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來源:本文整合自俞敏洪過往公開講話內容和書籍內容。
分享嘉賓:俞敏洪,新東方創始人,北京大學企業家俱樂部理事長、洪泰基金聯合創始人,著有《俞敏洪:我的成長觀》《我曾走在崩潰的邊緣》等。
轉自公眾號:筆記俠
思維方式
筆記君說:
最近「新東方直播間」爆火。俞敏洪組建的 助農賣貨直播間「東方甄選」,網友們看完,直呼太「卷」了。主播是以 講段子著稱的新東方老師們,不但有梗有料, 更是以雙語帶貨,把講課融入帶貨中, 讓不少買買買的同學,下單的同時還學了英語。
事實上,在這場艱難轉型的最初,俞敏洪可謂一度焦慮到失眠,甚至還在直播中幾度哽咽。但艱難時刻,俞敏洪曾說,「只要精神不垮,就還有希望」。本文整理了俞敏洪公開講話中對人生、對成長等的四點看法,希望能對你有所啟發。
「人生是不可能一帆風順地走到底,總要有幾個來回,才能得到好的結果。」
一、 成長是人生的必修課
人生是不可能一帆風順地走到底,總要有幾個來回,才能得到好的結果。
在自然界,我們可以看到植物的成長、動物的成長。相較於動植物,只有人能夠超出肉體成長,進而引領其它方面的成長。
對於人來說,除了身體年齡之外,更重要的是思想、精神、心靈的成長,讓自己變得更好,好到自己從未設想過的地步。
作為一個農民的兒子,我在16歲之前從未想到過自己能夠走出農村。之所以後來能夠走出農村,就是因為16歲的我心中萌發了想參加高考,並考上一所大學的想法。
當時對我來說,對於上大學也沒太多想法,只是覺得進入大學讀書對我吸引力很大,這是最初的夢想引領我的成長的故事。
再後來我的人生又產生了很多其它的夢想,考北大,辭職下海創辦新東方,最後是新東方在美國上市。
18歲之前,我從未出過農村,萬萬沒想到後來能走遍世界,從一個「鄉村做題家」成為一個博覽群書,交友甚廣的人。
所以,我們其實很難想像自己的空間會有多大,但只要內心存有不斷前行的一種衝動、熱情,人生就能「天高海闊」。
拿我自己來說,除非我得了絕症,且無法治療,否則再多的艱難困苦我都不會放棄,我會憑藉著對生命的衝動和渴望,對夢想的執著去追尋更加美好的人生。
二、成長的6個關鍵詞
在人生的思考中間,我覺得一個人如果要成長的話主要是幾個關鍵詞:思考、選擇、目標、行動、進取、挑戰。
1.思考
我認為最重要的還是要會思考。我們最初的成長是被別人安排的,比如從上幼兒園到小學、中學,某種意義上是被父母安排的,因為當時我們還不具備獨立思考的能力。
但是,一旦我們進入大學以後,獨立思考能力就成了成長必備的能力。因為你要了解在人生之中,你到底最喜歡什麼,應該選什麼專業,學到什麼樣的深度,未來從事什麼樣的職業,尋找什麼樣的朋友、對象,什麼樣的書對你的成長更有好處……只有你思考以後才能往前選擇,你連思考都沒有是不可能有選擇的。
我們對於生命中的事情需要做出兩個判斷:一個是事實判斷;一個是價值判斷。
事實判斷比較「簡單」,比如說天冷了,要加衣服;北京在上海的北面,這些是事實判斷。
但是,畢業以後應該住在北京,還是上海?應該讀這本書,還是讀那本書?應該跟這個朋友交往,還是跟那個朋友交往?
這些都是價值判斷,都需要你對自己的原則、價值體系進行某種思考,最後做出選擇。
2.選擇
思考完了以後,我們應該做出選擇,決定往哪個方向走,但一次選擇就等於一次放棄。
你選擇了住在上海,就不可能同時住在北京;你選擇了創業,就不可能同時在其他公司打工。
選擇實際上是放棄和得到的同步進行。如前面所說,凡是縱身一躍的選擇我們就要思考特別完整。
但也不能前思後想,瞻前顧後,最後乾脆就不選,不選擇是人生最糟糕的選擇。因為你對現狀不滿,又不選擇改變,這才是人生最悲慘的境地。
《送你一朵小紅花》里的小男孩因為生病不能去看這個湖,但是最終還是找到了自己夢中的那個湖。其實就是對「人生往前走,追尋自我和生命」的啟示。
假定人生結局相同,你是主動地選擇,還是被動地接受他人的安排?
當初我從北大出來就反覆地問了自己:出了北大,放棄你的學者生涯會不會後悔?
我的回答是,因為這是我主動選擇的,到今天為止我也沒有後悔過。
那選擇的依據是什麼?
我覺得選擇依據最重要的就是內心,你覺得你應該過一種什麼樣的生活。如果你的內心告訴你,「葛優躺」就是你想要的幸福,並且在從未感覺到心靈的空虛、人生的無助,我覺得也可以。
但是一般來說,這種被動的一種選擇狀態不太容易帶來好的結果。
3.目標
對我來說,我覺得人生目標一直是拉動我前行的一種力量。
目標可以來自於內心對某種東西強烈的渴望,也可以來自於外在的某種刺激或誘惑。
如果讓你去徒步20公里,完成以後你什麼也得不到,或是告訴你完成之後,有一隻烤全羊或一瓶美酒等著你,可能後者會促使你更願意去行動。這一隻烤全羊或一瓶美酒某種意義上就是目標。
有時候目標很平淡,有時候目標意義非凡。
比如,我在農村時候的目標就是要考上大學,在北大的目標就是希望留在北大當老師,然後是出國,但這個目標沒有成功。
於是,我就希望從北大出來,賺點錢自費去美國留學。
結果新東方乾得挺好,留學就暫時擱置了,未來我想更多地為農村地區和山區的孩子們、中小學生們能夠多做點事情。
人生目標它總是不斷變化的,但它會讓你採取行動。
4.行動
人生如果沒有行動的話,那麼一切夢想都是白日夢。
行動就像運動一樣,剛開始你會覺得很累,但逐漸地參與到其中,慢慢獲得了樂趣。
我很喜歡滑雪,但是在很多人看來零下十度左右穿上滑雪服、滑雪板、還要摔跤,有什麼好玩?
很多人沒有滑過雪,但是一旦滑雪以後很多人就把它叫做「白色鴉片」,為什麼?因為越滑越開心,參與滑雪這件事情本身讓人獲得愉悅。
行動也是一樣的,一旦行動起來,你就有了參與感,慢慢地就會發現不行動是很難受的。
我在北大也曾懶散過,睡在床上,看看書,拿個飯盆到北大食堂打個飯,基本就這樣的一種生活。
後來我做了新東方,體會到了行動的快樂——因為不行動的話,新東方就會倒閉。
懶惰和勤奮都是一種習慣。我們經常說一個人勤奮會很累,一個人懶惰了就不累,其實不是這樣的。
我們農村有一句話叫做「越睡越懶,越困越貪。」勤奮只要不是過度地拚命,過度消耗自身,就會帶來活力。
5.進取
進取不是一次性的事情,是每天的事情,每天進步一點點,一生就是巨大的進步。我們不要希望奇蹟發生,沒有人能夠一蹴而就。所有的奇蹟,都是日積月累的結果。
6.挑戰
挑戰就是要不怕失敗,在失敗中間尋找機會。
有一句話說「失敗對於真正有成功素質的人來說,那是寶貴的財富」。但是失敗對於失敗者來說,那就是一個純粹的失敗。
在我們人生中間發生的事情對我們來說到底是具備意義還是不具備,是要看你面對這些事情你所採取的人生態度來決定的。
我常常說我人生中的失敗和挫折比我的成功要多一些,比如我是考到第三年,才考上大學的;進了大學以後得了肺結核,在醫院裡關了一年;後來連續三年出國失敗;因為和學校有一些糾葛,最後還受到了處分;在中國做企業,尤其在90年代更加艱難,出來干新東方也是各種各樣的挫折和失敗、困苦,可以說一言難盡。
在此中間,由於我不放棄,堅韌不拔地往前走,最後某種意義上既成就了我自己,也成就了新東方。
三、人生「三識」與兩大能力
我經常說人生有「三識」:知識、見識、膽識。
1.知識
總體來說,知識的提升是成長的一個維度,這也是我們讀書學習的一個目的。
2.見識
見識有時和知識沒有必然的聯繫,是可以分開的。
不少中國企業家只有初、高中學歷,但是能把企業做得非常大。很多博士畢業的人反而把企業做垮了,這些就和見識而不僅是知識有關。
以我為例,我母親去世的時候,我在網上發了一篇回憶我母親的文章,得到了幾十萬的點擊量。
我母親儘管沒有文化,但是她是一個有見識的人,她知道孩子未來應該往什麼方向發展。
所以小時候她就要求我讀書,要我上高中,上大學,這是一個農村婦女能給予孩子的最好的成長路徑,母親的見識也成就了今天的我。
當然了,越有知識,原則上應該越有見識,如果到最後越有知識變得越沒見識,那就是一件很麻煩的事情——比如書呆子。
3.膽識
膽識就是你敢於不敢於突破自己,勇敢地做一些你原來從未做過的事情,投身進去,縱身一躍。
但(商業)世界沒有萬全之策,沒有100%的保障體系讓你縱身一躍後不受任何損失,所以它是一種選擇。
我們從高中上大學不能算縱身一躍,因為我們知道在大學一定能學到比高中更多的知識,本科畢業,讀碩士、博士也不能算縱身一躍。
真正的縱身一躍是你跳進去以後,可能會失去安全感,甚至一敗塗地。但一旦選擇正確,可能會帶來巨大的成功這種東西它叫做縱身一躍。
婚姻某種意義上是縱身一躍,因為不管婚前關係多麼親密,也沒人可以保證婚後的生活一帆風順;創業也算縱身一躍,因為成功了可能就是中國著名企業家,但失敗了可能會血本無歸。
4.兩大能力
是否能夠擁有知識、見識、膽識,涉及到你看事情的眼光、胸懷、層次、格局、思維能力,涉及到你的活動空間能力以及資源聚集能力。
活動空間能力指的是你能夠讓自己的活動半徑更大,這意味著你可能碰到的機會會更多一點。
活動空間大了以後,資源聚集能力自然會越來越強,這些人際關係,社會關係將會成為人生非常重要的資源。
5.8個成長標誌
成熟而不圓滑,老練而不世故,進取而不魯莽,果斷而不愚蠢,平凡而不平庸,探索而不迷惑,孤獨並不孤單,失敗不會氣餒,都是成長的外在標誌。
成熟而不圓滑
成熟,就是做事情周到,照顧到所有人的利益;圓滑是所有行為都是基於自我保護,自私自利。
老練而不世故
如果一個人到了三、四十歲以後不再堅持自己的原則,價值觀,不再堅持站在公正公平的立場上考慮問題,這就不是老練,而是世故。
進取而不魯莽
人是需要有進取精神的。
進取是要在思考問題正確,或者對未來前進的方向基本上有把握,並且知道這個道路如果走不通的話會給自己帶來什麼後果的前提之下,再縱身一躍,進取往前。
果斷而不愚蠢
愚蠢就是做事果斷,但不經大腦思考。
果斷有時候會出現幾種情況:一種是人云亦云;一種是固執己見。
這看起來表面上很果斷,雷厲風行,但這是一種愚蠢,因為他沒有真正地去思考所作所為對身邊一切,包括人和社會的影響。
平凡而不平庸
做人是可以平凡、樸實、樸素,但是不能平庸。平庸就是自己不動腦子讓自己的生命有所提升,心甘情願地陷入懶惰或迷惘中。
平凡只是一種心態,我可以不穿名牌衣服,住小房子,不買汽車,但是內心中間依然在追尋中未來更加美好的前途和生活。
探索而不迷惑
迷惑就是不知道東南西北,甚至不知道方向在哪,也沒有意願去探索。
孤獨而不孤單
人可以享受孤獨的生活,孤獨的生活中可以有很多思考。但是孤單是感覺到形單影隻,好像全世界就我一個人,無人陪伴。
失敗不會氣餒
很多人遇到困難容易氣餒、放棄,這也是一種不成熟的標誌。因為這個世界上有各種艱難困苦、挫折不幸。
在此過程中,你的態度,就帶來了未來對於你的生命到底是提升,還是繼續待在低層次痛苦中間的狀態。
我常常講:中國古代文人最優秀的作品很多都不是在一帆風順的時候寫出來的,比如蘇東坡在流放到黃州之前,其實沒有太多的名篇。我們今天背誦的蘇東坡所有的好詞,都是在他被流放以後寫出來的。
「大江東去浪淘盡」也好,「十年生死兩茫茫」也好,基本上都是遇到了人生的困境,在困境中他思考、升華,最後寫出了優美的詩詞,成了中華文化的璀璨明珠,永恆篇章。
成長是對生命的深度、高度和意義的不停追尋。
有的人會說:好死不如賴活著,我覺得也挺好。但是,我個人認為人只有一次生命,因緣聚合成了我們,人的生命就像蠟燭燃燒一樣——當你活著的時候,靈魂和肉體都在燃燒,所以你的靈魂也會閃閃發光。
但是,當蠟燭燃盡時,火就滅了,沒了。正因如此,我們應該更加珍惜生命中的每一天,讓每一天過得更加精彩、充實,幸福和快樂。
電影《送你一朵小紅花》,它講述了兩個得了癌症的年輕人的故事,講述了生命無常之中的友情、愛情和親情。
易烊千璽飾演的男孩的母親說了一句話「人來了總是要有結束的,總是要去的。」
電影《送你一朵小紅花》,它講述了兩個得了癌症的年輕人的故事,講述了生命無常之中的友情、愛情和親情。
易烊千璽飾演的男孩的母親說了一句話「人來了總是要有結束的,總是要去的。」
所以,我覺得不管是去得早,還是去得晚,既然來了人世,不管遇到什麼艱難,我們就應該把每一分鐘活好,對生命豐富度、深度、高度、意義有一種追尋的態度,如果說得悲壯一點就像屈原說的「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四、要成事,以3個標準要求自己
1.以終為始
你這輩子到底想做什麼?想成為什麼樣的人?一定要知道。
另外,這件事情最核心的點到底是什麼?以教育領域為例,有時做著做著,就會拚命地做營銷傳銷,甚至出現各種各樣欺騙性行為,最後忘了核心點。
這個核心點就是終,我發現中國70%~80%的公司都忘掉了。
2.急事慢做
西方的一些奢侈品,日本的一些工匠做出來的產品,讓大家感到非常驚嘆,為什麼?
因為他們把一件事情精雕細刻,做到無比極致的狀態。
很多人說,「現代社會講究的是量而不是質」,這是完全錯誤的。
很簡單,這個世界上能占據量的公司都是平台公司,而對於90%的公司來說都是產品或者內容公司。
如果是產品公司,意味著你要把產品做到極致,做到極其符合人性的程度,才有人來不斷購買,重複購買。
所以你提供的內容必須是高質量的,而高質量內容的打磨是需要時間的。
新東方投資的凱叔講故事,現在已經有兩千萬小孩在看了,我為什麼要投它?
因為我發現凱叔這個人對產品的精雕細刻和打磨達到了痴迷的狀態:
他花4個小時錄音,如果發現一個音沒讀好,就會重新錄。4個小時錄完剪出來,就是孩子聽的20分鐘而已。
儘管當時凱叔講故事,還在初級階段,但我覺得只要他一心打造產品,最後一定會成功。
果不其然,現在凱叔講故事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對我們來講,急事慢做,就是任何事情,都可以加速過程,但不能省略過程。
即你可以縮短專注做這件事的過程,但不能把它跳過去。
3.近悅遠來
所謂近悅遠來,就是如果你把跟你的人服務好了,其他人自然就來了。
比如你服務於一百個學生和一百個家長,到最後他們完全認可你,覺得你特別厲害時,一個家長至少影響10個家長,如此一千個家長就來了。
「酒香不怕巷子深」今天依然管用,一定要把產品和服務做到極致。當然,營銷手段也是需要的,就看你有沒有好產品作為基礎。
與其10000個人跟著你最後跑掉,不如讓一百個人跟著你,成為你產品的忠粉、鐵粉、瘋狂粉。
把平台上的上千個人服務好,上千個帶來幾萬個,幾萬個帶來幾百萬個;
把眼前的做好,一切就都好了。
參考資料:
1.筆記俠:俞敏洪最新演講:阻礙你成長的,是你自己。2.筆記俠:俞敏洪:把眼前做好,一切就都好了。3.筆記俠:俞敏洪:成長的道路上,有原則的人走得更遠。
延伸閱讀:
俞敏洪:向前走是獲得幸福和成就的最佳路徑
俞敏洪:阻礙你成長的,是你自己
如何提升青少年心理健康?顧明遠、俞敏洪這麼說
最新!北京新東方雙語學校將停辦小學初中,俞敏洪致歉
俞敏洪:孩子這四種能力,家長一定好好培養
俞敏洪:關於成長,我的4點建議
辭退6萬員工!60歲俞敏洪「 年終總結」刷屏
59歲的俞敏洪將轉型農產品:人到中年真的不易,請愛護好自己
俞敏洪演講:教育情懷與個人命運
俞敏洪:父母犯這些錯,會讓孩子失去學習興趣
衡水中學校長對話俞敏洪:今天還要相信「高考改變命運」嗎?
俞敏洪對話朱永新:把幸福還給學生,教育需要情感與態度
俞敏洪:中國的孩子的問題,基本上都是家長的問題!
俞敏洪:最好的家庭教育,都在這15句話里
俞敏洪:高考之後,考生該做些什麼?
俞敏洪:高考不是結束,致所有高中生的五點建議
俞敏洪精彩演講:相信奮鬥的力量
俞敏洪:先別要求孩子考一個好大學,這4樣東西比任何事情都重要!
俞敏洪:教書的是老師,但育人的一定是父母!
俞敏洪:這兩件事情,帶著我走到了今天
改變教育,從這裡開始——校長傳媒(我們唯一的微信號xzcm888)
第一時間獲取教育行業最新資訊和深度分析
分享「教師卓越發展智慧」與「學生健康成長方案」
有教育的地方就有我們
投稿郵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