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張賀
俗話說:無農不穩,無工不富,無商不活。
現如今,疫情給全球經濟帶來衝擊,糧食安全備受關注。湯加火山爆發給全球氣候帶來未知,烏克蘭這一全球糧倉的局勢也令人擔憂。農業的穩顯得愈發重要。
而鄉村振興是共同富裕的題中之義,為了實現共同富裕,農業相關要素務必要「活」。
一年前,國家鄉村振興局成立,鄉村振興戰略有了主要推動機構。現在2022年「一號文件」出台,更是為農業下一步的發展指明了方向。
伴隨著科技在農業領域空前的應用,多因素疊加,農業大時代可能真的要來了。
從晶片看糧食安全
晶片短缺在2021年備受關注,車企減產、蘋果轉單都因此發生。由於過去我國在晶片領域依賴進口,所以普遍對晶片緊缺的影響感觸比較大。
相比晶片,其實全球糧食供應問題影響更嚴峻。除了疫情對供應鏈的影響,極端天氣、全球貨幣放水、大宗商品漲價等也都對糧食價格推波助瀾。
2021年全年,糧農組織食品價格指數平均為125.7點,比上一年高出27.6點(28.1%),所有分項指數均大幅高於上一年。
其中,穀物價格指數平均為131.2點,比2020年上升27.2%,達到自2012年以來的年度最高平均值。當年玉米和小麥價格分別比2020年平均水平高出44.1%和31.3%,稻米則是去年下跌的唯一主要穀物。而糧農植物油價格指數漲勢更凶,2021年平均為164.8點,比2020年上升了65.4點(或65.8%),創年度歷史新高。
來源:聯合國糧農組織
而我國歷來重視糧食安全問題,新冠疫情開始至今,高層更是頻繁強調糧食安全、重要農產品保供。此次「一號文件」的發布,又再次強調。
得益於國家的高度重視和未雨綢繆,國內糧食供應並沒有出現問題,價格也相對穩定。不過,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我國農產品市場難免會受到影響。
白糖和豆油、菜油、棕櫚油等油脂期貨價格仍在去年上漲超10%。生意社顯示,小麥現貨價格也累漲15.8%。另外,在原油、銅等大宗商品大漲的支撐下,玉米、大豆等價格也都維持高位運行。食品飲料類上市公司產品紛紛提價,正是原材料價格上漲所推動。
儘管聯合國糧農組織在2021年12月2日發布的《穀物供求簡報》中稱,創紀錄的穀物產量預計可確保2021/22年度市場供應充足。
但供應充足並不能確保糧價穩定。為什麼?
亞洲首位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的阿馬蒂亞·森,曾在其著作《貧困與饑荒:論權利與剝奪》中寫道:「饑荒的特點表現為一部分人沒有獲得足夠的糧食。然而卻沒有跡象表明,是糧食的短缺引致了饑荒。」
也就是說,是分配不均造成了饑荒。如今這種分配不均正紛至沓來。
新冠疫情發生以來,已經有俄羅斯、美國、烏克蘭、阿根廷、泰國等多個國家對穀物出口採取管制措施,甚至部分國家通過減稅降費等措施增加進口、囤積糧食。這將加深全球糧食分配不均,進而對糧價產生擾動。
來源:「農業凱歌」公眾號
國泰君安證券在2022年農業投資策略中提到,隨著生豬持續復產,飼料用玉米需求增加,行業庫存量位於歷史低位,未來一年玉米價格有望延續景氣度。同時,預計21/22全球大豆庫存消費比處於歷史相對低位,也將對價格形成支撐。
不過,糧食事關國計民生,如過去在豬肉、有色大漲時那樣,我國擁有充足的糧食儲備來調控,糧食價格即使上漲,也會受限。只是,在農產品價格高企的背景下,農戶種植積極性會有所提高,這將利好種業公司的銷售。
轉基因商業化有望突破
糧食安全的另一保障,是種子質量,這是更長期的影響。科技,這一經常被賦予ICT行業的名詞,其實在農業領域也極其重要。只不過人們熟知的可能只有雜交水稻。
很少有人關注到,《種子法》於2021年12月24日迎來修改,關於智慧財產權的保護尤為重要。天風證券認為,新《種子法》建立了實質性派生品種制度,加強原始創新保護。同時擴大了植物新品種權的保護範圍及保護環節,有助於維護品種權人權益。
隨後的2021年中央農村工作會議特彆強調要大力推進種源等核心技術攻關。「一號文件」提出要「大力推進種源等農業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全面實施種業振興行動方案。」這都將對創新力較強的種業龍頭公司形成有利條件。
不僅如此,轉基因技術也漸行漸近,而且影響將更加深遠。
2021年11月12日,農業農村部發布《農業農村部關於修改部分種業規章的決定(徵求意見稿)》,對轉基因品種審定及後續生產等流程做出詳細指導。多家券商認為,該文件意味著我國轉基因作物的品種審定和商業化已經進入實質推進階段。
雖然轉基因依然面臨爭議,但現實表明,其商業化確實已經在推進了。
玉米是轉基因技術發展的前沿。
隆平高科的參股公司杭州瑞豐儲備了較豐富的轉基因技術,其產品轉基因玉米瑞豐125已於2020年1月獲得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證書(生產應用)。隆平高科公告顯示,該產品是國內首批獲得轉基因抗蟲耐除草劑玉米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證書的轉化事件。
大北農同樣具備領先的轉基因技術,其控股子公司北京大北農生物技術有限公司的玉米性狀產品 DBN9501和大豆性狀產品DBN9004,於本月初獲得了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證書批准。
農業科技投資爆火
要實現鄉村振興,種子只是其一,其二是機械化。
2021年的「一號文件」,提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4月,《中華人民共和國鄉村振興促進法》獲得通過。緊接著,在過去一年,農業科技火爆異常。
其中的一個代表,是極飛科技IPO。
2021年11月22日,農業無人機龍頭極飛科技上市申請獲受理。此前的3月,極飛科技剛剛完成由高瓴創投獨家投資的超3億元C++輪融資。在此之前,極飛科技已經歷了5輪融資,投資方包括百度、軟銀、創新工場等。
招股書顯示,極飛科技擁有6大類智慧農業核心技術,構造了農業無人機、農業無人車、農機自駕儀、農業物聯網設備等智能農業裝備和智慧農業管理系統組成的產品體系。其農業無人機已經被應用於全國近2000個區縣的農事作業中。
2021年,極飛科技在新疆建立了國內首個無人化棉花農場實驗項目,由兩名極飛科技員工藉助科技手段對近 3000 畝高標準棉田進行了全流程管理。
該項目通過智能化方式進行智能測繪、地勢分析、環境監測、病蟲草害預警、自動化耕作、播種、打藥、施肥與灌溉、無人機巡田、出苗普查、棉花測產、棉花打頂等工作,實現了耕、種、管、收等完整農作流程的智能化、精細化與高效化。
當然,機械化也需要因地制宜,照搬西方並非答案。對我國來說,地廣人稀的地區更適合,人多地少的地方可能要十分慎重。不過這是另一個話題了。
除了極飛科技,國內首隻專注食品農業科技早起項目投資的風投基金——食芯資本也有新動作。去年11月「36氪Pro」公眾號披露,食芯資本二期美元基金完成超額募資,規模為1億美元。參投的LP包括淡馬錫、先正達集團創投、安迪蘇等。
據悉,在二期募資完成後,食芯資本已經投資國內外7個新項目,覆蓋精準農業、數字農業、合成生物、發酵蛋白等領域。
騰訊、阿里等網際網路大廠也早已聚焦農業現代化。阿里在2014年打造網際網路農場,又於2018年投身人工智慧養豬並開團「網際網路農場」;京東2018年也成立了「京東智慧農業共同體;」騰訊也於2019年正式進軍智慧農業平台。
現如今,農業賽道愈發擁擠,涉及領域也越來越廣。相信農業的「穩」將一如既往,其「富」也終能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