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施效顰?LCA戰機將開發鴨翼布局,技術要求太高性能很難保證

2019-10-15     小微鏡

近日印度斯坦航空公司(HAL)宣布,將會在"國產"LCA戰機的基礎上,開發出一款鴨翼布局戰鬥機,從而擴展LCA戰機的性能。由於該機的宣布與中國殲10系列和殲20有著十分緊密的聯繫,所以外媒認為這是直接"抄襲"殲10的鴨翼設計。

按照美國1983年推出的理論,鴨翼布局戰機能夠大幅度提高戰績的升阻比,最高可以達到30%。這就使得不少鴨翼戰機的機動性能都十分的強悍,典型的就是殲20,在使用第三代發動機的情況下,其機動性也不輸其它五代機。

1994年,美國物理研究室(ABL)論證,鴨翼布局對隱身戰機的RCS指數,並不會帶來增幅。而且,若設計合理的話,在兼顧機動性的情況下,還能為戰機帶來更好的隱身效果。這也就是為什麼,美國會相繼在F-4戰機,F-15戰機,F-16戰機,F-18戰機,F-22戰機和F-35戰機上都測試鴨翼布局的根本原因。

不過,事與願違的是,由於鴨翼布局的技術要求太高,除了飛行控制之外,對戰機的氣動布局設計,風洞群及工業化能力都有相當大的要求。以殲10為例,早期殲10A戰機的鴨翼和後來的殲20相比,無論是布局還是工藝,都相差極大。

所以,此次HAL宣布推出鴨翼版的LCA戰機,更多的是"東施效顰"。以它的基礎工業和戰機設計技術,只能學到中國鴨翼戰機的皮毛,而核心的設計理念及經驗,則是它無法達到的高度。在這樣的情況下,它的戰機性能便註定很難得到保證。

當然,在這裡也不排除該機能夠得到一些西方國家和美國軍企的有償技術援助。但是這些國家的鴨翼技術相較於成熟的中國,性能差距仍舊十分巨大。如果不出意外的話,鴨翼版LCA戰機即使是研發成功,屆時帶來的增益也是相當有限,充其量只有上世紀90年代的水準。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c5Wz0W0BMH2_cNUgbfi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