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經理面試現場回放,看看優秀的人是什麼樣的!

2023-11-22     人人都是產品經理

原標題:產品經理面試現場回放,看看優秀的人是什麼樣的!

對於面試官來說,什麼樣的產品經理候選人,才是看起來靠譜的人選?這篇文章里,作者結合自己的經歷,梳理了自己在招聘過程中看到的候選人情況,一起來看看,或許會對求職中的你有所啟發。

對於面試官來說,什麼樣的產品經理候選人,才是看起來靠譜的人選?這篇文章里,作者結合自己的經歷,梳理了自己在招聘過程中看到的候選人情況,一起來看看,或許會對求職中的你有所啟發。

很多人說,自己也是一款產品,應聘,就是推銷自己。

這話不錯。所有接觸,皆為交互;所有交互,皆圍繞產品。

但在應聘這個交互中,面試官的的驗收標準是黑盒。

所謂【細柳編小筐——看著容易做著難】。

該怎麼以理想的「驗收結果」通過面試,交付自己呢?

每年下半年,我都會參與篩選了很多份簡歷,也面試了不少人。

這段過程,仿佛看到了曾經的自己。

尤其其中的幾個案例,感觸頗多。

目錄:

有一場面試,應聘者應聘的是產品經理崗,其過往的履歷這樣的:

  • 前 4 年做財務方面的業務工作,自述期間曾以業務的身份搭建過業務模型,勉強算是跟產品沾點邊;
  • 第二份工作他做了兩年,職位是高級產品經理;
  • 第三份工作1年,職位他寫的是「資深產品經理」;
  • 第四份工作1年,職位寫的「產品專家」。

總結起來也就是 0-1從業務 轉行產品,一上來就能成為高級產品,做產品經理的第三年就成了資深產品經理,做產品的第四年就成為了產品專家。

彎道飛車,甩飛大片。

可謂【一毛錢放牛腚上——十分牛13】。

看到這個簡歷,我的第一感覺是擔心其中的水分。

因為就算一個公司敢把你放在專家位置,一個4年換三份工作的產品經理敢自詡專家嗎?

況且一個不知名公司的專家,算得上專家嗎?

接下來等到真正開始面試的時候,前 20 分鐘的問答,這位應聘者全程表情和藹可親,說話慢條斯理,但問到具體問題時基本全部是用「應有的規則」、「行業內基本的辦法」、「與系統向匹配的方案」等萬金油辭令將問題糊弄起來,比較圓滑地避開所有涉及到具體方案細節的話題。

於是我就想搞清楚對方是否有重大的產品方面的輸出,其次想進一步確定下他最擅長的方面。

當我繼續往深處問:可以從過往經歷中找一段,聊聊你認為你輸出的成果及其價值是什麼?

他想了一下,又開始答非所問,顧左右而言他。

實在有點忍不住了,直接跟他講,我不糾結你的成就了,你覺得你的晉升速度這麼快,是怎麼做到的?

我話說完,他來了句反問的:你是什麼職級的?

這一反問把我整蒙了。

我說我就是面試官,問的是一個專業問題,有什麼不妥嗎?

他傲嬌地說:不面了!居然懷疑我

然後就真的走了。

真是【蓋倫出黑切——我是沉默加破防!】

我和一起參面的 HR也是一臉懵逼

我自責了一下,並對這次面試做認證的思考和復盤:

第一,應聘者可能是以專家的視角,覺得我在挑戰他,或者對基礎問題不屑回答。

對此我覺得,大公司的面試基本都是這樣的。

比如我曾被面試官追問:

  • 「最優物流和最優倉庫的核心算法規則,請列舉至少三條」;
  • 「O2O 電商的庫存的同步機制是增量同步的話,那頻次和容錯機制是怎麼設定的」;
  • 「打住,你是否聽清我的問題,請正面回答」……

我覺得這是個互相了解的過程,不應該帶個人情緒。

第二,為了被篩選出來參與到後續面試,簡歷注水我能理解,但是為人要謙虛,客觀是一個人的美德

會就是會,不會就是不會,如果不讓問,又拿著一份本就注水的簡歷,那麼下一份工作就算錄用了,只怕也失去了鍛鍊的機會。

聊到這裡,可能您會問,究竟是怎麼才能算是一個滿意的候選人呢

其實我在面試過程中也遇到了很多優秀的應聘者。

二、校招生的水準越來越高了

就拿校招的簡歷看,很多人一畢業就實習經驗達到兩年了,並且面試工作準備的很充分。

印象里有一個東北的女孩,跟我講她做「充電樁檢修項目」方案,描述的即簡練又詳實。

她給我展現了自己怎麼修改舊方案,怎麼解決線上與線下的信息不對稱性,怎麼做好投入產出的考量等等。

末了還告訴我希望我可以多問些問題,一來是檢驗她自己,二來也是增加我對他的考察了解。

我說不用了,你已經很優秀了。

真是【武松賣刺蝟——人強貨扎手】。

同期還有一個海歸女孩來應聘的,在末了問她「有什麼要問我的?」時候,她聊著聊著很快就掌握了主動權,末了居然「面」起我來了。

臨走還不忘以請教的理由,請求加了微信。

真實【倒背手看雞窩——不簡單(撿蛋)】。

不管是東北女孩還是海歸女孩,都在認真準備面試,並且以學習的態度在溝通。

相對而言,一些社招的應聘者,反而掛羊頭賣狗肉,面試的時候說的冠冕堂皇的大道理,結果既沒有方法論也沒有足夠的產品規劃經驗。

參考閱讀:產品經理面試6個層面:做狐狸or刺蝟?

更有一個博士學歷的產品經理,在開始面試之後,我和HR開著視頻看他找了一分鐘簡歷找,因為他忘記簡歷文檔在哪裡了。

沒錯,他需要對著簡歷看,才知道自己做過什麼。

在自我介紹時候,他真的就一字一句地讀簡歷,並且連一行文字都沒落下,更別提「金字塔原則」等結構化表達。

他讀了五六分鐘的時候我忍不住打斷了他,我問你是否可以挑重點說……

從以上我們看得出來:

但凡是認真的產品經理,都會實打實要求自己進步。

但凡是負責的用人單位,也勢必要對應聘者做各方面的溝通,以考察應聘者的修煉程度,是否匹配目標崗位的能力要求。

三、面試究竟在面啥?

參加很多次應聘面試,但是可能很多人都沒有想過,究竟面試官想通過面試考察那些內容。

拋開技巧層面的分析,其實說白了面試官是想找一個修煉程度和職位匹配的人。

因為說到底這就是個盲猜和押注的時刻。

那麼用人單位怎麼考核對方的修煉程度呢?

其實面試的核心無非兩個:

  • 一是以精準的問答,判斷應聘者是不是具備企業想要的能力;
  • 二是收集具有代表性的信息,來預測應聘者在未來是否有所作為。

參考閱讀:那些看似理所當然的求職面試坑?

我們以平均兩年作為一個工作經歷的周期來劃分,我的整體感覺是這樣的:

如果你是 2 年的經驗,那麼你應該基本功很紮實,並且在談話間能流漏出對未知領域的渴望和好學的精神。

如果你是可塑之才,比如學習能力強,基本思維清晰,那麼面試官會覺得你很難得。

若你是 4 年左右的經驗,那麼是個中級產品經理了。

這時候,你應該有自己擅長的領域了。比如交易、支付、財務等。

我曾經面過一個 4 年經驗的產品經理,他做的是國內支付,而我們要的是國外的支付能力,但是我問到「dispute」、「chargeback」等概念的時候,他都能說出自己學到的相關知識,所以我判斷他是能通過後天學習快速補齊的。

若你是 6 年的經驗,那是個高級產品經理了,你需要有規劃能力,能抽象出模型,能判斷需求的價值。

如果這六年你是個愛學習、愛總結,或者記憶力超群的人,那麼你的行業知識面會很廣,在面試中你會避開一些對自己不利的坑。

比如說,你會在簡歷中突出自己擅長的,會在面試之前梳理一遍自己的知識,在回答面試官問題的時候,會以更多的行業話術來問答。

面試官能感受到你飽含邏輯思維的結構化的回答方式,言語中不時能感受到同理心、用戶思維、商業化思維等等。

這不僅是對所應聘的職位的尊重,更是對產品經理這個崗位的致敬。

記得面過另一個應聘支付的產品經理,他實打實工作了 8 年,但簡歷上一直寫的是產品經理,連「高級」倆字都沒有寫。

這就暗示此人可能是一個喜歡深入到事情深處做實事人,有可能是一個很佛系,無欲無求的人。

等到面試的時候,我問他作為國外支付產品經理,對接過新的支付平台嗎?

他回答「對接過」。

但是問到支付平台的名字的時候,他居然說想不起來。

為了驗證,我繼續問他是否結合數據分析優化過支付方式,他自言做過數據分析。

但當我問指標的時候,他又說沒想起來。

可能是為了改善我的判斷,他主動說自己有數據指導業務的思維,於是我問他是否有案例可以分享,他就描述了自己用數據監控功能來監測支付方面的異常,一旦報警開發進來解決問題。

表面看起來說的過去,可以我問監控的機制是實時觸發的嗎,他回答是,並補充說,支付成功數據下滑了突破了閾值就會報警,開發就進來處理了。

於是我繼續問,波動可能是實時的自然波動,一個時間段的波動,能為開發人員提供什麼有效的指引呢?可以解釋下開發如何基於降低的成功率制定行動項?

對方無法解釋,說,其實開發就是看看有沒有bug(通常不了了之)……

真是【高山坡上滾敲鑼——不通不通(噗咚噗咚)】。

很顯然,這些事情或許是沒有認真做過,也或者是看到別人做過。

但是無論如何,這也是個反面例子,例值得我們產品人警醒。

因為無論在面試準備,還是在產品經理工作中,閉環和邏輯自恰都是基本的素質。

四、怎麼成為面試官眼裡靠譜的人選?

從應聘者的角度,有的四兩撥千斤巧妙勝出的,也有一手好牌打爛的,也有相談甚歡、最後卻還是沒下文的……

那麼怎麼才能成為面試官眼裡比較靠譜的產品經理呢?

其實,面試官的第一性原則還是找對人。

那麼怎麼判斷呢?

我覺得面試就是考試,前提是要有紮實的基礎和相應的工作的能力。

我一直不主張投機取巧,如果你真的熱愛這份工作,那就應該拿出學生時代學習的態度對待工作,每天的上班就像是做作業;

下班後主動學習,這樣一年年下去,才能修煉到該有的能力。

在我轉行做產品之前,我也沒有這些習慣。之前一度認為工作是出賣時間給老闆,換一份固定工資。

所以這8個小時能摸魚就是賺了摸魚的時光。8小時之外都是自己的。

但是這種與工作的感情,和夫妻關係相似,同床異夢。

後來,進入到產品經理行業,開始發現以我的平庸資質,不學習是不行的。

專欄作家

產品參趙,公眾號:產品參趙,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2019年年度作者。《後端產品經理寶典》作者,藥學碩士轉行網際網路產品多年;熟悉跨境電商業務,醫藥領域;擅長大型後台體系,社交APP。

本文原創發布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作者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於CC0協議。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c600d3afabf60dc33a071254dfc942b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