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藝謀拍《英雄聯盟》,不算「下凡」

2023-04-10     話娛

原標題:張藝謀拍《英雄聯盟》,不算「下凡」

來源丨犀牛娛樂

文|胖部

張藝謀要拍第一部網劇,消息一出,秒上熱搜。

對各種內外影視梗爛熟於心的用戶群體,在評論區刷起了當年傳說中張藝謀對章子怡的囑託:不要拍電視劇,如今也只能嘆息白雲蒼狗。但反過來看,當下的劇集產業,也早已不再是21世紀初的樣子。

頂級電影導演拍「網劇」的潮流是Netflix開啟的,是以資本填補製作能力缺陷的殺招,進而在海外流媒體中蔚然成風。而透視行業現象,國內劇集產業的變化,與海外實屬異曲同工;大導下場拍網劇的風潮,如今也已完全成型。

進入2020年代之後,行業內外變化推動著影視製作資源的洗牌。《大腕》里有句台詞是「我們中國演藝圈已經集體補過鈣了」,這次,「我們」確實沒趕在海外前面,但製作層面的這個「鈣」,如今還是補上了。

電影大導拍網劇,不算「下凡」

頂級電影導演拍網劇,如今很少有人說是「下凡」了。

如去年王小帥本人掛名總導演、編劇的愛奇藝「迷霧劇場」作品《八角亭迷霧》,還有近兩年馮小剛導演的兩部愛奇藝劇集《北轍南轅》《迴響》,以及宕期許久的王家衛新劇、騰訊視頻表示今年上線的《繁花》,對比起來,《英雄聯盟》這「張藝謀監製」似乎差了級別。

但反過來說,與王小帥、馮小剛、王家衛們相比,張藝謀仍然處於一個藝術創造爆發期,而且手中掌握著大量頭部電影製作資源,2022年導演北京冬奧會開閉幕式之餘,三年來連續輸出《一秒鐘》《懸崖之上》《狙擊手》《滿江紅》等導演作品,累計票房64.74億元,還有《堅如磐石》待映。

在此時他宣布加入一部網劇拍攝,或許更能印證劇集產業過去數年間的巨大變化。

這種變化在海內外是具有共性的,只是海外流媒體稍快一步。2013年,Netflix在發力自製時,號稱「大數據拍劇」請來了大衛·芬奇操刀《紙牌屋》前兩集。

「收集」電影導演是Netflix內容策略的一部分,通過有內容號召力的創作者彌補平台製作能力的欠缺,科恩兄弟的《巴斯特·斯克魯格斯的歌謠》、達米安·查澤雷的《漩渦俱樂部》、尼古拉斯·溫丁·雷弗恩的《老無所懼》等都在Netflix上線;2021年,還與史蒂芬·史匹柏的安培林製片達成長期合作。

這種聯動帶動了海外流媒體的內卷,亞馬遜與《月光男孩》導演巴里·詹金斯合作達成了《地下鐵道》的改編,並邀請王家衛執導《堂口之爭》(當然後者至今查無此劇)。英國BBC也在這種風潮的高峰期邀請朴贊郁,為其執導了劇集《女鼓手》。

《女鼓手》劇照

在這背後,是此前文化產業下「劇集-電影-戲劇」的所謂「鄙視鏈條」被拆解,流媒體攜資本優勢而來,讓劇集產業逐漸成為變現的快速通道,進而推動行業製作資源的重新洗牌;同時劇集製作水準的不斷提升,也讓電影咖入局免除了「不要藝術」的道德指責。

這對內地劇集產業也是適用的。2014年騰訊視頻的《暗黑者》拉開了平台自製的序幕,長視頻平台此後帶動的版權風潮,劇集採購費用節節攀升,在2017、2018年的高峰期,單集網絡版權採購價已破千萬,吸引了大批從業者入場,直到平台發布限價才有所降溫。

在2017年,據統計參與網劇製作的導演共180多位,其中擁有影視劇執導經驗102位,占總數的55%,相比2016年大幅提升25%;其中,不乏韓三平、管虎、游達志、王晶、劉鎮偉等資深電影人。

而這個過程中,網劇也成功摘掉了早期「粗製濫造」的帽子,如韓三平監製的《無證之罪》、管虎監製的《鬼吹燈》系列等,先後成為劇迷公認的佳作。如今,網劇和電視劇更多的僅是傳播媒介和受眾的差異,而且也越來越表現出合流趨勢。

時間來到2021年,這一輪頂級電影名導下場拍劇,一個關鍵因素是2018年以來的行業寒冬以及2020年之後的行業不確定性激增,如前文所言,很多大導近年來也沒有自己的作品上映,在長視頻平台影響力放大的當下,發生轉向也屬正常。

而到張藝謀,這股風潮又迎來了新的浪頭。

拉張藝謀拍劇,總共分幾步?

在@騰訊視頻 官微發布的、張藝謀不到一分鐘的發言里,透露出了張藝謀願意接拍這部《英雄聯盟》的原因。

首先,騰訊視頻方面應該給出了承諾,在製作體量上將儘量滿足張藝謀的創作需求。張藝謀在電影拍攝上以精雕細琢、注重鏡頭質感著稱,《英雄》的時候給幾十匹馬焗油,《影》的時候為了雨水的質感試了好幾天。請張藝謀監製網劇,精品化程度和成本或許都會超出想像。

張藝謀在現場說的「很想拍一部很不一樣、反差大的作品」、「希望能提升網劇的整體這種感覺」,顯然在製作上有著一定的自由度;其視覺化的影像風格,或許也會適合《英雄聯盟》的影視改編。

平台也不會做虧本生意,一方面,張藝謀+《英雄聯盟》,即使演員全是新人也絕對符合騰訊視頻「白馬劇」+「長線內容」的要求,當然平台也絕對會請頭部演員錦上添花;另一方面,近年來與電影大導合作積累了很多經驗,比如路陽的《風起隴西》對製作的要求也不低,不至於出現項目失控。

其次,對於73歲的張藝謀,近年來越來越表現出嘗試多元敘事的興趣,反腐掃黑題材的《堅如磐石》、諜戰片《懸崖之上》、個人體驗抒發的《一秒鐘》和與現實時間同步的《滿江紅》。而他顯然對電競題材有自己的興趣,稱「想拍一部很帥、很酷、很颯、很現代的劇。」

第三,對於張藝謀,拍攝劇集(無論是否是網劇)的心理關早已過去。

2018年,歡喜傳媒曾與張藝謀簽下長約,根據彼時發布的公告,公司與張藝謀導演簽訂合作協議,張藝謀將在今後6至10年的時間裡執導三部網劇(其中一部可視情況改為電影項目),歡喜傳媒將擁有網劇的獨家投資權。

為了達成協議,歡喜傳媒付出了1億5000萬股票、1億元的運營費,以支持合作期內運營合作項目的費用,張藝謀的導演薪酬另算。今年正好是第六年,春節檔歡喜傳媒主控的張藝謀作品《滿江紅》,截至目前已收穫45.44億元的票房,讓其賺得盆滿缽滿。

《英雄聯盟》是否在歡喜傳媒與張藝謀的合作範圍,目前還不確定,該劇僅公開了製作方為耀客傳媒。但可以確定的是,張藝謀已經充分放下身段,擁抱網劇產業。

事實上,早在2020年,陝西作家陳彥就曾宣布自己獲茅盾文學獎的《主角》,影視改編將由張藝謀執導,該劇的豆瓣詞條目前也列出了「張藝謀+趙麗穎/易烊千璽/秦海璐/張嘉譯」的班底;不過目前央視剛剛發布的待播海報,仍然沒有出現任何主創信息。

無論電視劇還是網劇,如今都在和電影享受相同的製作資源。而行業未來的製作模式,或許會出現更多導演工作室性質的製作公司,如路陽的自由酷鯨,目前在電影、劇集、網絡電影甚至微短劇等領域廣泛出手,還剛剛在愛奇藝上線了路陽監製的《繡春刀·山河之影》。

過去十年,移動網際網路改寫了全球的諸多生態,劇集產業僅僅是其中之一。認為大導演們能夠「降維打擊」、改寫行業現狀,如今看來或許過於樂觀,但面向整體內容升級的產業,頭部製作資源的跨品類聯動已經是大趨勢。

新的行業環境下,無論是不是大導演,都要靠手底下的功夫見真章。

(END)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c3f166b734836f47113901666ab053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