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登幽州台歌》
「天若有情天亦老,動我兄弟全撂倒」,前幾天在看一個短視頻的時候看到這樣一句話。視頻裡面講的是幾位男性拜把子,在干酒時候所喊的口號。後來就每天在我的腦海中出現,像著了魔一樣。當時心裡帶有一點點疑惑,這首詩真的是這樣說的嗎?查閱資料才知道這是出自「鬼才」之口。好了見識短淺,慚愧慚愧。
很多人可能又有疑惑,這詩仙、詩聖、詩魔都聽說過,這「鬼才」是誰?諸位抱歉,筆者在這「賣個關子」,這正是我們所熟知的「詩魔」李賀。之所以這樣稱呼他,是因為他的作品和一般的詩人不一樣,裡面充滿了想像力,常常用神話傳說來借古喻今。當然他也不負眾望,寫出了許多著名的詩句,今天我們就來對「天若有情天亦老」做一個詳細的了解。
我在說「天若有情天亦老」這句詩作者是李賀時,可能有很多讀者並不相信。因為在很多人眼裡,李賀是「憤青」人物的存在,寫的都是「長安有男兒,二十心已朽」這樣碌碌不得用的詩句。同時還有《致酒行》里「吾聞馬周昔作新豐客,天荒地老無人識」,表達自己懷才不遇的內心,年紀輕輕就已經腐朽了,怎麼會寫這樣的詩?
不過既然是出自李賀筆下,那又有一個問題來了,如此有才華的一個人為什麼會有這樣一場抱負?從血統角度出發,李賀算得上是李氏家族的後人了。從根本上來看雖然是偏點遠親,不過有這樣的背景還是很讓人驕傲的。因為自己成名過早,所以也成了旁人嫉妒的對象。官員開始拿他父親的名字說事,他父親名字中有「晉」,和進士的「進」諧音,於是他被拒考。
那時的李賀只是想通過科舉來重振家族的名聲,沒想到以這樣的方式無緣科舉,內心有萬般不甘。因為自己還有一點李家人的背景,在友人的幫助下自己當了一個小官。不過這根本不是李賀想要的,心中的夢想和現實的落差,這樣的打擊根本不是常人可以想像的。此時的李賀已經25歲,一腔熱血卻無抱負之地。
這時他的內心貌似也已經接受了這樣的現實,在為官三年期間,李賀結交了許多志同道合之人。他們都已經看透了社會的黑暗,出於對這個社會的鞭撻,李賀寫下《金銅仙人辭漢歌》這首作品。當它傳出之後,世人都為之驚嘆。很多人把裡面的「天若有情天亦老」單獨拿出來作為上聯,躍躍欲試的人也非常多。
從被作為上聯開始到唐朝結束,都沒有任何一個人對出完美的下聯。後來因為戰亂,都是保命為主,誰還有這些閒心思吟詩作賦。五代十國結束後,宋朝百姓的生活安居樂業,人們也根本無法體會李賀當時所在的社會黑暗,自然也做不出完美的下聯。不過因為這首詩的影響力,很多人還是一字不改把它放在詩中。
你唐代有一個會喝酒的李白,我宋朝也有,他就是與歐陽修齊名的豪放派石延年。在一次宴會上他們又在作對助興,其中就有「天若有情天亦老」。石延年在聽了之後,也直接說出「月如無恨月常圓」的下聯,令很多人心服口服。不管從意境還是對仗方面,都是完美到不能再完美。兩百多年的一道「難題」,竟然這樣被一個酒後的文人所「攻克」,這樣的才華也實在是讓人嫉妒不已呀。
後來還有人把李白、李賀、蘇軾和石延年的句子,湊成了一副絕對:「把酒問青天,天若有情天亦老;舉杯邀明月,月如無恨月長圓。」從此,這幅對聯也成為了文學史上的「一對佳話。」
參考文獻:
《贈陳商》
《致酒行》
《登幽州台歌》
《金銅仙人辭漢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