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所謂厲害的人,都是會深度思考的人

2019-07-29     高效學習之道


當看到別人做出一件非常厲害的事情時,我們不僅僅本能地說:他真的很厲害,他的思維很超前,而且我們要思考:為什麼他能做到,為什麼在這個時候做,以及為什麼他會全力以赴地來做。

厲害只是結果的代名詞,更重要的是一個人的深度思考能力。

有人把深度思考比喻成人的底層邏輯能力,我覺得深度思考可以決定一個人的成績,甚至是他終身的成就。

01 深度思考,決定人的一生

對大多數人來說,深度思考是一種奢侈品。

我們要麼沒時間去思考,一旦有時間,卻也在無形中被消磨和打發。

羅素說:一個人寧願死,也不願意思考,事實上他也確實到死都沒有思考。

為什麼呢?

一方面,因為我們的大腦,本質上是排斥思考的。它的運營機制是,能不動腦就不動腦。而一旦動腦就會耗費大量的認知資源、時間資源和精力資源。

另一方面,因為深度思考之後,並不一定能快速得到反饋和價值,大腦就會覺得不划算。

所以,很多人寧願用各種方式,將空出來的閒暇時間填滿,也不願意進行反思和思考,因為這些不斷襲來的新鮮刺激,能夠讓大腦持續產生愉悅感。

正因為如此,深度思考力可以說是一種稀缺的能力,誰擁有這種能力,誰就更容易掌握人生的主動權。

02 用深度思考,抵抗低效勤奮

沒有經過深度思考的努力和勤奮,都是低效的,都是在用戰術上的勤奮,掩蓋戰略上懶惰。

我們身邊常常有這樣的人,特別努力,特別勤奮,但最終的結果卻不怎麼樣。

比如仔細觀察,你會發現每家公司里,總會有那麼一個人,工作總是很忙,經常要加班加點才能完成,可是等到升職的時候,卻始終沒有他的名字。

這樣的人,值得同情,但不能效仿。因為公司看重的是成績和結果,沒有結果,再怎麼勤奮,都不會得到認同。

所謂勤能補拙,是思考過後的勤奮,如果本身方向錯了,再怎麼勤奮也是枉然。

可悲的是,很多人一直深陷在這種怪圈中出不來,每天都是勤勤懇懇,卻沒有什麼大的突破,也沒有思考這背後的原因是什麼。

低效勤奮,不僅會蒙蔽他人,更是蒙蔽自己啊,它是個人和團隊的一大阻礙,我們要時時檢視和思考,做高效有結果的人。

03 學習深度思考,做人生的引航者

明代思想家呂坤在《呻吟語》中把人才分為三個等級:

一等資質,深沉厚重;

二等資質,磊落豪雄;

三等資質,聰明才辯。

三個層級,每個層級的人群都有各自的風格特點和思考模式,並且他們對於全局的思考,一層比一層深刻。

聰明才辯的人,他計較的是個人得失;磊落豪雄的人,他表現的是豪爽大氣;深沉厚重的人,他注重的是全局把握。

一個深度思考者,他一定是深沉厚重的,同時對於大方向的把控是精準的。

比如,三國演義中的關羽、張飛,可以說是磊落豪雄類型,所以他們只適合帶兵打仗,不適合做全局指揮。

而諸葛亮則是深沉厚重的典型,他不出茅廬卻知天下大事,每走一步他都思考得清清楚楚,全局把控,運籌帷幄,最後在他的引領下,建立蜀國的地位。

只有具有深度思考力的人,才能引領自己和他人,持續走在正確的道路上。

學會深度思考,就更容易掌控人生。

全套高效學習資料已整理完畢,涉及腦力開發,提高記憶力,時間管理,快速閱讀,潛意識等方面,轉發本文+關注我,私信回復「資料」即可免費領取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c-HbQWwB8g2yegNDA-au.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