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炮作為一種強有力的攻擊武器,在現代戰爭中有著非常重要的地位,炮兵作為大炮的使用者也起著大作用。抗戰時期,八路軍為了增加部隊的進攻和防守能力,開始發展炮兵,那麼八路軍起家的第一個炮兵團是怎麼建立的?負責人又是誰呢?
八路軍,全稱是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是在1937年抗戰爆發後國共合作期間,由紅軍主力部隊改編而成,紅軍的第一炮兵連成立於1936年,是紅軍主力在長征後到達了陝北地區成立的,剛成立的炮兵連使用的都是繳獲敵軍的山炮。
1937年9月,在平型關戰役後,因為注意到了炮兵在戰場上的重要作用,八路軍決定組建總部炮兵團,這個炮兵團的基礎就是當時的炮兵連,由當時的總部作戰科科長武亭負責。
1938年1月,八路軍的第一個炮兵團在山西臨汾正式成立,籌備人武亭出任了第一任團長,邱創成擔任政委,政治處主任是袁光,參謀長是匡裕民。剛成立的炮兵團武器裝備非常少,只有山炮10多門,迫擊炮4門,只能具備基本的作戰能力。
下轄三個連分別是一連、九連和觀測連。後來,八路軍總部又從游擊隊中抽調了四個連,另外補充了一些參軍的學生,炮兵團擴編為六個連和一個觀測大隊。為了培養技術骨幹,炮兵四連專門對抽調來的優秀人才進行集中培訓,為以後炮兵團的發展做了技術方面的準備。
1938年八月,剛成立不久的炮兵團一連在山西的抗日前線,就以準確、猛烈的火力幫助八路軍主力步兵殲滅了400多名日軍,炮兵團的第一仗就取得了擊中敵軍兩輛汽車,繳獲以及打死馬匹三百多匹的優異戰績。炮兵團的建設和發展得到了總部首長的極高評價。1939年9月,炮兵團先後和多個部隊配合,摧毀了日軍建造的多個堅固據點,1940年,又配合步兵對敵軍在太行山根據地的進攻進行了反擊,八月的百團大戰,炮兵團再立戰功,配合步兵占領了日軍多個據點。
1941年,為了應對敵軍在抗日根據地的瘋狂掃蕩,保存炮兵團的力量,中央決定把炮兵調到延安。炮兵團的裝備都是重型武器,想要從華北到延安,不止是千餘里的行程,還要闖過敵人的多道火力封鎖,經過二十多天的艱難行軍,在主力部隊的協助下,炮兵團終於安全抵達了延安。
1945年,以炮兵團為基礎,中央軍委成立了延安炮兵軍校,招收了一千多名軍中骨幹為學員。分為三個大隊和一個迫擊炮隊。1945年9月,延安炮校的大部分人員抵達了東北,改名為東北人民自治軍炮兵學校。1946年,炮校遷址後更名為東北民主聯軍炮兵學校。這也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炮兵學院的前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