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坐落于山東省青島市西海岸新區董家口經濟區的雙星輪胎「工業4.0」智能化工廠,屋頂上,一塊塊太陽能光伏發電板整齊排列;工廠內,各類智能機器人揮舞「手臂」有序運送物料,車間工人只需根據APS(高級排產系統)排出的用戶訂單生產計劃,進行關鍵工序的調整和確認,智能機器人便可完成工作。整個工廠光線明亮、乾淨整潔,生產過程高效智能。
這一技術先進的雙星輪胎「工業4.0」智能化工廠由雙星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建成。不過,雙星建造智能化工廠的過程並非一帆風順。
「在公司提出要建造輪胎『工業4.0』智能化工廠時,許多同行不以為然。他們認為,輪胎行業屬於勞動密集型、資金密集型、資源密集型產業,不僅做不到『工業4.0』,連『工業3.0』的標準也很難達到。」青島雙星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蘇明介紹,那時,公司雖然面臨很大壓力,但仍堅定推進智能化工廠建設。項目團隊走訪了全球頂尖的智能製造企業,與專家顧問共同研究,積極探尋輪胎智能化生產之道。
「經過產業趨勢、前沿技術研究和市場調研,雙星用近20個月時間進行輪胎『工業4.0』智能化工廠的頂層設計,其中特別注重智能系統、智能裝備和機器人這三個關鍵環節。同時,公司從國際上引入智能製造合作夥伴,與其共同設計智能裝備開發、布置等方案。方案確定後,公司用了近1年時間實施工廠建設。最終,公司建成全流程『工業4.0』智能化工廠。」蘇明說。
蘇明介紹,目前,雙星輪胎「工業4.0」智能化工廠已具備產品定製化、企業互聯化、製造智能化,實現智能定製、智能排產、智能送料、智能檢測、智能倉儲、智能評測六大功能。雙星通過建立「工業4.0」智能化工廠,生產效率提高近3倍,產品不良率降低近80%。
「成型是輪胎加工最重要的工序,需要將半成品部件組合成輪胎胎坯。以前,成型工序最少需要三四個人操作。如今,智能化生產線只需一人操作,通過顯示屏呼叫,各類機器人自動抓取、運送,不僅減少了工人數量,而且大幅降低了工人的勞動強度。」雙星輪胎「工業4.0」智能化工廠成型主機手周立強一邊介紹,一邊熟練操作著數控顯示屏,3分鐘後,一條胎坯便加工成型,通過智能機器人運送到硫化車間。
近年來,雙星持續推進創新創造,改變了傳統輪胎企業的生產工藝和集中式生產方式,集成全球先進的信息通信技術、數字控制技術和智能裝備技術,搭建了一個由用戶(訂單)指揮、數據驅動、軟體運行的智能生態系統。
雙星輪胎「工業4.0」智能化工廠負責人李德功介紹,公司在軟硬體上都實現了大規模自主創新。軟體上,公司創立智能信息匹配系統,將物、人、設備、位置等信息進行智能高效匹配,實現全流程智能製造;硬體上,雙星與多家國際公司合作,加速輪胎智能製造裝備研發。目前,在雙星輪胎「工業4.0」智能化工廠,數字控制和智能裝備所採用的多種技術都是由雙星原創,智能生產線上包括AGV(自動導向車)、檢測機器人、堆垛機器人在內的10多種智能機器人設備中,80%是由雙星自主研發和製造的。
李德功介紹,在設備安裝調試過程中,要對設備參數反覆試驗,確保各項參數符合生產標準。比如,在膠囊充氣流程中,充氣時間每相差1秒都會影響輪胎彈性等質量指標。在沒有可借鑑數據的前提下,公司研發團隊以秒為單位進行上百次試驗,反覆調試論證,形成一套標準,輸入系統智能終端。「當初,這個技術經驗轉化成標準數據的過程有多煎熬,如今,工人享受的智能化成果就有多『香』。」李德功說。
「工業4.0」智能化工廠投入運營後,雙星乘勢而上,加速推進智能化工廠建設,先後建成大規格乘用車輪胎「工業4.0」智能化工廠,中國輪胎行業晶片輪胎「工業4.0」智能化工廠。「雙星將通過全流程數字化,加速產品研發和創新,加強輪胎全流程數智化製造,促進數據再應用和開發,以高性能、高品質的產品贏得市場口碑,打造可持續發展的一流企業。」蘇明說。 (經濟日報記者 劉 成)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c527fb7cbfd46d6c8ca5d99b00b58c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