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系最大峽谷驚艷亮相:新圖像揭示壯麗景色
震撼新圖揭示太陽系最大峽谷:比肩火星巨峰,猶如奇幻世界
漫步於宇宙壯闊,目睹太陽系最大峽谷驚艷絕倫
它的長度幾乎是大峽谷的10倍,深度則是其3倍。但它是如何在火星上形成的呢?
這張照片是太陽系中最大峽谷——火星瓦勒斯·馬里納里斯的近景照片,讓我們近距離欣賞這個壯麗的自然奇觀。
圖片來源:美國宇航局/噴氣推進實驗室/亞利桑那大學
在距離大峽谷大約8700萬英里(1.4億公里)的地方,一條更加宏大、壯闊的峽谷橫貫於火星的內部。這就是瓦勒斯·馬里納里斯,這個由深邃、廣闊的峽谷系統組成的地形特徵貫穿了火星赤道線上超過2500英里(4000公里)的距離,幾乎覆蓋了行星周長的四分之一。這道橫貫於火星岩床的裂縫幾乎比地球上的大峽谷長10倍,深度也是其三倍,因此成為了太陽系中最大的峽谷。來自亞利桑那大學的研究人員一直在對這個神秘的峽谷進行研究。
自2006年以來,亞利桑那大學的科學家們一直在使用火星勘測軌道飛行器上的一台名為HiRISE(高解析度成像科學實驗)的超高解析度相機,對這顆星球上最奇特的地貌進行特寫拍攝。儘管HiRISE網站在2020年12月26日發布了一張令人驚嘆的火星山谷照片,但科學家們仍然不確定這個巨大峽谷群是如何形成的。
火星的山谷地帶中的提索尼姆峽谷(Tithonium Chasma)上布滿了對角線狀的沉積物,這可能表明古代存在冰凍和融化的循環。(圖片來源:美國宇航局/噴氣推進)
與地球的大峽谷不同,瓦勒斯·馬里納里斯可能不是由數十億年的水流侵蝕形成的。火星太過炎熱和乾燥,無法形成足夠大的河流,深入岩石地層。然而,歐洲航天局的研究人員表示,有證據表明流動的水可能在數億年前加深了峽谷的某些溝壑。
大部分峽谷可能在數十億年前就已經裂開了,當時火星附近的超級火山群體——塔爾西斯區域正在向上噴發。這些巨大的火山包括太陽系中最大的火山——奧林帕斯山,當火山下面的岩漿冒出時,行星的地殼很容易被拉伸、撕裂並最終坍塌成如今組成瓦勒斯·馬里納里斯的槽和山谷,歐洲航天局說道。
證據表明,隨後的山體滑坡、岩漿流動,以及古老的河流,可能對峽谷在隨後的億萬年中繼續侵蝕做出了貢獻。對這些高解析度照片的進一步分析將有助於解決太陽系最宏大的峽谷的起源之謎。
相關知識
火星是距離太陽第四遠的行星,也是太陽系中第二小的行星,僅比水星大。在英語中,火星的名稱源自羅馬戰神。火星是一個類地行星,擁有一層薄薄的大氣層,地殼主要由類似地球地殼的元素組成,以及由鐵和鎳構成的核心。火星具有撞擊坑、山谷、沙丘和極地冰帽等表面特徵。它有兩顆小而不規則的衛星:火衛一和火衛二。
太陽系是一個受太陽引力約束在一起的恆星系統,包括太陽以及直接或間接圍繞太陽運動的天體[a]。在直接圍繞太陽運動的天體中,最大的八顆被稱為行星[b],其餘的天體要比行星小很多,比如矮行星、太陽系小天體的小行星和彗星。軌道間接圍繞太陽運動的天體是衛星,其中有兩顆比最小的行星水星還要大[c]。
太陽系的形成大約始於46億年前一個巨型星際分子雲的引力坍縮。太陽系內絕大部分的質量都集中於太陽,餘下的天體中,質量最大的是木星。位於太陽系內側的是四顆較小的行星,分別是水星、金星、地球和火星,它們被稱為類地行星,主要由岩石和金屬構成。外側的四顆行星被稱為巨行星,其質量比類地行星要大得多。其中最大的兩顆是木星和土星,它們都是氣態巨行星,主要成分是氫和氦。最外側的兩顆行星是天王星和海王星,它們是冰巨星,主要由一些熔點比氫和氦更高的揮發成分組成,比如水、氨和甲烷。幾乎所有的行星都在靠近黃道平面的軌道上運行。
BY:Brandon Specktor
FY: 徐展博(James)
如有相關內容侵權,請在作品發布後聯繫作者刪除
轉載還請取得授權,並注意保持完整性和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