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施農業秋延晚茬口蔬菜生產管理技術要點
當前,全州設施農業生產已進入秋延晚茬口蔬菜的定植(或播種)階段,主要定植(或種植)的果蔬有番茄、辣椒、黃瓜等果菜和大白菜、蘿蔔等冬儲菜。此階段夏秋交替,氣候變化快,要繼續加強田間管理,提高產量、品質、減少損失、增加收入。
一、遮陽降溫防止早衰。
「秋延遲」蔬菜育苗(茄果類蔬菜、芹菜)和定植緩苗時棚膜上覆蓋遮陽網,可降溫4℃~6℃,並能防止暴雨、冰雹及病蟲鼠危害。建議生產蔬菜的棚室使用45%低遮光率,花卉和部分耐陰蔬菜選用75%高遮光率的遮陽網,減少陽光直射造成灼傷果實、植株早衰及誘發生理性病害等。
二、合理灌水,減少土壤及植株水分蒸發。
當白天氣溫超過35℃以上且持續時間較長時,增加灌水次數和灌水量,有條件時可利用噴灌或往葉面噴水,以防葉片失水早衰。注意在傍晚或早晨灌水,切記在中午氣溫高時灌水以免地溫驟降根系受損。灌水間隔根據天氣和蔬菜長勢靈活控制在3-5天,棚室持水量維持在75%以上。
三、根外追肥,增強抗禦高溫熱害能力。
結合灌水,葉面噴洒0.3%磷酸二氫鉀或0.003%丙醯芸苔素內酯水劑1500-2000倍液,連續多次進行葉面噴肥,改善植株營養,提高耐旱耐高溫能力,減少落花落果,增強抗病毒病能力。
四、預防為主,對症防治病蟲害。
堅持以「農業、物理、生物防治為主,化學防治為輔」的治理原則,科學輪換用藥,嚴格控制農藥安全間隔期;要選用抗病性強的品種,培育適齡壯苗,懸掛黃板誘殺蚜蟲和斑潛蠅等,保護和利用自然天敵防治病蟲害,並根據病蟲害發生情況採取化學防治措施。
1.白粉病防治措施:每畝用250mg醚菌酯懸浮劑1000-1500倍液或30%醚菌酯可濕性粉劑30-45g兌水45-75kg進行葉面噴霧防治,間隔7-10天防治1-2次。
2.病毒病防治措施:按照病蟲防治相結合的原則及時防治蚜蟲、薊馬等傳毒害蟲,切斷傳播途徑。選用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2000倍液防治蚜蟲、薊馬等害蟲。選用2%寧南黴素200-260倍液或菇類蛋白多糖500倍液進行葉面防治,間隔7-10天防治2-3次。
3.日灼病防治措施:設施果蔬採用遮陽網遮陰,12-18點棉被回蓋棚膜2/3的部位減輕強光直射。合理灌水,促進土壤均衡供水。建議小水勤灌,特別是黏性土壤,應防止灌水過多而造成的缺氧性乾旱。及時噴施硝酸鈣、過磷酸鈣等葉面肥防止植株早期落葉。
4.棉鈴蟲防治措施:在蟲卵孵化高峰至二齡幼蟲期,選用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500倍液或2.5%功夫乳油3000倍液或20%氯蟲苯甲醯胺懸浮劑3000倍液進行噴霧防治。
5.蚜蟲防治措施:發現中心株可選用1.5%苦參鹼可溶液劑2000-3000倍液或70%吡蚜.呋蟲胺水分散粒劑8-10g/畝進行點片挑治,對流油株率在5%以上時可選用以上藥劑大田噴霧防治。
6.白粉虱防治措施:發生初期可選用25%噻嗪酮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或2.5%聯苯菊酯乳油1500倍液(熊蜂授粉勿用),或25%噻蟲嗪水分散粒劑4000倍液噴霧防治。
7.斑潛蠅防治措施:在葉片被害率達5%時,可選用10%滅蠅胺可濕性粉劑3000倍液,或選用10%溴蟲腈懸浮劑1000倍液噴霧防治,上午8-12時施藥最好,防治幼蟲以1-2齡期施藥最佳。
五、加強中後期的水肥管理和適時採收。
根據蔬菜種類的不同和長勢「以產定肥」合理配備使用氮、磷、鉀肥,促控相結合,避免缺肥和營養過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