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這麼火,魯菜咋沒火?

2023-05-04     中國國家地理

原標題:山東這麼火,魯菜咋沒火?

山東這麼火,魯菜咋沒火?

山東,在五一可是爆紅了一把

前有九轉大腸全網玩梗

後有淄博燒烤強勢出圈

占盡天時地利人和的山東

或成上半年最大贏家

然而,地理君發現了盲點

齊魯大地上最正統的魯菜,咋還沒火起來

魯菜也走上過「菜系巔峰」

如果你去問一個年輕人,八大菜系最受歡迎的是哪個,多半聽到的回答是川菜、湘菜、粵菜……很難聽到魯菜的名字。

即使是山東人,都不一定吃過蔥燒海參、糖醋鯉魚、九轉大腸這種經典的魯菜。

九轉大腸也沒想到自己會因為這個火起來

魯菜,在八大菜系中真的很沒有存在感。

然而在魯菜日漸式微之前,魯菜有過一段非常 輝煌的時刻。

魯菜的雛形可以追溯到 春秋戰國時期,那時的魯菜就「乾淨又衛生」(褒義),而且光好吃已經不夠了,還要 求刀工和調料的藝術性

魯菜圖鑑

等到 明清時期,魯菜迎來了自己的 巔峰時刻

明朝都城遷至北京, 魯菜成為了離京城最近的菜系,再加上魯菜本身用料講究,做工精緻,非常適合登堂上殿。

於是大量山東廚師和魯菜菜品進入宮廷,成為御膳珍品,所以魯菜也有「 宮廷菜」之稱。

紅梅珠香,滿漢全席的菜品之一

紅梅珠香屬於魯菜,主要食材是鴿子蛋和對蝦

溥傑(溥儀的胞弟)的妻子嵯峨浩,曾在《食在宮廷》中寫道: 「本來中國(北京)的飲食沒什麼特色,明朝都城移到北京時,宮廷里的廚師大部來自山東,因此山東風味便從宮中、民間普及開來。」

魯菜從宮廷中出來,便是在京城開設飯館。當時京城中的八家高級飯店「 八大樓」,有 七家都是魯菜館。

向右滑動給東興樓「上色」

八大樓,是當時八旗子弟暗中投資,雇用山東人為其經營的滿漢合作飯莊

其中名氣最大的當屬東興樓,當時的魯菜館價格高昂,來吃的都是非富即貴

「山東廚子」逐漸美名在外, 魯菜的招牌也被打響,它的技法影響了許多菜系,成為了「北方菜代表」。

台灣學者張起鈞在其《烹調原理》一書中提到,魯菜「 格調高超,水準卓越,為全國任何其他地處之菜所不能及」,更評價它為「 中國菜之典型」。

電視劇《亮劍》中楚雲飛誇獎魯菜

僅代表楚雲飛個人觀點

那時候的魯菜就是這麼有排面,上到皇家、貴族、豪商巨賈都是魯菜忠實鐵粉,下到民間紛紛學習魯菜技法,開設「平民」版山東菜館。

那麼問題來了,從春秋戰國到明清時期,魯菜是怎麼做到經久不衰的?

一個菜系的輝煌繁榮,必然需要 豐富的物產為依託,有較發達的 商業、交通和文化作支撐。

可以說當時的魯菜樣樣都占盡了。

山東地形以 平原和丘陵為主,整體海拔不高,山東的 耕地占了陸地面積的一半。再加上 河網密布、氣候溫和、土壤肥沃。這些地理條件使得山東成為天然的「 菜園子」,蔬菜、水果種類繁多。

章丘大蔥

章丘大蔥名揚全國,有的蔥甚至比人還高

不僅如此,山東半島 三面環海,地處 黃河下游水產品也相當豐富。有的地區還為食材發愁的時候,山東大廚已經開始研究怎麼做海參、鮑魚、黃河鯉魚了。

山東煙台養馬島,地處黃海北部

豐富的物產,是魯菜發展的基礎。而讓魯菜 集百家之長,發展出自己特色的是 商業與交通

隋代開鑿了 京杭大運河,而 山東是大運河中非常重要的一段。在古代,大運河是商業命脈,也是交通要道。

京杭運河各河段分布示意圖

山東是京杭大運河非常重要的一段,溝通南北

圖源:《中國國家地理》 2022年01期

正因如此,山東才會出現很多 碼頭和商業活動,而這帶來的是不同地區的物產和技藝上的交流, 南北方的飲食有了更多的融合

比如說揚州富商宴席會吃燕窩; 而山東德州人也會把「燕翅席」作為高檔享受;曲阜的孔府宴招待貴賓席為「魚翅四大件」,不難看出 魚翅、燕窩等等貴重的食品原料充斥著運河的城鎮碼頭。(地理君友情建議:不提倡吃魚翅)

燕翅席上的頭等大菜,清湯燕菜

圖源:b站@會做飯的北京大叔

而魯菜最耀眼的地方莫過於它背後所承載的文化,正是齊魯大地的 厚重的底蘊與悠久的文化賦予了魯菜的內涵。

魯菜所依附的是 黃河流域的中原文化,而中原文化的骨架則是 儒家文化

山東是孔孟之鄉,儒學的發源地。儒家思想中的「 食不厭精,膾不厭細」奠定了魯菜的底色,即 精細研磨,逐漸生成了魯菜精巧複雜的烹調技法。

尼山聖境的孔子巨像

而儒家的核心 「中庸之道」,也滲透進魯菜中,「 敦厚平和,大味必淡」就是魯菜追求的至高境界。

魯菜正如雄偉而博大的泰山,渾厚而壯闊的黃河,「 大方高貴而不小家子氣 ,堂堂正正而不走偏鋒」

背靠齊魯大地的魯菜,走出了山東,影響了北京菜、天津菜、東北菜等不少北方菜系,當年也是紅極一時,粉絲眾多。就是這樣一個"榮譽"滿身的菜系,怎麼會沒落呢?

魯菜:「落魄」了家人們,誰懂啊

以前很多人都說魯菜的沒落,是沒搭上網紅經濟的「快車」,而現在山東已經搭上「飛機」了,也沒能見到魯菜重新煥發生機。

《2020魯菜數字消費報告》指出, 菜消費額在全國所有特色菜系中占比僅約4.1%,在八大菜系中僅領先於徽菜、閩菜。

魯菜的消費額在八大菜系中排名倒數

圖源:《2020魯菜數字消費報告》

魯菜究竟是如何從「神壇」跌落下去的呢?

魯菜一直講究 製作精細,那麼這就意味著對廚藝的要求極高。

以魯菜的流派舉例,魯菜大致被分為 濟南菜、膠東菜、孔府菜等幾大系列。

濟南菜的重頭戲是「 」,高湯主要有 清湯和奶湯。

清湯的熬制以肥雞、肥鴨、豬肘子為主料,期間要 反覆燉煮,撇去浮沫,中間還要加入雞肉泥吸收湯里的雜質。

熬制出的清湯,清澈見底

而奶湯的熬制則更注重 「火」的功力,適當的大火燉煮,才能讓湯底熬成奶白色, 奶湯蒲菜就是濟南湯菜的代表。

奶湯蒲菜,鮮美至極

圖源:b站@曼曼生活的廚房

膠東地區的海岸線長達 1300多公里,這就註定了膠東菜是大海的味道。

膠東菜追求 鮮美,保留食材本味,所以膠東菜深諳熘、爆、炒、蒸、煎、扒、炸、燜等烹飪之道。大家比較熟知的 燒海參、油燜大蝦就是膠東菜。

油燜大蝦,經典魯菜

孔府菜那就更講究了。 孔府菜是典型的官府菜,必須用料考究、製作精細、擺盤精美,連食物的餐具都要精益求精。

詩禮銀杏,從製作到擺盤都非常精緻

圖源:b站@小西eeei

每一道菜肴的名稱都有其深意,如 禮銀杏、帶子上朝、知者不惑等等。

從這三個流派中我們儼然窺見了魯菜的本質: 極致、完美。從刀工,到駕馭火,再到製作技法,無一不追求極致。

爆炒腰花,這道菜就體現了魯菜對刀工的追求

魯菜中常見的刀工技法有菊花花刀、蓑衣花刀、蝴蝶花刀等

然而,精益求精有一個「低情商」的同義詞,叫做 複雜繁瑣

複雜的做工就意味著,魯菜註定會 比較貴,它很難成為尋常人家「下館子」的首選。

魯菜是八大菜系中最貴的

圖源:《中國餐飲市場數據報告華北區2013版》

而且如果你想體驗正統的魯菜,繁瑣的工藝流程會 花費你大量時間去等待。

尤其是 調味品的出現,讓魯菜引以為傲的「湯」黯然失色,幾勺味精就可以取代幾天吊出來的高湯。普通人分辨不出區別,也不知道廚師所付出的時間精力。

湯是魯菜的靈魂,但越來越少的人願意花時間品嘗

圖源:紀錄片《至味山東》

我想很少人願意 花費大量時間,靜下心來去品嘗價格並不算便宜的魯菜,或許它已經很難匹配當下快節奏的時代了。

還有一點,那就是 味道。味道這個東西見仁見智,但因為魯菜主打的是「 咸鮮」, 口味略顯單一,再加上現在已經不太推崇「重咸」的口味了, 「重咸」被看作是不健康的口味

經典魯菜把子肉,醬香十足,肉質軟爛

圖源:紀錄片《至味山東》

如今菜系五花八門,還有各種外來「料理」,即使不考慮健康,魯菜的口味在這些菜品中也 不算出彩。魯菜追求「中庸之道」,換一種說法就是「沒有特色」。

其實不難發現,山東最近爆火的美食,例如 淄博燒烤、周村燒餅、博山煎包、崑崙火燒等等,他們都有個共同的特點 平價、接地氣,相比正派的魯菜,或許更多人還是青睞於這樣的美食吧。(疊甲:此處並無拉踩)

爆火的淄博燒烤

打算去淄博的朋友也可以去嘗試一下 博山菜,也是魯菜的流派。

博山豆腐箱,裡面藏了超多食材

想看淄博更多美食,就在這篇 山東「C位」之城,不僅燒烤能「出道」》

其實魯菜的沒落是 多重原因,不只是金錢時間成本和單一的口味,廚師不願去花費幾年的時間學習魯菜,魯菜 傳承困難;山東人口流動規模小,導致魯菜菜館 分布少,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原因。

但若是我們換一種角度來看魯菜,會發現其實魯菜早已融入進了我們的生活中。

原來,處處是「魯菜」。

「宇宙的盡頭」是魯菜

如果你將魯菜局限於這些經典菜品中,它確實日漸式微。

然而,我們可以「格局打開」,換一種思路。

其實在前面我們都默認魯菜=山東菜, 但廣義上的魯菜不僅有山東菜,也包含了絕大部分的北方菜,因為北方菜系的底色就是魯菜。

魯菜被不少人認為是八大菜系中唯一的「 自髮型」菜系,這啥意思呢,就是說它「誕生」時是 純原創的菜系,沒有借鑑。

豐澤園,是北京一家以魯菜著稱的老字號

所以魯菜,作為菜系中「老大哥」般的存在,自然是被許多菜系學習。

前面提到了,魯菜對整個北方菜系都有著非常深遠的影響,如果追本溯源, 北京菜、天津菜、東北菜、山西菜、遼菜都是可以看作是廣義上的魯菜

甚至 川菜都有受到魯菜的影響,當時清早期發生「 湖廣填四川」,湖南、湖北的人來四川了,江西、陝西、山東、兩廣等省的人也來了,自然也帶著他們的喜好和美味來了。

開水白菜,著名的川菜

這吊湯的手法便來自魯菜

作家張友鸞曾寫道, 「五、六十年前,在北京的大飯莊,什麼樓、堂、春之類,從掌柜到夥計,十之八九是山東人,廚房裡的大師傅,更是一片膠東口音。

北京如此,東北更是,山東人 闖關東」進入東北,自然也將飲食習慣帶到了白山黑水。

電視劇《闖關東》,朱開山是章丘人,在東北開了一家山東菜館

比如京菜中 京醬肉絲的「醬爆」做法來自魯菜,像津菜中的 罾(zèng)蹦鯉魚、炒青蝦仁、獨麵筋,其實都是魯菜一脈。

還有咱們常吃的 糖醋裡脊、四喜丸子、蔥爆羊肉、拔絲地瓜、熗炒土地絲、木須肉等等,這些都是魯菜的基礎菜,然而現在很少人意識到它們其實就是魯菜。

糖醋裡脊

根據《2020魯菜數字消費報告》顯示,線上消費量魯菜菜品前三名分別為糖醋裡脊、把子肉、木須肉

冷知識: 黃燜雞米飯是魯菜,也是傳播最廣的魯菜,黃燜雞就起源於濟南府魯菜名店「吉玲園」。

黃燜Jimmy飯

現在北京非常火爆的 大董烤鴨店,就是以 魯菜為底子,在此基礎上創新。大董的創始人董振祥師傅,師從魯菜大師王義均老先生。

這麼看, 魯菜才是「宇宙的盡頭」,魯菜已經無聲無息地融入到了人們的飲食習慣中,以至於我們都把這些視作約定俗成。

不僅是菜品的影響,魯菜的 烹飪技藝更是滲透到了每一戶家庭中。

唐代的《酉陽雜俎》一書中記載了齊魯烹飪技藝:「 無物不堪食,唯在火候,善均五味。」那時的魯菜就注重火候對味道的影響。

很會駕馭火的魯菜師傅

還有我們非常熟悉的 「煎、炒、烹、炸、蒸、煮、烤、臘、燉、糟」等等烹調技法,皆由魯菜奠定。

當你做飯放 蔥、姜、蒜爆香的時候,就在不經意間也用了魯菜技藝。

爆香,源於魯菜

當然地理君也知道,不少人認為黃燜雞米飯這種菜「難登大雅之堂」,很難被歸為魯菜,畢竟魯菜一直講究「正派與禮儀」。

不過 「菜系」本身也是個五六十年代才發明的詞彙,魯菜自然也能跳出菜系與身份,不必被那些經典菜品束縛住。

其實不難發現,魯菜的發展存在著兩種路徑:一種是正統的魯菜,繼承著複雜的烹飪技藝,走高端路線,但在推廣過程中受阻;另一種則是我們司空見慣的家常菜,卻在代代傳承中忘記了它們的魯菜屬性。

在這樣快節奏的時代,魯菜該何去何從?

【參考文獻】

[1]張守立.魯菜歷史發展研究[J].東方企業文化,2013(06):163.

[2]王永貴.魯菜的特色、發展及創新之我見[J].服務科技,1995(02):41-42.

[3]董麗.魯菜的傳承及其現代影響[J].鴨綠江(下半月版),2015(05):1785.

[4]劉德龍,李志剛,趙建民.魯菜文化的歷史源流[J].民俗研究,2006(04):244-257.

[5]誰最中國.魯菜去哪兒了?

[6]吃貨研究所.身為四大菜系之首的魯菜,為什麼越來越沒存在感了?

[7]人民網輿情數據中心.魯菜:中國八大菜系中的「必勝客」

[8]槽值.曾經火遍全國的魯菜,怎麼忽然消失了?

[9]國家人文歷史.美食丨曾經火遍全國的魯菜為何突然間「銷聲匿跡」了?

[10]九行Travel .中國八大菜系之首的魯菜,真的過時了嗎?

[11]地道風物.魯菜咋能沒落

[12]韓韜.八方美味填四川.中華遺產.2016年06期

[13]趙珩.誰在影響口味?中華遺產.2015年01期

因微信近期推送規則改版

未加「星標」就無法展示完整封面

將會錯過我們精挑細選的大圖封面

後續精心編輯內容

也很容易被淹沒

若您喜歡我們的文章

請為我們添加愛的「星標」

中國國家地理視頻號

大美中國,山河錦繡

本文創作團隊

編輯:倩倩

設計:巍巍

圖片:視覺中國、圖蟲、網絡

話題

你吃過魯菜嗎?味道如何?

為啥春天的風,這!麼!大!

山東「C位」之城,不僅燒烤能「出道」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bcf2dbc0bbda425092fe26817a20fc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