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甜杆」成吃播流量新密碼,《博物》提醒:「紅芯」不能吃

2024-10-23     海報新聞

近日,秋收的進程逐漸接近尾聲,而一種被不少網友稱為「童年回憶」的植物成了吃播的「新型流量密碼」。視頻中主播像大熊貓啃竹子般嚼著青綠色的細植物莖稈,咽下汁水後又「呸呸呸」地吐出渣子,吃法與甘蔗類似,引得不少網友觀看。

博主吃甜杆。圖/社交平台截圖

這種植物便是東北人口中的「甜杆兒」,實際上,它是甜高粱的莖。據《博物》雜誌介紹,在眾多的高粱品種中,甜高粱(Sorghum bicolor)的莖最為好吃。甜高粱也叫蘆粟、蘆穄和糖高粱,是禾本科高粱屬的一個變種,外形同高粱類似,與粒用高粱不同的是,甜高粱的重點在於它的莖含糖量更高,直接啃就有甜甜的汁水。

九派新聞在社交平台上搜索發現,「甜杆」的相關話題閱讀量已接近800萬,「甜蘆粟」的話題閱讀量也超過142萬,還有不少商家包郵銷售新鮮「甜杆」,價格在20元/5斤到95元/5斤不等。不少網友紛紛感慨「哪個東北小孩沒被甜杆皮剌出過血,那他的童年一定不完整」「現在火的還是我們小時候吃的玩意,但我的童年已經回不去了」。

洗凈分段的「甜杆」。圖/社交平台

據科普中國,甜高粱喜溫暖,具有抗旱、耐澇、耐鹽鹼等特性,對生長的環境條件要求不太嚴格,對土壤的適應能力強,特別是對鹽鹼的忍耐力比玉米還強,因此在中國栽培歷史悠久,分布範圍較廣。北起黑龍江,南至雲貴川,西自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東至江蘇、上海等地,在長江下游地區尤為普遍。

崇明島就因盛產甜高粱,被譽為「蘆粟之鄉」。現在在上海華新鎮、柘林鎮等地,不少村民還保留著在宅前屋後、自留地里種上幾排蘆粟的傳統。當地也一直流傳著「門前一片蘆粟,夏天吃到秋」的俗語,這是因為本地的蘆粟分早、晚品種,最早的品種在7月中下旬上市,以前的孩子們可以從暑日吃到霜降。

九派新聞注意到,不少人在吃「甜杆兒」時遇到芯變紅的情況,有人表示「我吃甘蔗也遇到過這種情況,挺正常的」「不會是把牙啃出血了吧」「芯越紅越甜」。《博物》指出,「甜杆兒」和甘蔗的芯變紅實際上是內部發生了霉變,感染了節菱孢黴菌(Arthrinium)。

節菱孢黴菌在甘蔗和甜杆內部繁殖時會產生3-硝基丙酸等物質,使得芯變成紅色或紅褐色。而且,3-硝基丙酸是一種神經毒素,進入人體後會在短時間內引起中樞神經系統損傷,出現頭暈頭痛等症狀,嚴重可導致缺血、呼吸衰竭甚至死亡。

把「紅芯」部分去掉是不是就能吃了?《博物》提醒,被黴菌侵襲的食物中菌絲已經遍布到了每個角落,即使去掉肉眼看到的霉變部分,剩餘的部分也會暗藏毒素。

來源:九派新聞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c74c291699d3ffe55f6b02aa2acd0f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