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南京,也不是蘇州,這個曾做過江蘇省會的小城,怎麼「酸里酸氣」的?​

2022-08-05     窮游網

原標題:不是南京,也不是蘇州,這個曾做過江蘇省會的小城,怎麼「酸里酸氣」的?​

國內唯一一個所有地級市都躋身百強的省份是哪個?

——江蘇省。

眾所周知,「內鬥大省」之所以這麼散裝,實在是因為經濟實力強悍,蘇大強的十三太保,可謂各個身手不凡。

今天我們講的這位「太保」,雖然面積最小,人口最少,但卻曾經做過江蘇的省會,雖然你可能沒去過這裡,但你一定聽過它,它就是中國醋都—鎮江。

圖/窮游er upergor

鎮江,古稱潤州、京口,是一座有著三千多年歷史的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朱方,是史書中記載鎮江最古老的地名之一,三國時這裡叫做「京口」,當時孫權曾在這裡建都,南宋時,時任鎮江知府的辛棄疾在這裡寫下了著名的《京口北固亭懷古 》。

圖/窮游er 馬瑪麗MARYMA

這是一座因長江而興的城市,和寧波的「海定則波寧」一樣,「鎮江」這一名字也含有鎮守長江的意思。

它位於長江和京杭大運河的交匯地,《鎮江交通史》上說「南北渡者皆以京口為通津」。

圖/shutterstock

北宋時,王安石應召赴京,從西津渡揚舟北去,在瓜洲停留時,寫下了著名的《泊船瓜洲》:

京口瓜洲一水間,鐘山只隔數重山。

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西津古渡就是當時長江沿岸的一個重要的渡口,也是東南地區需要跨越長江時必經的渡口之一。 元朝時,江浙閩海物資都是由此運抵元大都。

圖/窮Biu主 小豆學長

在西津渡,有一座元代建造的過街石塔——「昭關石塔」。古時經商之人多信佛,但因無閒暇時間拜佛求平安,煞費苦心地建造了這麼一座過街石塔。

圖/窮游er 馬瑪麗MARYMA

如今的古渡早已褪去,掩埋於長江灘涂的淤積之下,只留下一條千年街道,成為了西津渡千年歷史的見證。

圖/窮游Biu主 小滿1號想瘦臉

北固山,因北臨長江,形勢險固而得名,南朝梁武帝蕭衍曾題書」天下第一江山」來贊其形勝。

圖/窮游Biu主 小墨旅行視界

唐朝時,詩人王灣在北固山停泊時見到這裡青山綠水、潮平岸闊的壯麗景色,觸發了對家鄉洛陽深深的思念,於是寫下了這首我們中學時便會背誦的《次北固山下》:

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

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

南宋時,辛棄疾登臨山上的北固樓,讚嘆道:何處望神州?滿眼風光北固樓。

圖/窮游Biu主 不冷靜小姐奇遇記

而後他望著滾滾的長江,想起了當時在鎮江建立政權的東吳大帝孫權是如何叱吒風雲,而現在的南宋已是風雨飄搖,自己苦於報國無門,發出了「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生子當如孫仲謀」的感慨。

圖/窮游Biu主 小墨旅行視界

辛棄疾的兩首懷古名作使鎮江的北固山名揚四方,但也有很多人是從三國故事裡知道這座山的。

圖/窮Biu主 小豆學長

北固山有個甘露寺,不是甄嬛帶髮修行的那個甘露寺,是劉備招親的那個甘露寺。

據說赤壁大戰後,劉備借東吳的荊州不還,周瑜向孫權獻計,以其妹孫尚香為餌,設下美人計,誘劉備來鎮江聯姻招親,打算在北固山上的甘露寺趁機扣下劉備。

圖/窮Biu主 未央的旅行日記

但機智的諸葛亮將計就計,使孫劉聯姻弄假成真,孫權與周瑜也被人嘲笑「周郎妙計安天下,賠了夫人又折兵」,這也是「賠了夫人又折兵」典故的出處。

不過要說鎮江最家喻戶曉的寺廟,還得當屬金山上的金山寺,白娘子水漫金山的故事就是發生在這裡。

金山寺,也叫江天禪寺,清朝時,康熙親寫了「江天禪寺」的匾額,但從唐朝以來,人們還是習慣稱其為金山寺。圖/窮游er maggie0315

《白蛇傳》里說到,金山寺的主持法海見到許仙面帶妖氣,就將他帶到金山寺中藏了起來,白蛇娘子前來尋夫,法海不許。白蛇娘子無奈只好與法海鬥法,於是水漫金山就此拉開了帷幕。

雖然《白蛇傳》的故事是虛構的,但法海卻真有其人。

圖/窮Biu主 先森不講李

海本名裴文德,是唐代名相裴休之子,鎮江金山寺開山之祖。

據說當時山上有一條白蟒蛇經常出來傷人,百姓們不敢上山燒香,法海禪師驅伏白蟒,將白蟒趕入江中而不再害人,之後便被人們演繹成各種志怪傳奇了。

圖/窮Biu主 先森不講李

金山寺始建於1700多年前的東晉,是水陸法會的發源地。

水陸法會也叫水陸道場,在古代,是最為盛大和隆重的佛教活動之一,在講山西渾源永安寺壁畫的時候,我們也詳細講述了水陸法會的由來。

氣韻生動的水陸法會壁畫 圖/大同市文化和旅遊局

在沒有疫情的時候,每年12月31日,在金山寺的佛教廣場還會舉辦盛大的撞鐘祈福活動。

從建築形式上來看,金山寺打破了中國多數寺廟坐北朝南的建築傳統,而是依山就勢,大門西開,正對長江,寺內所有殿堂樓閣皆散布其上。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立於山之巔的慈壽塔。

圖/窮游er 是小張張呀

寶塔始建於1400餘年前的齊梁時代,登塔遠望,北面的瓜洲古渡在煙波中若隱若現。

「京口三山甲東南」,和因三國出名、被古詩包圍的北固山,因《白蛇傳》而家喻戶曉的金山相比,三山中的焦山顯得低調了很多,但它也不是一座沒有故事的山。

圖/窮游Biu主 卡西莫多多多

焦山因東漢焦光隱居山中而得名,以山水天成聞名於世。

因碧波環抱、滿山蒼翠,仿佛一塊碧玉,所以人們給它起了一個「浮玉山」的美名。

圖/窮游Biu主 卡西莫多多多

山上的焦山碑林又名寶墨軒,始於北宋慶曆八年的寶墨亭,由摩崖石刻和碑林陳列館組成,是僅次於西安碑林的全國四大碑林之一。

圖/窮游Biu主 不冷靜小姐奇遇記

焦山碑林的所有石刻中《瘞(yì)鶴銘》稱得上第一名碑,被認為是「碑中之王」,其所屬時代和作者 一直是困擾書法界的千年之謎。

大約在唐代中後期,《瘞鶴銘》因雷擊崩落長江中,北宋時,鎮江郡守發現兩塊殘碑,驚為天書,於是立亭保護。

《瘞鶴銘》拓本在江戶時期傳入日本,深深影響了日本的書道進程,也成為1937年日本侵華的掠奪目標。日本的「金百合計劃」有一項重要的任務就是掠奪《瘞鶴銘》。 圖/窮游Biu主 supergor

或許也正是因為風光太美、古蹟遍布,1927年,40歲的蔣介石與30歲的宋美齡就是在這裡開始了他們的第一次約會。在焦山的這次約會,蔣宋二人一起度過了10天,感情可謂突飛猛進,據說分別時已是「非伊不娶、非君不嫁」。

圖/窮游Biu主 先森不講李

山上的定慧寺始建於東漢,原名普濟寺,元代改稱焦山寺,清朝康熙皇帝南巡到此,改為定慧寺,現存建築基本保持了明代的建築風格。

圖/活豬子

蔣宋二人游焦山時,定慧寺的無礙老和尚曾接待過他們。

圖/小飛俠Finn

據說兩人每天都會攜手登舟,在漁船上享用剛剛捕撈的焦山鰣魚, 鰣魚的美味讓宋美齡直到晚年仍念念不忘。

圖/窮游Biu主 行走的K

鰣魚與刀魚、鮰魚被稱為「長江三鮮」,在鎮江的美食江湖,有「三魚三怪」的說,三魚就是長江三鮮,「三怪」為餚肉、香醋、鍋蓋面。

當地人是這麼形容三怪的,「香醋擺不壞、餚肉不當菜、面鍋裡面煮鍋蓋」。

鎮江香醋的一個「香」字說明鎮江醋比起其他種類的醋來說,重點在有一種獨特的香氣。

圖/窮游Biu主 七月木木

香醋的口感綿和、質地清澈、顏色鮮亮、味道酸甜,並且擁有一種經年陳釀之後才有的芬芳,因存放的時間越久,口味越香醇,所以說「香醋擺不壞」,鎮江香醋也已經成為了鎮江地域文化獨特的記憶符號。

鎮江第二怪「餚肉不當菜」,餚肉其實肉蹄和餚肉兩種,餚肉雖然看似簡單,製作它至少需要十四道工序,正所謂越簡單的東西,越難做得出眾。

圖/窮游Biu主 小滿1號想瘦臉

晶瑩剔透的餚肉吃起來爽滑可口,吃的時候滴幾滴鎮江香醋,再配上點薑絲,一口下肚就再難以忘卻。

因為入口絕無油膩之感,所以常被作為下午茶、早茶的佐點,在鎮江人觀念里,餚肉與長肉肉扯不上關係。

圖/窮游er Rachel_Yu

來鎮江不能不嘗餚肉,也不能不吃鍋蓋面。

鍋蓋面是鎮江一道地方特色傳統美食,它的做法源於清朝。

圖/窮游Biu主 流浪大西瓜

據傳乾隆下江南時,到鎮江張嫂子伙麵店時,張嫂子忙中出錯,誤將湯罐上的小鍋蓋當成大鍋蓋,撂到面鍋里,煮出來的麵條卻很可口,被乾隆誇讚,「面鍋裡面煮鍋蓋」也就成了鎮江第三怪。

圖/窮游er Rachel_Yu

鎮江鍋蓋面的澆頭種類十分豐富,有長魚、腰花、餚肉、牛肉、、豬肝、乾絲、素菜等,各式各樣的澆頭,燙在湯里,卻香在碗里,吃起來不硬不爛,柔軟可口,被稱為「江南的天下第一面」之稱。

圖/窮游Biu主 小滿1號想瘦臉

鍋蓋面碗面已經不僅僅是一碗面,也成為了鎮江人生活的一部分。

圖/窮游Biu主 小滿1號想瘦臉

在自古便是江南富庶地的鎮江,當地人愛吃也會吃,在2002年就出版過《中國鎮江美食大典》,可見吃對於當地人的重要性。

作為淮揚菜的發源地之一,吃早茶是鎮江人的一種生活狀態。

圖/窮游Biu主 小滿1號想瘦臉

湯汁奶白的白湯麵、餡足湯美的蟹黃湯包、鮮美滑嫩的餚肉被稱為外地人來鎮必點的三樣,餃面、煮乾絲也是不可缺少的,在鎮江人心中,吃是一種享受。

圖/窮游er 馬瑪麗MARYMA

從三山的雄渾雋秀,到古渡的悠久歷史;從膾炙人口的神話傳奇,到家喻戶曉的名人詩詞;從古至今,從美食到生活。

有人說到「這是一座打翻了醋罈子的城市,偏安江南的閒適都在香醋蘸上的那口餚肉里。輕蘸一口,唇齒生香。」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c4c7c53fdd43c1fa2a686aa4515eb90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