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方 電腦愛好者關注我們
最近兩年筆記本領域的入門級顯卡發展很快。英特爾第11/12代酷睿集成的銳炬Xe 96核顯在搭配雙通道LPDDR4X-4266內存時,3D性能就足以挑戰NVIDIA早期的GeForce MX350獨顯了。
今年英特爾也參與到了獨顯的競爭中來,旗下首發的ARC銳炫獨顯包含A350M、A370M、A550、A730和A770共計五款型號。其中A370M最受OEM廠商青睞,已經被用在了很多新品上面。A370M採用了ACM-G11封裝,內置2組渲染切片,擁有完整的8個Xe內核(等效128個執行單元)和8個光追單元,但是它的顯存位寬卻降到了64bit而非滿血的96bit規格,核心頻率1550MHz,功耗範圍在35W~50W之間。
AMD移動銳龍6000系列集成的RDNA 2核顯則更加值得關注,它包含內置12個計算單元、共計768個流處理器、運行頻率最高可達2.4GHz的Radeon 680M滿血版(銳龍7系列集成);以及6個計算單元、共計384個流處理器、運行頻率最高為1.9GHz的Radeon 660M的殘血版(銳龍5系列集成)。
NVIDIA在2022年則主打GeForce MX550、MX570和RTX 2050這三款入門級移動顯卡。其中MX550選用了和前輩一樣的圖靈架構的TU117核心,只是將CUDA流處理器數量從896個提升到了1024個,但顯存位寬只有64bit,相當於GTX 1650 Ti的一半,同時還取消了NVENC視頻編碼功能,從而拉開其與GTX系列獨顯之間的差距。
GeForce MX570和RTX 2050本質上就是一款顯卡,它們都採用了安培架構的GA107S核心,在核心規模上與主流級遊戲本上常用的RTX 3050如出一轍,都是2048個流處理器,唯一不同的便是顯存位寬由128bit降低至64bit。它們均保留了完整的第七代NVENC視頻編碼器,能夠提供目前最出色的硬體編碼能力。它們的差異是RTX 2050配備4GB GDDR6顯存,支持光線追蹤,功耗設定較高;MX570僅配備2GB GDDR6顯存,功耗設定偏低。
現在的問題是,上述這些入門級顯卡之間誰最強,它們在理論性能層面又有著多少差異?
為此,筆者匯總了時下熱門的中低端顯卡在3DMark Fire Strike和Time Spy測試中的GPU子項分數,參與對比的獨顯功耗為GPU單烤時的功耗值,核顯功耗則為處理器的單烤功耗值。
從結果來看,AMD Radeon 660M核顯雖然採用了最新的RDNA 2架構,但由於計算單元減半,所以其實際性能還要略微遜色於英特爾的銳炬Xe 96。Radeon 680M則無愧於最強核顯之名,性能已經超過了NVIDIA最新的GeForce MX550。
英特爾銳炫A370M的表現和GeForce MX570接近,符合我們對它的預期,至於RTX 2050則受限於64bit顯存位寬,實際性能只比老邁的GTX 1650 Ti略強一點點。
50W功耗的RTX 3050依舊是這些新品難以匹敵的天花板。因此,如果你喜歡14英寸的小高炮,或是青睞輕薄性能兼顧的全能本(設計本),還是應該優先考慮武裝RTX 3050獨顯的機型。
需要注意的是,3DMark只能反映一款顯卡的理論性能,實際玩遊戲時的幀數,還會受到處理器、散熱和供電等方面的影響。
作為理性的消費者,我們還是應該本著「存在既有理」的態度——沒有垃圾的顯卡,只有不合理的配置(還有價格)。全新的GeForce MX550性能雖然有些拉胯,但如果將其與第12代酷睿i5或銳龍5搭配,依舊可以顯著提升遊戲體驗。反之,如果拿MX550與銳龍7搭配,則就是逼著咱們繳納「智商銳」了。
看了這篇文章,大家還會點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