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來,每逢戰亂時代,英雄輩出,往往有許多感人至深的歷史故事,讓人讀完久久不能忘懷,本文的故事主角是一位古代女子,她隨夫守城,在城破時選擇抱著女兒投井而死,十分感人。
元朝末年,天下大亂,從公元1363年到1367年,5年的時間內,朱元璋已經先後滅掉了陳友諒、張士誠、方國珍等梟雄。1367年十月,朱元璋一方面派廖永忠、楊璟等人南下,收復福建和兩廣,另一方面派徐達、常遇春北伐元朝。徐達率領20萬大軍,取道山東,打算攻打元朝的大都(北京)。
山東是北京的屏障,為了保護大都,元朝在山東部署了大量的兵力。徐達一行人在占領了沂州,嶧州等地後,大軍兵臨益都(山東青州)城下,但在益都,遭到了元軍的瘋狂抵抗。益都守將名叫普顏不花,是一名蒙古將領。此人是一名儒將,曾中過元朝的狀元。
在紅巾軍起義時,普顏不花擔任江西廉訪副使,和南方紅巾軍將領徐壽輝、陳友諒等人都有交手,而且勝多敗少。公元1358年,陳友諒派名將鄧克明帶領10萬大軍攻打建寧,普顏不花帶領城內將士死守64天,最終擊退鄧克明,得到元朝的重視,從此平步青雲,他一躍從六品官升至一品官,北上鎮守山東。本文的主角,是他的妻子,名叫阿魯真。
且說徐達要帶兵攻打山東,普顏不花一方面向朝廷求救,一方面組織兵力抵抗。但沒想到的是,半個月後,朝廷沒有派來援軍,她的妻子卻帶著家人從北京來到了山東。阿魯真說:「夫君在前線殺敵,若家眷留在後方,將士們必然認為你有退路,因此我將家人帶來,誓與夫君共存亡!」普顏不花非常感動,將士們也深受鼓舞。
徐達持續攻打益都,普顏不花死守城池,戰爭極其殘酷。在關鍵時刻,城內的一位叫楊知院的守將投降,徐達因此打開一個缺口,成功攻破城門。城破時,普顏不花知道無力挽回敗局,他先回到家中,對自己的母親磕頭說:「兒子不能忠孝兩全了!」然後她辭別妻子,對妻子說:「我今日必死,你或逃或死,我都不怨你!」說罷,普顏不花拔出馬刀,衝到陣前。普顏不花最後因力氣用盡被捕,他寧死不降。徐達無奈,殺之。
普顏不花走後,阿魯真召集家人,解散奴僕,讓他們各自奔命。阿魯真對普顏不花的小妾們說,國破家亡之際,你們應當以死來回報朝廷,回報丈夫。小妾們聽完後,各自散去。阿魯真回到房內,給婆婆換了一身全新的衣服,準備好糕點,然後抱著女兒投井而去。《明史紀事本末》記載:
不花妻阿魯真抱起女投井死。女嚎啕曰:「南井已有二妾入,井咽不可容。」方轉而向北,投北井而死。
這段話非常感人,意思是,阿魯真抱著女兒去投井時,女兒哭著說:「南井裡已經有兩個小妾了!井滿了,裝不下我們了!」於是阿魯真又抱著女兒向北走,投了北井。
元朝末年天下大亂,普顏不花和阿魯真夫婦,選擇了站在漢人的對立面,因為他們是蒙古人,他們的選擇無可指責。拋開民族因素來說,這對夫妻堪稱壯烈。尤其是阿魯真,在城破時的表現的貞烈和悲壯,讓人落淚。
徐達入城後,得知普顏不花和阿魯真的悲壯故事,十分感懷。徐達抓了一位城內奴僕,賜他銀兩,讓他護送普顏不花的老母回到北方,並且下令封了這兩口井。朱元璋聽聞此事,也感慨普顏不花夫婦之忠義。普顏不花和阿魯真去世半年後,徐達和常遇春的大軍攻入元朝大都,元朝滅亡。
用辯證的歷史觀來看,戰爭是殘酷的,戰爭的背後,有鮮血,也有人類的血淚。朱元璋、徐達代表的是反抗外族壓迫和民族獨立,這一點不能否認,而普顏不花夫婦代表的是對元朝的忠貞,沒有對錯,都值得稱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