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探長(共1732字,閱讀約4分鐘)
「你聽不懂人話嗎?」、「給我滾出去!不聽話我抽你!」
這樣的對話是不是似曾相識?不是出自自己之口就是身邊有這樣說過的家長。
我們很多家長在對孩子說話的時候,常常會認為「不大聲說話孩子壓根就不聽。」於是,便對孩子說話越來越大聲。
「你耳聾了嗎!」90後寶媽大街怒斥女兒
一位網友將自己遇到的一幕講述了出來,有一天逛街,她看到一位90後寶媽,長得挺年輕,看起來也挺溫柔的,而寶媽也在拉著女兒四處溜達。
當媽媽和女兒走到一家小飾品店門前的時候,女兒突然停了下來,摸了摸掛著的一個發卡,說:「媽媽,這個好漂亮,我想要這個。」
媽媽湊近一看價格,說道:「39.9,太貴了,不買,快走!」
但是女兒有些難過,捨不得走,此時,只見媽媽提高嗓門大聲喊道:「我讓你走,你耳聾了嗎?」
聽到媽媽如此憤怒的聲音,女兒像是被嚇到了,哭著被媽媽拉走了。
看到這一幕的網友,心跟著揪了起來。她說:「39.9買一個發卡對於我們普通家庭來說,確實不便宜。我想,這位媽媽的心裡可能也想給孩子買吧,奈何錢包沒有那個實力。
相信媽媽都是愛孩子的,不買也是為她好,但是,她有想過,自己這樣處理,女兒的心裡就不想要那個發卡了嗎?就會聽話不再哭了嗎?
而其他網友們也跟著發表了自己的看法:
「父母不吼不會說話了是嗎?」
「把自己心中的怒火發泄到孩子身上,還好意思說是孩子的錯?」
家長的語言傷害對孩子的影響是非常深遠而嚴重的。
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對家長的話語非常敏感,他們對父母的評價和言辭會對自己的內心產生深遠的影響。
家長的負面言語和傷害性的語言可以嚴重影響孩子的自尊心。
當父母使用侮辱性、冷嘲熱諷或貶低的詞彙時,孩子可能會內化這些負面評價,並形成自我否定的觀念。
他們可能會對自己的能力和價值產生懷疑,從而導致自尊心的受損。
因此,家長應意識到自己語言對孩子的重要性,並儘量避免使用傷害性的詞語或行為。
家長的負面言語會對孩子的情緒健康產生負面影響。
孩子會對家長的評價和言語產生敏感的情緒,家長頻繁的批評、指責和負面言辭,可能會導致孩子產生焦慮、抑鬱、無助等負面情緒。
他們會感到不安和不被接納,從而影響到他們的自信心和積極性。
因此,家長在與孩子交流時,應儘量使用鼓勵性和支持性的語言,關注孩子的進步和優點,以提高他們的情緒健康。
家長的情緒和態度決定了家庭氛圍和孩子的情緒狀態。
如果家長無法控制好自己的情緒,在教育孩子時常常發脾氣或情緒失控,會給孩子帶來不穩定的情緒環境。
孩子的內心常常會感到緊張、不安和困惑。
因此,家長應該學會合理管理自己的情緒,並通過積極的方式來緩解壓力和情緒。
很多家長會認為,「不給孩子大聲說話,孩子壓根就不聽呀!」「不吼沒辦法呀!」
但是,家長有想過,自己一開始對待孩子的態度是積極的嗎?有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嗎?
當家長在教育孩子時,要學會掌控好自己的情緒:
自我反省:
自我意識是情緒控制的第一步。
了解自己的情緒狀態,並意識到情緒對孩子的影響是非常重要的,試著緩解自己的負面情緒。
當你感到情緒波動時,嘗試停下來,反思自己的情緒源泉,並尋找適當的方式來管理和調整自己的情緒,而不是把自己的煩惱撒在孩子的身上。
深呼吸和放鬆技巧:
當你感到情緒緊張或壓力過大時,嘗試著深呼吸和放鬆技巧,例如冥想、瑜伽或散步,轉移自己的注意力。
這些方法可以幫助你恢復平靜和清晰的思維,減少衝動和情緒失控的可能性。
與伴侶或朋友交流:
家長教育孩子的任務並不簡單,當自己感到有壓力和挑戰時,不要憋在心裡,學著向伴侶或朋友尋求支持和幫助。
交流經驗、分享情感、聽取他人的意見,可以給自己提供情感支持和實際的建議。
學習積極溝通的技巧:
在與孩子溝通時,儘量使用積極的語言和肯定的表達方式。
有意識地表達對孩子的理解和關心、傾聽孩子的想法、鼓勵他們的努力和進步,營造積極的家庭氛圍。
與孩子保持良好的溝通關係,並傾聽他們的情感和需求,是創建積極家庭氛圍和培養健康親子關係的關鍵。
辣媽語錄:
家長的語言使用和情緒管理,對孩子的成長和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通過控制自己的情緒,家長可以為孩子提供健康、穩定和輕鬆的家庭環境,能夠讓孩子自信、陽光、快樂的成長,幫助他們塑造積極的自我價值觀。
讓我們共同努力,成為更好的父母,為孩子的成長提供良好的支持和教育。
家長們,你有對孩子吼過嗎?
(圖片源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