方面促進教培機構發展,通過高品質的教學工具和教研內容,增強企業的行業競爭力。
數字化轉型勢必增加教培機構的投入。在當前的政策環境下,教培機構所焦慮的正是如何發展的問題。
「教培人焦慮的本質,是時間和資源的錯配。實際上,產業和政策都是有周期的,從政策角度看,教育政策10年一次『鐘擺『』,民辦教育政策的位置就是『公立教育的補充』。」里畔聯合創始人、阿里釘釘教育生態首席投資顧問葛文偉分析道,「教培機構所要做的,就是明確『教育的核心是民生』這一點,它是一個永遠不會被滿足的市場,任何看似已經有頭部的機構的市場,都可以從師資、內容和交付等場景進行創新,從而切入市場並切走份額。總結而言,在新的時代里每一個人都有機會。」
政策監管、行業洗牌之中,教育機構如何才能抓住機會?
智來時代創始人兼CEO邢煉建議,「隨著教培行業越來越規範化發展,教培行業將從啞鈴型格局加速向水滴型格局變化。總體來看,『小者越難,微者越慢』,行業的准入門檻將越來越高,中小型教育機構的發展壓力會越來越大,尤其在監管升級下,機構要著重關注四個方面的事情,分別是空間(教舍)、從業者(教師)、資金(收費)和產品(內容)。機構需要著重關注教舍的證照、消防、硬體、健康和人坪,教師的身份歸屬、從業證書、資格認證、學歷基礎、防虐待培訓等,收費模式則要符合保證金、監管帳戶、金融保險、收費周期、虛價定價、指導限價等的規範要求,內容則避免超綱、超時,在教材版本、意識形態、授課形式、教學載體等方面也要著重關注。」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c7XZrHkBef-y2NoC9wF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