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個細節深入《三大隊》,值得高分!
時光撰稿人 | 縣豪
在電影院養生的大齡青年。
陳思誠監製、戴墨導演的追兇大片《三大隊》,大有成為年末黑馬之勢。
同期院線電影中,《三大隊》口碑領先,首周票房勁收(含點映)2.45億。
影片根據警察作家深藍的紀實文學《請轉告局長,三大隊任務完成了》改編。
2018年7月,該文首度發表,迅速引發傳看熱潮,不少讀者建議將其影視化。
深藍原作短小精悍,全篇僅七、八千字,電影改編勢必需對其進行豐滿。
比如片中程兵(張譯 飾)的監中生活,原作一筆帶過,電影則呈現詳細,且將這段情節與其後的追兇進行了必要關聯。
作為陳思誠系犯罪懸疑片由奇情跨足現實、由虛構轉向寫實的節點性「首作」,《三大隊》有哪些值得咂摸之處?
時光君整理了15個劇情/細節分析,已觀影的觀眾,不妨一起來一探究竟。
(下文包含劇透,建議在觀影后閱讀)
01
案發現場
原作中,受害女孩被強暴、毆打後,成了植物人,程兵向副局長承諾五天破案。
電影里,受害女孩最終死亡,問破案時限,程兵開始的答案是「再說吧」,後出了案發現場,在樓道看見受害者父母,才改口說「五天破案」。
對比兩者差別,可知電影將案件後果推向了極致(植物人—死亡),突出戲劇張力。
而在破案時限上,電影又增加細節,讓程兵有一個心理轉變過程。
此外,電影中程兵蹲下,拉了拉女孩的裙角以遮住她的大腿,這是張譯在片場的下意識反應,恰好成為刻畫程兵形象的細節之一。
02
審訊現場
原作中,審訊之前,受害者讓程兵想到了自己10歲的女兒,這是點燃程兵怒火的間接原因。
電影強化了這個矛盾點。
片中,王大勇被審訊時,三大隊本未對其進行毆打,途中程兵出去聽了個消息,說師父張青良已在醫院離世,這令程兵有了刑訊逼供的想法。
但這時他還能克制自己,三大隊中有人要打,也有人攔,衝突間程兵的手機掉在地上,露出女兒照片,王大勇看著照片發出猥瑣的陰笑。
這讓三大隊憤怒不已,毆打了王大勇。
從女兒的間接影響,到直接將其設置為一種視覺刺激,顯現了電影作為視聽手段不同於文學的表達方式,同時也增進了敘事層次。
值得注意的是,無論原作還是電影,都未明白呈現「程兵本人是否毆打過王大勇」。
03
程兵性格
在程兵對正義的信仰和他的孤勇之外,影片還呈現了其性格關鍵點:暴脾氣、藏不住情緒。
二大隊的雨夜摸排打草驚蛇,程兵便狂按車鈴,與二大隊隊長激烈爭吵;師父的工傷被拒,程兵便一腳踢翻辦公室的捐款箱……
隱藏在這種性格背後的,其實是程兵身為警察對打擊犯罪的「軸」,唯有這種「軸」,才能對付王二勇這類狡詐兇犯。
04
犯罪畫像
王二勇直到最後才出場,但他的形象始終縈繞在整部電影中,因為影片一直通過不在場細節為其進行犯罪畫像。
比如他愛看社會新聞、法制節目,是說他一直在關注警方動態;他在湖南長沙租的房子能同時看見三個路口,證明其反偵查能力突出。
其犯罪畫像中最驚悚的一筆,是他在租屋鏡子後的牆上刮出了一幅少女張嘴的畫,呈現出其內心極為陰暗、變態的一面,也使整部電影在現實主義基調上,勾出了一點心理驚悚片的味道。
05
來來去去
原作中,出獄後追兇王二勇的,只有程兵一人。
電影中,三大隊在獄後集結,但也終都散去,據導演戴墨所言,(主創)不想讓他(程兵)變得那麼孤單,想讓他的夥伴們在路上陪他一段時間。
在三大隊其他成員「歸隊」的編劇上,影片很講究。
徐一周(魏晨 飾)最年輕、血氣方剛,最先歸隊;馬振坤(王驍 飾)、廖健(張子賢 飾)主張不多,需讓人(徐一周)帶這個頭,也相繼歸隊。
最有意思的是蔡彬(曹炳琨 飾)。
出獄後蔡彬修習佛法,知道執念沉重、放下輕鬆,但若拿起執念,便要為執念負責,所以他最後一個歸隊,也最後一個離隊。
06
職業分工
三大隊集結追兇,在程兵的安排下,廖健做小區保安,馬振坤開夜宵攤,徐一周做網吧網管,蔡彬當司機,程兵自己修空調。
原作中,這些職業都是程兵做過的,目的是在各行各業尋找王二勇的下落。
電影將職業分工給三大隊成員,一方面利於編劇擴展故事,另一面寓意三大隊雖散至各個行業,但聚起來仍是一股警魂。
07
隊員改變
三大隊隊員歷此大案,一些很細節、關鍵的人物性情都發生了改變。
比如徐一周不吃香菜,出獄後卻大口嚼吃香菜;廖健極度摳門,但在馬振坤退出追兇隊伍時,給他買了整條的煙。
這些細節經緯勾連在命運浮沉里,恰好對應了大案伊始師父張青良的話:
人年輕的時候都想辦大案,可你知道大案背後有多少人改變了人生。
08
中哥驗血
與程兵同在一個監室的「老大」中哥,某天告訴同監的人自己已經驗過血了,同監的人都心領神會。
這表示中哥是死刑犯,且刑期將至,驗血是行刑前採集身體信息的程序,而非表示中哥患有絕症。
因此,程兵等人出獄後找中哥的朋友幫忙時,中哥並未露面。
09
二婚帶娃
程兵追尋王二勇追得山窮水盡、四下無招時,原二大隊隊長、現警局楊局約他吃夜宵。
楊局為讓程兵回歸正常生活,便拿夜宵店主舉例,說他娶了個二婚帶娃的老婆,現在活得多好。
程兵立即拿出筆記本,翻出曾被劃掉的一條線索,瞬間醍醐灌頂,當下便離開了。
當初查到空調店,員工告訴程兵等人,有個姓趙的在貴州,和王二勇特徵相符,但那人已經結婚,娃兒都七八歲了。
如今,楊局的話讓程兵驚覺,王二勇或許也是找了個二婚帶娃的女性結婚,以掩蓋自己的真實身份。
原作中王二勇也已結婚有子,但未解釋因由,電影算是用一種很含蓄的方式,揭示了王二勇結婚的真相。
10
鏡中之人
王二勇的出租屋中,程兵看著衛生間的鏡子,與程兵一同「入鏡」的,還有三大隊其他人,鏡面完整,人的面相也不算滄桑。
後來,三大隊其他人陸續離開,只剩程兵一人,他在街上的鏡子中看見自己的臉,鏡面多有裂痕,鏡中人鬚髮鬢白、形容滄桑,程兵露出苦笑。
影片以前、後鏡中人的對比,突出程兵孤勇堅持下悲涼的世俗底色,並以鏡的開裂寓意程兵人生的破碎。
11
酒瓶指紋
程兵追查至貴陽某小區時,趁夜撿起小區某戶剛丟的垃圾,從垃圾中的啤酒瓶上提取了嫌犯指紋。
在沒有什麼檢測工具的情況下,程兵僅憑肉眼便看清了這些指紋,證明王二勇的生理特徵已刻進程兵骨子裡的記憶中。
12
廁間遊戲
程兵進入某戶送水,這戶的電視中正在播放法制節目。
程兵藉口進入洗手間,在洗手間的柜子里看見兩個掌上遊戲機,這種遊戲機一般用來玩俄羅斯方塊。
程兵的身體顫抖起來。
因為在湖南長沙時,一名女子曾告訴程兵,王二勇喜歡在入廁時玩俄羅斯方塊。
原作中並無這一人物細節,電影的虛構性豐滿是為了照顧戲劇意義上的前後呼應。
13
師娘的話
追兇到後半程,程兵去了師父墓前,在那裡,師娘告訴了他一個真相:
當年師父在巷子裡遭遇王二勇,其實根本沒有被王二勇撞倒,而是師父自己追不動了,他之所以撒謊,是因為不願承認自己老了。
這一點在前面早有伏筆。師父入院當時,局長就告訴程兵,巷子裡沒有監控,你師父到底有沒有被撞根本沒人看見。
但師娘對當年真相的吐露,可能有另一種同樣合乎情理的解法,即:
她認為程兵多年追兇是放不下師父的死,她不想讓程兵的一生都「毀」在這件事上,為了讓程兵放下,她才謊稱師父並未被撞。
14
詞曲背後
影片主題曲是由劉歡演唱的《人間道》。
「我要這朗朗乾坤下事事有王法,我要出了門的人再晚也歸家……「等歌詞不但契合影片敘事,且因正氣凜然,大有流行之姿。
歌詞作者唐恬,此前恰好寫過《孤勇者》和《如願》,這兩首歌的歌名又恰好符合程兵的人物形象和人生追求。
片中另一首高頻歌是劉歡的《少年壯志不言愁》,這首歌是1987年電視劇《便衣警察》主題曲。
三大隊沒有警服、編制,卻依舊踏足在刑偵一線,恰好也有「便衣警察」的味道。
15
時代變遷
《三大隊》意圖通過呈現網絡及刑偵技術的進步,傳達時代變遷之味。
片中,2002年刑警很依賴現場摸排;
2009年,攝像頭、監控系統的發展一定程度緩解了摸排壓力,全國聯網將至則將進一步方便刑偵;
影片最後,DNA匹配信息讓電腦自動發出警報,零口供也能定罪。
「零口供定罪」讓程兵恍惚了一下。
因為當年王大勇死在審訊室、三大隊全體入獄,正是逼供所致,若那時也可零口供定罪,或許一切就不會發生了。
這種恍惚,正是對「時代改變命運」的一種潛意識吁嘆。
如果你還想補全關於《三大隊》的真實故事,電影原著《深藍的故事》正在【好集了】平台熱賣中。
來自基層民警「深藍」的一線案件真實記錄。
校園霸凌、蹊蹺詐騙、犯罪兇案,帶你看盡世間百態。
-END-
《非誠勿擾3》快上了,我很懷念它
「柯南」之父青山剛昌,納稅過億的漫畫大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