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凌晨,何炅發文回應了收禮物事件,行文懇切,條理清晰的點了四個重點:
其一,風波起源出自一年多以前的節目花絮,我現在看也覺得不對;
其二,本意引導不要浪費,因為剪輯問題成了錯誤引導;
其三,說過不要粉絲送禮,也沒和粉絲接觸過,但藝人和團隊送了也沒拒絕。
其四,以後不會再收了。
不過,無論出於何種目的,何炅在節目中的原意又是什麼,收下粉絲禮物顯然已經是何老師存在的實際行為,這下被拎出來diss一點兒也談不上冤枉。
說起來,應援這種粉絲給予偶像支持的活動最初其實是源於霓虹的,大概上世紀八十年代後期吧,粉絲在參與藝人演唱會時,會通過螢光棒啊、燈牌啥的配合演出,再進一步就是買統一的服裝、應援產品以體現藝人實力的一種操作。
這和我們看到的「應援」可謂大相逕庭哈~
沒錯,因為經過了泡菜二次轉手,外加國內的本土化,「應援」發展到現在已經完全變了樣子。比如上文提到的應援,就顯然已經不是演唱會上舉舉燈牌那麼簡單了,而更像是一種老母親看到自己家娃去了大公司打工,為了讓老闆多照顧照顧自己家孩子、留下個好印象,趕緊傾家蕩產往老闆兜里塞仨瓜倆棗的一種……「家長行為」。
聽起來有點滑稽,但這已經是粉圈常態。
如今,粉絲的應援內容不但場合從原來的演唱會發展到線下活動需要應援、參加綜藝錄製需要應援、去劇組拍戲也要應援;對象也從藝人本身擴大到了周圍的工作人員,應援物品水平也由最初的水果、麵包等食品應援,變成了越來越貴的奢侈品。不光如此,各大應援會還要把送禮內容製圖、做表、出明細,送的差了還要被圈子裡嘲笑。
在這期間就算有人察覺到這是一種不良風氣牴觸送禮行為,最終會敗給家長心態:別家孩子都送,我不送怎麼行呢?
如此看來……其實何炅收禮被曝光好像也不全是一件壞事。
雖然人設崩塌讓人有點毀三觀,但能讓一向八面玲瓏,人間清醒的何老師都糊塗到在節目上自曝收禮,還拿出來嫌棄調侃,可見這種風氣無意之中荼毒了多少人。如今有了他的前車之鑑,不少業內大佬估計也能跟著清醒清醒,別再做一邊嘴裡說著拒絕,一邊收進口袋的行為。只要進口徹底拒絕,粉絲也能就此鬆一口氣,不再替藝人操家長的心,但願這一切「不從何炅開始,但從何炅結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