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旱的吐魯番,藏著偉大的古代水利工程,長度是京杭大運河的3倍

2023-01-30   文藝蜀黍看世界

原標題:乾旱的吐魯番,藏著偉大的古代水利工程,長度是京杭大運河的3倍

新疆吐魯番的乾燥和炎熱,我領教過好幾次。特別是在盛夏時節,那真是火燒火燎的感覺。但是在這樣看起來乾旱少雨之地竟然藏著偉大的水利工程坎兒井,它也是中國古代偉大的三大工程之一,它與萬里長城和京杭大運河齊名。

神奇之處就在於坎兒井這樣偉大的水利工程,出現在自古便乾旱少雨的「不毛之地」,而且經過千百年的歲月洗禮依然沒有枯竭,許多仍在發揮著飲水、灌溉之用。怪不得吐魯番能有葡萄溝那樣的綠洲。

據統計,新疆大約有坎兒井1600多條,主要集中在吐魯番地區。坎兒井的總長約有5000多公里,相當於京杭大運河的3倍,自古它便是吐魯番人民的「生命之泉」。

那麼,坎兒井的井水來自哪裡?坎兒井到底是怎樣的結構?它為何能有那麼長的距離?帶著這樣的疑問,我於2022年7月終於走近了坎兒井,耳聞目睹到了它的神奇,也終於理解了它的偉大之處。

在吐魯番托克遜縣城以北42公里的盤吉爾塔格山上,考古發現的古代石刻水系圖,算得上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水系圖,它也是坎兒井這樣偉大水利工程的背書和古老歷史的佐證

吐魯番盆地地勢北高南低,低于海平面以下的面積就有2085平方公里。吐魯番四面環山,特別是吐魯番盆地北部的博格達山和兩部的喀拉烏成山有許多現代冰川,每年高山雪水和冰川融水流入山谷,在流經礫石戈壁便會滲入地下形成潛流,坎兒井的水源便是來自於此

坎兒井的建造恰恰就是在高山峽谷地帶的雪水潛流處每隔20米至30米打一眼豎井,井深十米至幾十米不等,將地下水匯聚,再依地勢高低在井底鑿通暗渠聯通豎井,從而引流直下。

坎兒井中的水在地下流動,蒸發損失少、水量穩定、不易被風沙埋沒,非常適合人畜飲用,還可以灌溉農田。這是乾旱少雨的葡萄溝因地制宜而建成的偉大水利工程,如今許多多坎兒井仍在使用,但是更多的是作為一種文化遺產保存下來。

坎兒井的建造始於2000年前,總長度超過5000公里,使用歷史超過1000年。它足以被稱成為世界地下水利工程之最,其工程之浩大、構造之巧妙,令人嘆為觀止。

坎兒井是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它已經成為不可多得的珍貴人文遺產,具有極高的歷史價值和科學研究價值,值得我們給予更多的關注和保護。我這一次能有幸見到它,並了解它的建造歷史和結構,受益匪淺。有朝一日,您也會來吐魯番,仔仔細細看一看坎兒井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