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看全球│這把火燒掉的是人類控制氣候變化的希望嗎?

2019-08-28     廣東省情

文 / 周夢蝶 字數 / 2103字

一分鐘預覽

2019/08/28

1. 在隨處蔓延的大火中,無數動物會死在火中,死在灼熱的高溫中,或因吸入大量燃燒產生的有毒氣體而死。

2. 雨林里的很多生物已經進化並適應了自己在這條生物鏈中的位置。如今它們被迫面臨新的競爭。

3. 亞馬遜雨林正在失去自我修復的能力。

「亞馬遜森林的大火已經蔓延三周了」。自媒體筆下的亞馬遜正在遭受著其所不能承受的重。8月21日,「為亞馬遜祈福」「#PrayforAmazonas」成為推特上全球最熱的主題標籤。這個話題也在國內的微博和朋友圈中持續發酵。

不少人將矛頭指向了巴西政府的不作為,也有人批評西方媒體對此的漠不關心。儘管今年的火災嚴重程度尚未超過2016年的歷史最高水平,但社交媒體已經讓火災的圖片和信息,不論真偽,得到了鋪天蓋地的傳播。

火災究竟有多嚴重,很難界定。社交媒體的功過也不好審視。

但這場火對於亞馬遜森林,甚至地球來說意味著什麼,還是能夠推測一番。

8月19日亞馬遜火災衛星圖

但這場火對於亞馬遜森林,甚至地球來說意味著什麼,還是能夠推測一番。

大火中的眾生相

無疑,在隨處蔓延的大火中,無數動物會死在火中,死在灼熱的高溫中,或因吸入大量燃燒產生的有毒氣體而死。有些動物能夠藉助洞穴或潛入水中避難,但森林裡沒有倖存者這一說法。

《國家地理》雜誌的一篇文章介紹了大火中雨林里的動物的眾生相。美洲虎等大型、快速移動的動物能夠逃脫,一些鳥類也可以依靠翅膀遠離火焰。但是,行動遲緩的動物,如樹獺、食蟻獸,以及較小的動物,如青蛙和蜥蜴,可能會因為比不上火焰蔓延的速度而死亡。而猴子可以逃到樹冠上,但它們不一定能找到那棵安全、不會被大火波及的樹。

河流里的生物大體上是安全的。但那些需要浮在水面呼吸的兩棲動物就很難說了。

生態系統的改變

對於地球上的一些森林,山火其實在維繫一個健康的生態系統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一些動物也能夠適應山火的存在,甚至他們的生存也依賴於此。但對於亞馬遜森林卻不一樣。

位於巴西瑪瑙斯的亞馬遜國家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 of Amazonian Research, INPA)一位專門從事生物多樣性監測的研究員威廉·馬格努森認為,在過去亞馬遜雨林有上百萬年沒有出現火災。這裡不是澳大利亞,如果沒有山火,桉樹就會滅絕。

亞馬遜雨林獨特的生活多樣性的形成正是得益於這裡的樹木不會被真正的燃燒。即使零星的火災也會被隨即而來的雨水澆滅。生態系統從來都具備著自我修復的能力。

但現在,這裡的生態系統即將被破壞。

俄亥俄州立大學環境與自然資源學院副教授馬澤卡·沙利文認為,大火會將雨林的樹冠燒開一個洞,讓陽光得以直射地表的植被,從根本上改變了整個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這可能對整個食物鏈產生連鎖反應。

青蛙等兩棲動物身上的紋理不再能為它們提供掩護。它們的行跡更容易被暴露。巨嘴鳥的長喙可以幫助它們吃到其它生物無法享用的水果,但大火會摧毀掉這些食物,讓這個種群陷入危機。蜘蛛猴生活在高高的樹冠上,以避免下面的競爭,但大火過後它們的庇護所也消失了。

雨林里的很多生物已經進化並適應了自己在這條生物鏈中的位置。如今它們被迫面臨新的競爭。

獵食動物會如魚得水,它們會發現捕獵過程中所面對的障礙會少了很多。

人類對亞馬遜雨林

已經造成不可逆轉的影響

在歷史上,亞馬遜有能力自己「對抗」火災,它的自然環境能夠幫助它保持足夠的濕度,限制火災的蔓延。但近代以來人類的活動破壞了這一生態。火災頻率升高且逐漸不可控的根本原因是森林砍伐,這破壞了亞馬遜森林對空氣中濕度的保持能力。

這些年來,巴西亞馬遜地區的森林砍伐率一直與經濟周期保持著上升與下降的同步。2004年,該數字達到了峰值的27772平方公里/年,2012年,隨著巴西經濟增長的停滯,森林砍伐率大幅下降至4571平方公里/年。近年來該數字再次呈現上升趨勢。

今年,根據巴西國家空間研究所(INPE)今年發布的數據顯示,與去年同期相比,6月份巴西亞馬遜地區森林砍伐面積增加了88%;與2018年相比,巴西今年的火災次數增加了85%。一直以來,INPE與社會組織Imazon會使用月度森林砍伐追蹤系統公布每個月亞馬遜地區森林砍伐情況。但由於雲層、氣候、季節等因素影響,月度數據的出入較大,容易對媒體的報道產生誤差。因此,年度數據的可靠性更高。到8月份為止,巴西亞馬遜地區森林砍伐面積比去年同期增加12%。

2007.4-2019.1巴西亞馬遜地區森林砍伐面積月度與年度追蹤數據

與2016年相比,今年巴西也沒有遭遇極端乾旱的氣候,而真正造成火災無法被控制的原因,則是亞馬遜雨林正在失去自我修復的能力。這也是巴西帕拉聯邦大學的環境科學家維托·戈梅斯所說的那個「臨界點」。只要突破這個臨界點,亞馬遜雨林的生態系統將在2050年前變得支離破碎,無法繼續承擔吸收和儲存二氧化碳的功能。而人類已經在接近這個臨界點了。

2012 -2019年,亞馬遜火災數量的逐天數據

《巴黎協定》行將破產

2016年,將近200個國家簽署了旨在應對氣候變化的《巴黎協定》。這是是繼1992年《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1997年《京都議定書》之後,人類史上第三個應對氣候變化里程碑式的國際法律文本。該協定的主要目標是將本世紀全球平均氣溫上升幅度控制在2攝氏度以內,並將全球氣溫上升控制在前工業化時期水平之上1.5攝氏度以內。

但在亞馬遜雨林的大火和人類無節制的森林砍伐之下,這個目標即將變成不可能完成的任務。環保組織地球正義(Earth justice)拉丁美洲項目經理安娜·塞德斯塔夫(Anna Cederstav)告訴《國會山》雜誌,大火正在加劇本已嚴重的氣候危機,進而導致更多的自然災害。這不僅發生在巴西,還波及全球。

伍茲霍爾研究中心(Woods Hole Research Center)高級研究員保羅·穆蒂尼奧則認為,按目前全球年排放量計算,亞馬遜雨林儲存的碳總量約相當於10年的碳排放量,總量超過900億噸。如果森林砍伐無法被遏制,就相當於把這些碳排放到大氣中,亞馬遜雨林也將成為一個碳凈排放的區域。

·END·

圖片來源於網絡,若有侵權請告知,我們會刪除。

公號原創文章歡迎轉發朋友圈微信

若要轉載,請在後台聯繫小編

歡迎您在文末留言,我們期待與你交流

今日作者

公號已入駐如下平台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c-Rs12wBJleJMoPMgZ6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