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今綸
9月8日,我從外省回到廣州,一下車就感覺很放鬆,此前的疲憊、緊張,以及對「靜默管理」的擔心一掃而空。
在高鐵站內測了核酸,進地鐵掃場所碼,幾十分鐘之後,我就到家了,睡了一個安穩覺。
此前,因為某省E市突如其來的靜默政策,我為了避免被封,乘汽車長途奔襲幾個小時,直到上了高鐵才心安。
9月9日,我的核酸結果顯示陰性。9月10日,我又做了一次。
9月10日下午,接到廣州疾控工作人員的電話,我說我做了兩次核酸,第一次是陰性,第二次結果還沒出,對方很有禮貌地說:「那沒事了,祝您節日快樂」。
想起那個奔襲的夜晚,此時此刻,我真的很感慨。
廣州找到平衡點
廣州在2021年曾經封控了荔灣區的部分區域,在2022年4月曾經封控了白雲區的部分區域,這是真正的精準防控,其他區基本不受影響。
疫情最頂峰的時候,其他區的餐廳取消了堂食,天河區連堂食都沒取消,天河的朋友們開玩笑說:「主要是要照顧我們這些打工人」。
疫情三年來,我在廣州的生活、工作基本不受影響,只是最近海珠區風聲緊,我就取消了在某某島的跑步,改為在家裡的跑步機上跑步。
平常的日子,我該在餐館吃飯就吃飯,該去圖書館就去圖書館,該參加活動就參加活動,就這樣。
在廣州感受煙火氣。
對我個人而言,如今的狀態和2019年區別不大。當然,餐飲、旅遊、展會以及諸多行業確實受影響大,整個大環境如此,廣州已經盡其所能做了該做的。
說實話,我很慶幸自己現在是在廣州。
我剛剛去過的E城,在有四例無症狀感染者的時候就全城靜默。雖然公告上只是幾個街道靜默,實際上全市靜默,包括鄉鎮,這在廣州是不可想像的。
我到廣州的9月8日,廣州就是有三名確診患者和一名無症狀感染者,當時和E城的情況一樣。
廣州一切如常,人們談笑風生,照說廣州人的流動性更大,人口更多,但是,廣州就是能準確在疫情防控、經濟發展之間找到平衡。
這是一個值得學習的榜樣。
斬斷傳播鏈要靠科學,要靠精準防控,不是靠全城靜默。
不要在廣州搶菜
說點公開的新聞吧,「靜態管理出現諸多問題,新疆伊犁州、庫爾勒市政府致歉」。
主要是哪些問題呢?「就醫難、物資供應不充分和防控措施不夠精準」。
這些問題在廣州早就解決了,今年4月,白雲區部分區域封控的時候,廣州甚至協調了2000名醫生直接對接封控區市民,所以,沒有發生任何人倫慘劇。
在抱朴財經讀者俱樂部的群里,因為某地疫情突發,以及廣州海珠當時也有疫情。
有上海的群友建議多儲備一些菜,我的意見:「在廣州不需要搶菜」。為什麼?因為物流太強大,畢竟是千年商都,上一輪在廣州搶菜的都虧大了。
打個比方,在股市裡遇到莊家,他有很多籌碼(菜),你是個小散,由於恐慌,非要搶籌碼(菜),最後一定是虧的。
E城的超市蔬菜區被一搶而空。
我知道有人會說,上海當年也是如何如何,後來還不是如何如何,這個我不評價,因為上海和廣州是不同的情況,而且上海當時的情況比較「複雜」,我只能說到這裡。
在網上還看到有如下視頻:一名志願者向另外一個區的志願者下跪求助,因為她所在的那個區已經沒有糧食和菜了,還有很多老人、孕婦、小孩沒東西吃。
我說實話,我真的看哭了,因為我有同理心,我在三天前也差點被封控在E市。
其實中國的老百姓是最好的老百姓,溫順善良,很好管理,封控就封控,靜默就靜默,但總要給口飯吃,飯都吃不上,這很不合適。
任何政策在做出的時候都要在心裡裝著老百姓,他們有沒有飯吃?他們如果要看病怎麼辦?孕婦要生孩子怎麼辦?
我們已經看過太多慘劇了,不想再看,如果不知道怎麼辦,至少可以學習一下做得好的城市吧。
比如杭州也做得不錯,有網友說:「 離疫情最近一次是五一。隔壁小區一位密接,小區封了一個星期,各種物資有保障。其他地方該幹嘛幹嘛,學校正常開學。部分老師因為去過某地方也是在家兩個星期」。
有樣板都不學,其實是因為心裡根本就沒裝著老百姓。
科學防疫是招商利器
城市要發展,很多城市的決策者都很重視招商。他們喜歡宏大的招商場面,他們找媒體來報道,他們找大領導來站台,他們也找企業家幫忙。
但是他們忘了一點:金杯銀杯,不如老闆們的口碑。
科學防疫是重要的展示城市形象的時候,對於招商引資很重要。防疫要花錢,但展示、傳播這種形象是免費的。
你講科學,講常識,有溫度,有水平,比如廣州、杭州,人家會覺得你好厲害,值得投奔,值得去投錢開公司辦廠。
你如果動不動講狠,動不動靜默管控,而且是全城。老闆們會覺得可能你水平一般,防疫力量一般,投幾百萬幾千萬幾億隨時可能打水漂,大家就怕了。不但不投,而且投了的還會撤。
所以,防疫是個系統的工作,要科學,要真誠,要持之以恆,要尊重普通人、商人的正當權益。
我一朋友在某省建廠開公司,幾千萬投下去,因為當地各種不靠譜的防疫政策,他最終撤了,並且發誓再也不去某省投資,如今他安心在廣州做生意,雖然艱難,但至少知道預期是什麼。
所以,我有幾個結論:
其一,凡是動不動靜默管理的地方,都不值得去投資去工作,而且有當地的房子的話一定要賣掉,做空。
做商業不怕艱難險阻,但是很害怕各種不講道理不講科學的靜默。
一聲靜默,萬金盡銷。
某些人不心疼,但是老闆們肯定會疼暈過去,因為這是老闆們的錢。
人性化防疫的城市才值得投奔,這是一個綜合能力的考驗,而在這方面,廣州絕對是個中翹楚:不但搞得掂,而且搞得好,對企業、商戶有關照,對市民有交代,儘量不干擾大家的生產和生活。
在靜默之下,城市GDP的比拼已經沒有意義了。更該比拼的是,哪些城市在竭盡全力為市民撐起一片做事的空間。
有些城市的名字刻在老百姓心裡,有些城市的名字則慢慢被忘記,甚至被厭惡,因為它們給予人的機會、財富和穩定感完全不一樣。
其二,沒有文明、秩序和規則的故鄉,不過是因為偶然的機會讓你在那裡出生的地方,不要留戀。
故鄉
大家還記得弗蘭克林的那句話嗎?「哪裡有XX,哪裡就是我的XX」。自己去搜,我就不寫全了。
我改一下,「哪裡有精準防控,哪裡就是我的故鄉」。
最後我想談點感想:城市靜默了,有些人、有些機構還拿無人機去拍城市空蕩蕩的場景,然後配上音樂,說一句:沒想到城市這麼美。
這種情況絕對屬於變態了,斯德哥爾摩癌症!
疫情三年,有些人的價值觀真的錯亂了,某些人不要把喪事當喜事辦,更不要做一個欣賞折磨模式的「怪物」,這個要求真的不高。
一切皆有因果,城市的發展抑或衰落都在當下,都在人們的腳下,人們天然會選擇一個更講科學,更講常識的城市去工作、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