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評擇校不如擇專業,安徽亳州8名考生不讀清華北大的啟示

2019-08-19     三水三心

選擇最喜歡的專業,比就讀最知名的高校更重要——8名考生放棄清華北大,不追求名校,只是為了「追求一種足以照亮腳下土地的人生」

清華北大,肯定是全中國考生最心儀的國內高校,在某種程度上,入讀清華北大,完全就是光耀門楣,前途無量的。以至於沒有考上清華的學生,都要用這樣的橫幅來表達對清華的崇拜(見下圖)。


但近期,一則消息,卻讓很多人目瞪口呆——一個學校,竟然有8名考生放棄清華北大(見下圖):


一時之間,眾說紛紜,有名校不上,是名校的沉淪,還是志願選擇的日趨理性?我們如何看待這種為了心儀的專業而放棄名校的事情?

第一,選擇喜歡的專業,應該是高考志願填報的最主要的考量

關於教育問題,我一直堅持一個觀點,沒有最好,只有最適合。但究竟什麼是最適合呢?這一問題,背後又有太多的考量。

但至少有一個判斷的標準,那就是是否喜歡極度的喜歡,就是痴迷,一旦痴迷,就會迸發出無盡的力量

如果不喜歡,往往就會沉淪,最後,要麼選擇逃避,要麼「泯然眾人矣」。

高考志願填報,表面上看是選擇學校,實際上確實選擇專業——因為,專業,才是將來某省乃至建議事業的基礎!

所以,安徽亳州一中8名考生放棄清華北大,選擇更適合自己的(或者自己最喜歡)的高校里的專業,其實就是在側面詮釋「沒有最好的教育,至於最適合的教育」這一教育理念。

我們舉一個反向的例子:江西宜黃縣理科高考狀元楊仁榮,本來喜歡物理,卻被飛行設計專業錄取,大學四年,就幾乎沒去聽過專業課,大學肄業後差不多換了十幾份工作,覺得沒有成功,與家人失聯9年(見下圖),直到母親患癌,才被家人找回。


第二,不能因過多的利益因素,影響學生(孩子)的前途

不可否認,每年的高考志願填報,都是高考學子的大事,更是全家的大事。那麼,大多數家長,所考慮的問題,又是什麼呢?

我的一個朋友的說法,很具有代表性。朋友的孩子今年四川高考650分,入讀高校排名前20的學校,專業選擇會受到局限,但如果讀一般的985比如西北的高校,則可以選擇到孩子心儀的專業。

朋友徵求我的意見,我希望專業優先,但朋友最終決定,學校的知名度優先,「我的孩子考上的是全國知名的雙一流大學,我更有面子啊!」

我現在不能斷定,為了面子,朋友的孩子會不會失去了里子,但孩子卻多次在我面前表達對父親的抱怨——決定了的事情,我只有勸解啊!

另外,教師的因素也是至關重要的。每年的高考,按照考上大學的排名,老師會得到一些獎勵。據《南方都市報》報道,今年放棄清華的亳州一中考生張金宇說:

特別是我聽說如果我能被清華北大錄取,我每個教學老師都有六萬塊獎金,這些都是我填完志願才知道的,老師沒有特別給我壓力,我真的很感激。

六萬塊,這可是不少哦,那如果有老師為了這些獎金,反覆勸說,又該如何?

所以,家長不能為了面子,老師不能為了袋子,而影響孩子的前途。


第三,擇校並不如擇業,名校不是唯一的嚮往

對於志願填報而言,選擇學校,大多是衝著學校的知名度而去的,所以,每一年的各種高校排名,都會引發廣泛的關注,以至於有些高校,為了提高排名,就按照排名的幾個依據來辦學,甚至出現了「得論文者得排名」的笑話!


但我們很少關注,每一年的大學畢業生,雖然就業率很高,但「專業性失業」卻一直高居不下,大量的大學畢業生就業的工作,與大學所學的專業,基本沒有聯繫——以至於畢業後去哪裡?做什麼工作?成為大學畢業生新的就業焦慮!


而這八名考生,隨從自己的夢想和內心的選擇,擇校不如擇業,從大學開始規劃自己的人生,這是一種理性的態度,是在「名校熱」居高不下的社會現狀下的清醒劑,值得我們所有的人反思。

我特別喜歡放棄清華選擇上海交大的亳州一中考生張金宇的一句話:「所謂信仰,本就不是對某所院校的執念,而是追求一種足以照亮腳下土地的人生」——是的,執著於某所高校不是目的,選擇能夠照亮腳下土地的人生,才是追求的起點!


第四,尊重考生的意見,社會各界不應過度解讀和關注

文學評論上有一句非常有名的話「一千個人心中有一千個哈姆萊特」,同理,「一千個人也有一千種夢想」。高考之後填報志願,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追求和理想,雖然,人的發展始終要與社會的總體發展血脈相連,但畢竟,選擇學校和專業是自己的事——或許,這中間有風險,也會有人事後感到後悔,但自己的選擇,只有自己才能去堅守,去承擔歡樂和苦痛。

而社會各界,對此,最好的態度是祝福,而不是指手畫腳,要知道,選擇名校,有選擇名校的理由,選擇專業,有選擇專業的理由,甚至,選擇流浪,也有選擇流浪的理由(想想所謂的「流浪大師」沈巍吧)。這就如同某一樣東西,「別人視若珍寶,爾棄如敝履」一樣——每個人的考慮不同,我們不能代替別人考慮!

總之,從教育本身的角度來看,只有當最適合成為大眾選擇的最根本的需求,名校熱才能降溫,教育才能回歸其本身的價值。就像光明網評論的一樣:當清華、北大熱能適當降溫,上大學成為心靈的自由選擇,放棄名校不再成為新聞,教育也就真正回到理想的狀態,為人盡其才、才盡其用而凸顯出應有的價值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bn4qsGwBvvf6VcSZpsL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