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帝「發瘋」,票房血撲,這國產新片實在太可惜!

2023-09-18     豆瓣電影

原標題:影帝「發瘋」,票房血撲,這國產新片實在太可惜!

在後疫情時代,我們再度提及「死亡」,不再是諱莫如深,更添了許多的從容與平淡。

因為「死亡」每天都在我們身邊真切地發生著,這是群體共有的悲憫,也是個體的哀傷。

近幾年,也有越來越多的涉及「死亡」話題的影視作品躍然銀幕之上。

22年《人生大事》收穫17億票房,將我們不曾關注的殯葬行業帶到視野當中;

電視劇《三悅有了新工作》,用一集一集的故事探討了器官捐贈、慰安婦等社會議題.....

一部新作,從6月份在上海國際電影節上一舉拿下最佳導演、最佳男演員兩項大獎,

少了幾分商業劇情片的俗套與煽情,多的則是更具有作者性的思考與觀察。

到影院去欣賞這部溫情而又真摯的作品,真的——

不虛此行

導演: 劉伽茵

編劇: 劉伽茵

主演: 胡歌 / 吳磊 / 齊溪 / 娜仁花 / 甘昀宸

類型:劇情

上映日期:2023-09-09(中國大陸)

片長:119分鐘

又名:不虛此行。/ 傾聽 / All Ears

(胡歌飾)是一個為逝者寫悼詞的作者,他的悼詞寫的既真摯又有文采,在殯儀館出了名,許多人都找他來為自己逝去的親友寫悼詞。

和無數北漂一樣,聞善住在一個半地下室的兩居室,陽光只能從高高的窗口斜斜地灑在陽台的角落,聞善不是在電腦前安靜的敲著鍵盤,就會在那裡一根接著一根的抽煙。

鏡頭從書架上緩緩掃過,《世界電影史》、《法國新浪潮》......偷偷暗示著聞善本來夢想的人生路徑。沒有人是專門學寫悼詞的,聞善本是電影學院畢業的研究生,因為總是寫不出好的劇本,迫於生計,轉而寫悼詞維生。

職業受挫,夢想碰壁。聞善總是穿著灰黑色的衣服,微微有些駝背地行走在北京摩肩擦踵的街頭,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他,隨意的消失在洶湧的人潮之中。

上學的時候,聞善為了寫作業觀察筆記,老是去殯儀館。本來以為在這裡,他能收穫到這個世界上最強烈的情感迸發和人與人之間的衝突。

可是這裡比世界上的任何一個地方都要平靜,因為在死亡的面前,一切的情緒都顯得蒼白無力。

他與殯儀館的員工潘聰聰(白客飾)相熟識,並被後者介紹了許多寫悼詞的生意。他因寫悼詞走進一個又一個逝者靈魂的世界,又將一個又一個生者帶出哀痛的牢籠。

導演劉伽茵表示,「之所以選擇生死的主題,是因為我覺得在死亡這件事情的面前,我們的存在會更加的有力量,我們會產生一種向死而生的感覺

電影中,我把這個故事的視角放在聞善的身上,圍繞著聞善,隨著又有很多很多的人物、角色出現,大家互相的陪伴,最終有一個溫暖和治癒的結局……」

編劇是講故事的人,而講不出好故事的聞善成了聽故事的人。

一段段故事從被委託人的口中被講述出來。

逝者萬曉軍在弟弟嘴裡是家中最為敬愛的好大哥,而在遠在美國生活的妹妹口中卻一無是處,頗有微詞,語氣中滿是怨懟。

為了妹妹高考,臨考前一個月,每天騎著三輪車去十幾里外的冰場給妹妹買人造冰消暑的是萬曉軍;經不住別人賣慘裝可憐,被騙走十幾萬,離婚時非要把自己唯一房產留給妻兒的也萬曉軍。

聞善明白妹妹對悼詞所有的刁難,不願重返故土的執拗,都是對大哥離世的逃避。

總是忙於工作、事業有成的王先生(黃磊飾)一個人通過不懈的努力終於收穫了財富與地位,在北京扎了根,但是他始終不懂父親的根扎在家鄉孕育著作物的土地上;他更是不懂本來學過游泳的兒子為什麼會和爺爺回老家時落入湖中時腦子裡的小九九。

父親的離世讓王先生明白,自己可能真的來不及做一個好兒子,但是也讓他明白自己還來得及做一個好父親。

委託人除了至親,還有從中學時代一起走過的摯友,也是一起並肩創業的夥伴,在公司最危難的時候,老陸(甘昀宸飾)一個人,甚至來不及和好友告別,就要帶著兩個人的責任過難關。

好在陽光終會再度降臨,老陸完成了好友的遺願,將辦公室從只能面對著藍天白雲海報,騎動感單車的地下室搬到了有落地窗的高樓之上。

方阿姨(娜仁花飾)則是聞善的老客戶,從病危通知,到積極抗癌,這位樂觀的奶奶用自己的積極的生活態度與病魔較量了好幾個回合。而她豁達的生死觀,是前半生大風大浪後的平靜。

她學著上網直播,是抗癌界的「網紅」,或許正是因為她從未被時代拉下,所以也不會被生命拋棄。

聞善聽著一段又一段故事,寫下一段又一段悼詞。直到一個客戶的女網友金穗(齊溪飾)不願相信他的離開,千里迢迢趕到北京一探究竟,她在聞善的幫助下補全了自己心愛的網友網際網路下不為人知的憂鬱的另一面。不僅如此打破了聞善生活原有的寧靜。

聞善的家裡還有一個「舍友」小尹,但其實小尹並不是真實存在的人,而是聞善筆下沒有被寫完的一個角色,甚至連名字都沒有被起,只是設定他姓「尹」而已。

小尹是編劇聞善的自我投射,他無數次的提醒聞善「說真話」,在編劇事業發展道路受阻的聞善始終很難直面自己的現狀,被困在了人生的「第二幕」中。

但是當他再度拾起生活時,當他意識到自己才是自己生活的主人公時,小尹,這個聞善「外化」的自我,終於可以回到劇本中的字裡行間,而聞善也將賦予他「真實而完整」的生命

導演劉伽茵老師從2009年帶著《牛皮2》去了坎城電影節導演雙周單元之後,到2018年開始回歸自己的創作,整整九年,她將自己的時間留在了北京電影學院教書。

她在採訪中提到,「一定程度上我和聞善的關係就像聞善跟小尹的關係。它不是一種技巧上的對應,是心理上的。」重回創作時劉伽茵老師的心中也有忐忑與恐懼,「聞善」變成了一種召喚,越思考自己的問題、往回看一些事,這個角色就越會冒出來。

聞善迷茫時,曾回訪自己研究生時期的老師,面對學生的轉行,老師只是淡淡回道:還在寫就好

人生的路徑各不相同,總是會在夢想與現實的夾縫中不免陷落,但是普通人就是如此,普通的故事也值得被記錄,也有響亮的聲音,也有被訴說、被傾聽的意義。

*本文作者:淺淺

全員裝X,這國產黑馬真實到扎心

看《奧本海默》之前,你需要知道這些知識點

中國版《奧本海默》,9.4分都低了!

好片等你一起「在看」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c6043618fe714465989cd460497d35e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