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辦發文鼓勵豐富兒童藥品,這些種類是重點

2024-10-28     新京報

兒童用藥一直面臨著種類、劑型缺乏、罕見病藥品少或價格昂貴等諸多挑戰。國務院辦公廳今日(10月28日)公布了《關於加快完善生育支持政策體系推動建設生育友好型社會的若干措施》,其中提及提高兒童醫療服務水平,鼓勵兒童藥品研發申報,不斷豐富兒童適用藥品的品種、劑型和規格等內容。

連續印發五批清單,鼓勵罕見病藥品等研發申報

同樣的疾病,卻沒有適合兒童的藥物劑型,不少家長有過將藥買回家、掰下小份喂給孩子的經歷。其實,兒童並非縮小版成人,用藥不宜直接按體重「折算」,在種類、劑型、規格等方面的藥品缺乏,是兒科診療的困境之一。對於罕見病患兒,則進一步面臨無藥可用、藥價昂貴等問題。

哪類藥品是「擴容」的重點?2016年至今,國家衛健委共印發了五批鼓勵研發申報兒童藥品清單。

據了解,前四批清單共含129種藥品,其中有30個藥品已獲批上市;第五批清單于今年發布,包括15個品種,涉及25個規格、8種劑型。

獲批上市的30個藥品,覆蓋神經系統用藥、消化道和新陳代謝用藥、心血管系統用藥等8個治療領域,其中15個是罕見病用藥,包括國內首個治療兒童痙攣症罕見病的氨己烯酸散劑、國內首個治療新生兒低氧性呼吸衰竭和肺動脈高壓的一氧化氮吸入劑、國內首個治療晚期霍奇金淋巴瘤的甲基苄肼膠囊劑等,這些藥物填補了空白,實現相關用藥的從無到有。

還有一部分藥物增加了兒童用藥順應性,包括口服溶液劑、灌腸劑等多種低齡兒童適宜劑型,國內已上市但無兒童適宜規格的碳酸氫鈉注射劑1.4%(100ml)等,以匹配不同年齡段兒童的用藥需求,促進藥物合理使用。

今年發布的第五批清單覆蓋全身用抗感染藥、呼吸系統用藥、抗腫瘤藥及免疫調節劑等治療領域。重點關注低齡兒童用藥、急搶救用藥,優先選取能解決臨床突出問題的藥品;多個藥品國內上市但無兒童適宜劑型,同時關注兒童適宜規格;罕見病依舊是關注重點,清單加強了與罕見病目錄的銜接,納入了部分罕見病藥物。

今年1月,國家衛健委、國家發改委等10部委聯合發文提出,加強兒童藥品使用監測,動態調整包括兒童用藥在內的短缺藥品清單和臨床必需易短缺藥品重點監測清單,加強易短缺藥品生產及供應鏈監測預警;充分運用藥品加快上市註冊程序,對符合兒童生理特徵的兒童用藥品予以優先審評審批等,為保障兒童用藥提供政策支持。

2035年基本形成城鄉均衡的兒科衛生服務體系

除了保障兒童用藥,《關於加快完善生育支持政策體系推動建設生育友好型社會的若干措施》還提及,加強兒童醫院、婦幼保健機構和綜合醫院、中醫醫院的產科、兒科建設,推動績效工資分配向產科、兒科傾斜;深入實施兒科類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建設項目,動態支持產科、兒科等臨床重點專科發展,推進兒科醫療聯合體建設,促進優質兒科醫療資源擴容下沉和區域均衡布局。

據今年發布的《關於推進兒童醫療衛生服務高質量發展的意見》,到2035年,要基本形成城鄉均衡、協同高效的兒童醫療衛生服務體系,更好滿足兒童醫療衛生服務需求。

每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建好1所高水平省級兒童醫院或綜合醫院兒科病區,支持城區常住人口超過100萬的大城市根據需要建設1所兒童醫院或綜合醫院兒科病區。實力較強的綜合醫院原則上設置兒科院區,地市級三級綜合醫院設立兒科病房。支持省級和市級婦幼保健機構設置兒科病房,縣級以上婦幼保健機構能夠提供兒科門診服務。支持有條件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設置兒科。

依託醫聯體優化兒童醫療資源配置。網格化布局的緊密型醫聯體(包括城市醫療集團和縣域醫共體)牽頭醫院設置兒科病房,或通過緊密型醫聯體內兒童醫院、婦幼保健機構設置兒科病房,滿足網格內兒童的就醫需要。區域內兒童醫院和婦幼保健機構可根據醫聯體醫療資源配置情況,跨網格提供服務。

對於兒童醫學中心的財政保障,提出安排中央預算內投資重點補助國家兒童醫學中心、國家兒童區域醫療中心項目以及省級兒科項目建設。

在人才待遇方面,提出深化公立醫院薪酬制度改革,指導公立醫院優化內部分配,充分考慮兒科醫務人員工作特點,合理確定兒童醫院和兒科醫務人員薪酬水平,推動綜合性醫院兒科等緊缺專業醫師的薪酬水平不低於醫院醫師薪酬平均水平。

新京報記者 戴軒

編輯 張磊 校對 劉越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be0eeb9c3e7a6b2c5de92aa71834927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