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有修養的人,必定是值得信賴的人,是許多常人並不具備的稀缺資源。綜合素質,內在涵養,也都是可以通過細節和行為暴露出來的。
所以,修養本身也是一種特別的氣質,由內而外散發著人格魅力。
只不過,它總是需要經過長期的堅持和努力,對內我的要求,才有可能達到的精神高度。
如果你想準確看待修養的問題,一定不要從在利益的獲得中讚嘆他的淡泊和深度,在有利益獲得的情況下,人人表現出來的都是「真善美」。也不要在心平氣和時,去肯定他的情緒穩定或肯定他的情緒自控能力。
相反只有在心浮氣躁時,觀點相左時,蒙受利益損失時,其行為和舉止才是真相。
感覺這個東西,有時候也會騙人,對於品性的觀察這種事,要帶著自己的客觀,要帶著自己的理性。
一個人的修養,到底指什麼?不外乎五點!
- 1、尊重。
真正有修養的人,在任何關係和交際中,並不會有傲慢和驕橫的表現,能視人於平等,尊重和禮貌他人。
哪怕在發生觀點衝突時,也依然能尊重到對方是一個獨一無二的精神個體,尊重對方的想法,更尊重對方的立場,絕不會在這種情況下,絕對捍衛自己的觀點,並對他人施以傷害和否定。
保持著一副謙遜的姿態,又不失自己的個性。
和這樣的人相處,大抵是一種什麼感覺?如沐春風。你覺得自己是輕鬆的,是自由的,某種權利並未受到侵犯。
大有敞開心靈的衝動,總覺得這樣的人非常有魅力,並顯得深邃。
- 2、理解。
能考慮到他人的難處,並理解他人的難處,不由他人背離自己的期望的行為而感到惱火。反過來缺少修養的人,習慣性地把個人利益、個人感受放在第一位,自以為是,並苛刻要求他人。
人人都有自己的生活,這種事意味著什麼呢?人人都有自己的難處。
而且每個人的生活、條件、能力、情況都不一樣。某件事,自己輕易可以做到的,不代表他人也是一樣。
只站在自己的立場上、利益上,會讓他人感受到一種刻薄。所以這是內心平靜,情緒穩定的一個主因,懂得理解人,在對他人的理解中,體現自己的修養。
- 3、寬容。
修養這種東西,總要配得上氣度,方能體現出來。當一個人的內心,總是能具有特別的氣度和豐富時,就有了修養的體現。
內心能容得下除了自己以外的一切,包括缺點、習慣、思想、立場。其實這也是站到了一定的精神高度的表現,不喜歡與人發生爭執,覺得毫無意義,也不會自找不痛快,把不值得的事情往心裡擱。
在人際交往中,不論有什麼感情和關係,能首先認識到自己所接觸的對象,是一個人。
所以才能包容人的問題,寬容人的行為,虛榮也好、貪婪也罷。哪怕有人性的問題在他面前徐徐展開,也能由於他已經認識到人性的問題,而保持內心的平靜和坦然。散發著一種溫柔的氣質。
- 4、自覺。
一個人,可以沒有天下為公的無私,也可以沒有堆金積玉的財力,可至少應該有不為他人,不為社會增添麻煩的自覺。
不因為自己的自由,而給他人帶去麻煩,不因為自己的追求,而對他人生活造成惡劣的影響。你怎麼自由,你有什麼追求,那是你的事,最關鍵的前提,不能干擾到他人,所以自覺通常是一個人最好的修養。
如果你的自由,干擾到了別人,如果你的自由,影響到了別人的自由,甚至給別人帶去了麻煩,這就是自覺的缺失,是不夠風度的。
管好自己,管住自己,在必要的時候,必須嚴格要求自己。
- 5、善良。
一個善良的人,代表著他是有同理心的,有同情心的,所以樂於幫助他人的難處。沒有善良,就不可能有素質,就不可能有禮貌,更不可能有對他人的不幸的憐憫。
善良是很珍貴的,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它也是修養的必要組成部分。
不因謀取自己的私利,而損害他人的利益,往往只在一念之間。善良的人,總能做出正確的選擇。
換句話來理解,善良的人,總會憑自己的良心去約束自己的行為,去克制人性中醜陋的一面。不管喜不喜歡,都會去做自己應該去做的事情,由良知引導著他的行為,而表現出和藹、真誠和純粹。
關於修養這件事,楊絳有過直接的觀點,說:「靈性良心人人都有,經常憑靈性良心來克制自己,就是修養。」
絕代風華的面龐和綽約豐盈的身姿,人人都喜歡,也欣賞這種美。但真正能讓人仰慕和熱愛的,還是精神上的殷實富足。暴戾的性情,自私的心理,惡劣的脾氣,這都會毀掉自身的美好特質。
修養不夠的人,總是經不起歲月的推敲,也許憑生理上的特質,可以激發人熱烈的情感,但很快就會變為令人厭棄的、抗拒的。徒有虛表的空架子,空洞的靈魂。
反之有修養的人,即使相貌平平,但自身氣質依然會成為一塊巨大的磁鐵吸片,吸引著周邊的人。這種事,至少能給我們帶來一個實際的好處,不顯得粗俗。儘管修養還包含著對生活的態度,以及用內心的豐富支撐著對情緒的管控。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