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裡如果添了一個小人兒,相信全家都會非常高興的。以往情況下,產後寶媽的月子、帶娃,都是由婆婆幫忙照顧,有特殊情況再另做打算。
而現在,很多女兒即使自己都已經做了媽媽,但仍然是父母的小寶貝兒,父母仍然會照顧有加,所以也有很多寶媽在產後回娘家坐月子,讓爸媽來照顧自己和寶寶的生活。
孩子被外婆帶大,卻更喜歡奶奶,原因家長要反省!
小張是家裡的獨生女,在結婚後也總是喜歡回娘家居住,去婆家的次數卻很少。並不是小張和婆婆的關係處不好,反正就是覺得在婆家待著沒有在自己家裡隨意。
後來小張懷孕生孩子後,也是在自己娘家做得月子,自己媽媽從小就帶孩子,後來所幸就把孩子長期放在娘家,讓自己媽媽帶孩子。
轉眼間,孩子已經到了上學的年紀,小張時不時地帶著孩子去婆婆家住了幾天,但這回,孩子住完之後,就吵著不回姥姥家去了。
小張很疑惑,問孩子為什麼?孩子說:奶奶更疼我們,每次都買好多好吃的,而姥姥卻只買一點。
而且奶奶還說姥姥這是捨不得給我們買,奶奶是自家人,而姥姥是外人。我們要住在自己家裡。
小張一聽這話,當時就覺得心裡很窩火,孩子從小就是姥姥帶大的,怎麼能有這樣的想法呢?
就在小張要張口訓斥孩子時,她突然就意識到:孩子有這樣的想法,或者不是孩子的問題,大人也有責任。
為什麼姥姥和奶奶「地位互換」?
(1)平時生活中,父母「潛意識」灌輸;
孩子如果長期在姥姥家,就會把姥姥家當成自己的家。而每當逢年過節的時候,父母也會帶著孩子去奶奶家。
並且在平時為了讓孩子記住奶奶,父母也會刻意地告訴奶奶也是很愛孩子的。
這樣在潛意識中,就會認為奶奶家是比較重要的,不像在姥姥家裡那麼拘束,無形地就把孩子的天平傾向了奶奶那一邊。
所以,看似父母公平的言談舉止,其實在
潛意識中
也是偏頗了。
(2)奶奶、姥姥的「爭風吃醋」;
對於一家就一個孩子的父母來說,本身並不會有什麼偏心,畢竟是自己親生的孩子,都會付出全部的愛。
但對於姥姥、奶奶來說,就是不一樣的了。由於對孩子的
占有欲
,她們可能會用各種各樣的競爭手段,來獲得孩子的好感。
甚至不惜上升到「
人身攻擊
」的層面。比如說對方壞話,詆毀對方,誇張自己的優點,以各種條件為誘惑等等,這些都是一些老年人常用的伎倆。
對於天真的孩子來說,並不能理解這些,相反很容易相信,所以就會衍變成這樣的「地位互換」。
(3)平時教育的方式;
姥姥帶孩子,時間長了難免會要求孩子規矩一些,但都是為了糾正孩子的錯誤。
但奶奶由於長時間不在一起,每逢見面的時候,奶奶就會大包小包毫不吝嗇。
在孩子眼裡,奶奶這樣的行為無疑是更有誘惑力的,而且相比較姥姥的規矩,奶奶也會有求必應,更驕縱孩子一些。
現實生活中,很多孩子都有這樣的情況,明明從小在姥姥身邊長大,卻和奶奶更親近一些。
其實家長最主要的還是要和孩子溝通清楚,姥姥和奶奶同樣重要。
而且家長也要權衡好孩子在兩邊老人身邊的時間,不能一味地放在一邊。如果可以,儘量兩邊待的時間差不多。
孩子就像一株嫩芽,需要父母的呵護,也需要雷霆和雨露。我是護芽媽媽,伴您在育兒路上,給孩子和自己更多的可能。若您有什麼煩惱,歡迎發來私信,望我能給您帶去靈感和寬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