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主要上市公司:白雲山(600332)、同仁堂(600085)、雲南白藥(000538)、太龍藥業(600222)、華潤三九(000999)、壽仙谷(603896)等
中藥持續向國際市場拓展
自黨的十八大以來,不斷發展中醫藥科技創新和「走出去」,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取得積極進展。中醫藥在國際市場上不斷深入政府間合作愉快交流,加入更多國家衛生體系,中醫藥國際市場認可度不斷提高,海外業務取得積極穩定進展。目前,中醫藥已傳播至196個國家和地區,我國與40餘個外國政府、地區主管機構和國際組織簽訂了專門的中醫藥合作協議,開展了30個較高質量的中醫藥海外中心、75個中醫藥國際合作基地、31個國家中醫藥服務出口基地建設工作。
中藥出口規模穩步上漲
隨著中醫藥「走出去」進程加快,越來越多國家對中藥的青睞程度提高,拉動我國中藥的出口需求增長。2018-2022年,中國中藥產品出口量總體呈增長趨勢,2022年,我國中藥出口量達14.7億噸,其中,中藥材是主要的出口產品,出口量13.5億噸。
2029年市場規模或接近2萬億元
中藥行業隨著國家一系列的新政策出台,迎來政策紅利推動發展的時期。國務院常務會議研究討論了《中醫藥發展戰略規劃綱要(2016-2030年)》,這是首次在國家層面編制中醫藥發展規劃,標誌著中醫藥發展已列入國家發展戰略。
從供給端來看,國務院先後發布了一系列政策,通過「中藥現代化」和「創新」等核心原則指導中成藥行業的現代化生產與技術創新。此外,國家還加大了中藥材資源的保護力度,《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藥法》和《中國的中醫藥》白皮書的發布再次從制度上確立了中醫藥在醫藥健康體系中的核心作用,這些對中藥資源保護和促進優質種植的政策為中醫藥的現代化提供了優質原材料的保障。
從需求端上看,一方面,居民收入水平提升與城鎮化、老齡化人口結構使得國民對醫藥的消費能力和消費意願提升,疾病譜的變化也造成了醫藥消費結構的變化,過去以各類急性傳染病和感染性疾病為主的疾病譜患病率逐步下降,逐步被以心腦血管類疾病、消化類疾病為代表的各類與人們不良的生活方式密切相關的慢性病所取代,而中成藥對這些慢性病的治療效果已被不斷的實踐驗證,因此國內對中成藥的需求在未來將顯著提高。另一方面,《中醫藥發展戰略規劃綱要(2016-2030年)》提出要加強中醫藥的國際貿易,隨著「一帶一路」建設的穩步推進,中醫藥的海外市場需求也會逐步上升。
綜上所述,未來中國中藥行業發展潛力較大,前瞻預計2024-2029年,中國中藥行業將以14%的年復合增速增長,預計2029年中國中藥行業規模將達接近2萬億元。
安宮牛黃丸和阿膠半年銷售額超過20億元
從銷售額看,58個獨家中成藥2023上半年在中國城市實體藥店終端的銷售額合計超過150億元,腸炎寧片(康恩貝)、片仔癀(片仔癀)、京都念慈菴蜜煉川貝枇杷膏(京都念慈菴總廠)、連花清瘟膠囊(以嶺藥業)、急支糖漿(太極集團)、舒筋健腰丸(廣州白雲山陳李濟藥廠)、復方阿膠漿(東阿阿膠)7個品種超5億元。
更多本行業研究分析詳見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中藥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同時前瞻產業研究院還提供產業大數據、產業研究報告、產業規劃、園區規劃、產業招商、產業圖譜、智慧招商系統、行業地位證明、IPO諮詢/募投可研、IPO工作底稿諮詢等解決方案。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等任何公開信息披露中引用本篇文章內容,需要獲取前瞻產業研究院的正規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