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芥子
圖:來自網絡
正在宿舍呆著,手機響了,我以為是招聘兼職的老闆打來的。拿起手機,上面顯示出一串熟悉的電話號碼。父母的電話早已深深印在我的心裡,只需一眼便可確定。
我不知道這個時候媽媽給我打電話有什麼事。按下通話鍵,熟悉的聲音從話筒傳來,你錢還夠嗎,要不要給你卡里打點錢。
我上大學之後很少給家裡打電話,只有在錢不夠的時候才會給媽媽打電話要生活費。每次我都會儘量多說幾句,我知道媽媽想我。可是,可是我卻沒有那麼想家,從家裡出來,有一種鬆了口氣的感覺。
在家裡,我只覺得壓抑。從小到大,我都被誇是聽話的好孩子,可是他們哪裡知道為了維護父母的驕傲,我不得不逆來順受。
在小的時候,每當別人誇我聽話時,父母總會感到欣慰,長大了,我越來越沒有活力。媽媽說,男孩子應該活潑點,你要是像家有兒女里的劉星那樣就好了。我笑笑說,如果真是那樣,你該氣死了。
小的時候,我記得家裡管的很嚴,天黑如果還沒回家,家裡人一定會出來找,找到之後輕則一通說教,重則拳腳交加。在家裡,我不敢做什麼出格的事,任何不順大人心意的事,都會招致訓斥或者挨打。所以我特別害怕犯錯。
第一次做飯,我忘了先把花菜焯一下,媽媽發現了,直接責怪我不用心。我反駁,第一次哪能做那麼好。可是媽媽卻說,我第一次就做得很好。我無言以對了。
我在家很少做家務,一是我確實有點懶,二是不想再因為莫名其妙的原因被罵。但是,有時媽媽做飯自己手忙腳亂,又會來責備我沒有眼色不知道幫忙,無論我當時在做什麼,都會莫名躺槍。
從小我的成績也算是比較好的,但是我發現我無論如何都滿足不了父母的要求。他們也會誇獎我,可是誇獎以後,永遠要加一個「但是」。這個但是也就是不能驕傲,還得再接再厲,之後還有更長的路要走之類的。而且警告永遠比誇獎要多,誇獎一句要警醒十句。
爸媽還喜歡拿村裡其他孩子和我做比較,那個誰誰多厲害,你要向他學習,另個誰誰學習沒用,只會搗亂,你可別學他。他們對我的管教從未放鬆,好像一放鬆我就會墮落,雖然他們嘴上對別人說我很省心。
上大學唯一的好處,就是可以擺脫家裡的壓抑感了。剛來大學時,別人都會給家裡打電話,可是我沒有主動打過,一次都沒有。
在上學期間,我除了生活費不夠不往家裡打電話。也許別人會說,我太不懂事,不知道爸媽的苦,可是我真的沒有打電話的慾望。說什麼呢?電視上的公益廣告都是站在父母的立場上,我覺得這有失偏頗,為什麼沒有人關注孩子呢,父母在家寂寞孤獨,難道孩子就該被責備嗎。
現在興起了恐歸族,他們不想回家,害怕家裡的長輩的「問候」。雖然我和他們原因不同,但是也對家又愛又恨。我在很小的時候就渴望獨立,我想按照自己的想法生活,可是,在被管教了那麼久以後,我幾乎喪失了自主的意識。我不知道我應該過一種怎樣的生活,一切似乎還在繼續。
放假回家,我還是和以前一樣的狀態,被語重心長地教育,被莫名其妙地訓斥。現在我也成年了,媽媽不會再像小孩子一樣訓我,但是如果我頂嘴,她就會說,你知道你這樣讓媽媽多傷心嗎?說的好像我是個不孝子一樣。每次的結果都是我一句話不說自己生悶氣。
現在,我明白一件事,我性格不是內向,是懦弱。我說的最多的是好啊,隨便之類的話,我不敢拒絕,不敢違逆別人的意思。我總是在迎合別人的想法。我不敢表達自己的喜怒哀樂,在別人看來我一直都是溫順的。這樣很不好。要學會反抗,要勇於表達自己的想法。
媽媽在電話里說,要不要打錢,我說錢還夠花,不急。她還想和我說什麼,但是我打斷她,沒什麼事我就先掛了。媽媽問我要不要和爸爸說幾句,我也拒絕了。這通電話持續了不到一分鐘。
以前,我都會儘量多說幾句,因為我知道他們想我,但是現在我真的不想再聽他們重複的關心,每次都說一樣的話,好好吃飯,天冷添衣,不要想家,我聽夠了。
也許會有人說不能試著和他們溝通嗎?我嘗試過了,在家裡我試著表達我的想法,可是卻都會被無視,我父母的說話風格是我們希望你怎麼樣,即使會問到我的想法,最後的結果還是他們在說我們希望你……我至今沒找到合適的溝通方法。
聽到我的拒絕的時候,我明顯感到媽媽有一點傷心,她說話開始變得小心翼翼。我也覺得很抱歉,心裡也很難過。我在這裡只想說,請原諒我的任性,從小到大我都沒任性過,我現在只想做自己。
也許等到我真正獨立的時候,他們才會真正關心我的想法,那才是溝通的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