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餘人強盜闖入大宅,殺人劫財,小縣令智勇雙全破大案(上)

2023-06-09     寒雲天

原標題:四十餘人強盜闖入大宅,殺人劫財,小縣令智勇雙全破大案(上)

看得順眼請點個關注~高頻率更新中外歷史故事,供君解悶~

一路上順風順水,一次性完成科舉流程的劉壽,以將將二十歲的年齡,成為當屆進士的風雲人物,只是或許得罪了什麼人,被以「歷練年輕人」為名,讓他跳過了主簿這個階段,直接授任七品縣令,打發出了京城。

劉壽倒是沒什麼意見,能做十萬人的「父母官」和「百里侯」,也是年輕人夢寐以求的事情。他志氣滿滿,剛到任就破了一樁「假新娘」案,轟動一時。

然後,一樁大案子送上了他的案頭:縣北邊的一家大財主李家,昨晚上被強盜衝進家中,明火執仗的劫掠的大批財物不說,還殺死了試圖反抗的五個家奴,家主李武和大部分李家人跑得快,可他的小妾林氏睡得沉,沒有及時逃跑,被強盜抓住後輪流侮辱。天亮時分強盜們才散去,李武帶人回到家中,只看到家中一片狼藉,能搬走的值錢的東西一件不剩。

李武當場暈厥過去,他的弟弟李文到縣衙報案,聲淚俱下,連連叩首,請求縣太爺能夠剪除強盜,追回家產。

聽完李文述說,劉壽正要說話,旁邊的主簿咳嗽了幾聲,示意李文暫且退下,他湊到劉壽身邊,低聲勸說,地方上出現大規模的強盜,那就說明治政不利,一旦不能及時抓到至少一半,那就是地方官的責任,輕則考績不合格,重則直接罷官,所以地方官遇到這種情況,一般會選擇息事寧人,讓報案人將案子從「強盜劫掠」改為「盜賊偷竊」,然後再去通過各種手段,尋找賊人。

劉壽不以為然,確實法度上有這種處罰措施,但也有規定,只要地方官及時破案,抓住強盜,核實之後,不僅無罪,還能得到嘉獎。他年輕氣盛,怕的不是被降罪,而是沒有立功的機會,不就是破個強盜案?有何難哉?

劉壽叫回李文,接下了案子,然後雷厲風行的帶上縣裡面的二十多個捕快直奔李家。

李家地處縣城之外,說是家族的大宅院,其實說成是「堡寨」也並無不妥。四周是用山石壘砌的高牆,兩丈有餘,上面寬闊可以行人,還有許多箭垛,前後兩扇大門,以一尺多厚的杉木製成,儼然就是城牆的縮小版。據李文所說,李家家丁和護院有四十多人,再加上如此堅固的圍牆,要攻破,需要一支訓練有素的軍隊才行,區區四十多個強盜,怎麼就能突破這般防禦措施?劉壽心中有了一個猜測。

走進宅院,上百間的房屋,分成了三個大的院落,前後兩個是下人、護院等人居住,中間的則是李家家人所住,各個院落間也是有厚重的大門阻隔,包括最外面的大門,都需要兩把鑰匙才能打開,而這兩把鑰匙分別掌握在李武和李文兄弟手中。

轉了一圈,劉壽下令,將李家的家僕和護院先全部拿下!李文大吃一驚,這縣令來了不抓強盜,怎麼抓起他家的人來了?劉壽解釋說,李家防禦森嚴,房屋眾多,強盜居然在短短時間便攻破了圍牆,還穿行在三個院落之間,暴掠而歸,說明對李家的情況頗為熟悉,很可能有內應給他們帶路。

李文對這個分析很是認同,咬牙切齒的看向被拿下的家僕和護院,恨不得立刻將叛徒親手撕碎。

對這些人一一審問,他們的述說跟李文的差不多,但還是得到了幾條新的線索。

1、被劫掠後清點人數,找到了三個家僕和兩個護院的屍體,還有另外五人失蹤,全部是護院,還包括了護院的頭領張發。

2、李武的小妾林氏當時倉促躲到床底下,被強盜們抓出來,拚命反抗,依然無濟於事。她發現在侮辱她的人中,有一個人身材有些眼熟,似乎在家中無意中見過幾次,這人又高又大,還有兩顆顯眼的虎牙。

3、張發身材高大,有兩顆虎牙。

三條線索一對,李文當即咆哮道:「張發這廝!幾年前流落到此,我們看他可憐收留了他,給他一口飯吃,他居然敢背叛我們,我一定要把他碎屍萬段!」

也有幾個人不太認同,他們說張發加入李家後,做事兢兢業業,不畏風險,在下鄉討債和跟鄰里爭端的時候都衝鋒在前,受過好幾次傷,升任頭領後也公正對待手下,不像是內奸。或許是看到宅院被攻破,無顏面對恩人,才不辭而別。

正說著,外面有人嚷嚷:「張發回來了!」

劉壽等人嗚嗚泱泱跑出去,幾名衙役將一條大漢圍在中間,大漢身長接近八尺,張口說話時,有一顆虎牙頗為顯眼。

李文大吼道:「你這廝還敢回來!」說著就要撲上去,被身邊的人死死扯住。

大漢,也就是張發麵上又是慚愧,又是急切,他說自己前天帶著三名護院去鄉下收租,回來的時候已經是下半夜,正好看到強盜滿載而歸。他人手少,不敢硬拼,就尾隨強盜,一直到了鄰縣風華縣山中的一處山寨之中。那山寨地勢險要,張發就留了兩個護院在原地盯著,自己跟另外一個星夜趕回,看自家主人準備如何處置。

林氏哭喊著說就是張發侮辱了她,張發則極力辯解,說那天晚上月色昏黑,林氏又處於驚恐之中,難免認錯了人。

劉壽也覺得張發說的似乎有道理,畢竟如果張發是內奸,他已經得逞了,又何必自己跑回來,自投羅網?劉壽將張發羈押,派了四名衙役,押著另外的護院領路。

過了兩日,回來了六個人,三名衙役和三名護院,分開審訊後,三名護院的說辭一致,而且衙役也證明那裡確實有一處山寨,遠遠的能看到裡面不少人,大多是壯年男子,不像是什麼好地方。

有了線索,劉壽等人卻犯了愁,鄰縣的縣令他們都知道,不是啥壞人,但沒有什麼擔當,絕對不會去觸碰關係到他前程的「強盜殺人」的大案。劉壽抱著不高的希望行文過去,不出所料,風華縣縣令很快答覆,說他們縣裡面百姓安居樂業,絕不存在什麼大型的盜匪集團,一定是有人為了脫罪,隨口掰扯云云。

指望不上鄰縣,那上司呢?恐怕也不行,知府大人的風格跟風華縣縣令如出一轍,能少一事是一事,反正是劉壽接下的案子,哪怕出了問題,也是罷劉壽的官,知府最多當年的考績上難看一點,但如果知府派遣官軍剿滅強盜,那一旦失利,就輪到知府被罷官了。

這種地方上的山寨,其人手不多,目標不大,官軍一來便各自散去,待官軍撤走再重新嘯聚山林,除非是出動上萬大軍四面圍困,否則很難一戰成功,所以計算得失,指望知府大人出手基本是不可能的事情。

靠自己呢?劉壽盤算一下,自己能指揮的,有幾十號正式編制的衙役,兩百多號沒有編制的「白役」,還有千餘名平日生產,一年訓練不超過十次的民兵。憑這點實力,遇到外來侵略保衛鄉土,能抵禦同等數量甚至更多的亂軍,但要進山討伐,扣掉必須留守縣城的,能調派出去的人手,還真不一定能對付得了大幾十個亡命之徒,更別說入山剿匪不知需要多長時間,耗費的糧草縣衙也不一定能承擔得了。

該咋辦?年輕的縣太爺陷入了彷徨之中。

也要學鄰居,來個不聞不問?

這時,一名叫韓月升的大漢前來拜訪,他說自己是本地人士,早年出外遊學,學了一身劍術,近日來回家,就看到家鄉出了一夥盜匪,正在考慮如何為鄉親除賊,聽說縣太爺也有這番念頭,便主動前來投效。

劉壽大喜,當即想了個主意,他設下宴席,不僅招待韓月升,還將監牢中的張發放出來一起吃喝,宴席間,他表示自己相信張發是無辜的,但缺乏證據,希望張發能夠有所表現,證明自己的清白。

張發一直擔心縣太爺奈何不了盜匪,就拿自己出去頂罪——這是官府的常規操作——現在縣太爺相信自己,給了自己一個機會,他不由得感激涕零,當場掰斷了一根筷子:「在下願意為大人前驅,剿滅盜匪,若是有絲毫後退,天地不容,猶如此筷!」

張發將自己在山寨附近觀察到的見聞一五一十的講了出來,韓月升身為本地人,也想起來自己曾經去過那座山頭轉悠,而且他聽說過那裡的傳聞,說那處山上有好幾座林場,盜匪便是出自其中的伐木工人,他們用砍伐的木頭搭建了一座。劉壽便拍板,讓張發和韓月升扮做獵戶,去山中調查。

兩個人都有功夫在身,翻山越嶺不是什麼難事,但大山中人跡罕至,他們又擔心暴露身份,不敢找當地人帶路,只能四處轉悠,看能不能找到線索。

轉了六七天,他們找到了兩家林場,都沒有發現什麼線索,直到他們到了第三家林場,剛剛進去,張發就扯住了韓月升的袖子,激動的聲音都有些變調:「那廝是林秀!」

韓月升知道林秀是誰,之前盤查李家失蹤的人口中,林秀就是活不見人,死不見屍的五名護院之一!

韓月升比較沉穩,他讓張發也冷靜一下,兩個人假意找工作未遂,很快離開了林場,然後就在外面埋伏下來,一直等到了深夜,才重新摸了進去,循著白天看到的方位,將睡得昏沉的林秀給抓了出來,然後一溜煙兒的返回縣衙。

在縣衙等的心焦的劉壽,見二人有如此收穫,也是大喜,立即審訊林秀。林秀路上就被怒火衝天的張發揍了好幾頓,招認了自己就是內奸,此時看到衙役們拿著水火棍虎視眈眈,哪兒還敢抵賴,趕緊一五一十的交代了。

林秀是外地人,早年家鄉饑荒,流落到此地,因為生的長大,便被錄取做了李家的護院。做了護院後他總算能吃飽飯,安穩了幾年,卻又沾染上了賭癮。常言說「十賭九輸」,林秀把手頭的余錢輸了乾淨,又不斷的借錢,不斷的輸錢,欠下了一大筆債務。他沒錢還債,就被債主綁了,眼看著要砍掉一條腿,以儆效尤。

這時出現了一個叫陳阿大的人,他主動替林秀說話,還表示願意給他還清了債務,當然,這麼做是有代價的——林秀要當內應,透露李家的布局,給強盜團打開大門,事成之後,不僅債務可以一掃而光,還能再給林秀一筆錢財,讓他遠遁他鄉。

林秀為了自己的腿,一口應了下來。他花費了一個多月的時間,仔細觀察李家的防禦布局,還用強盜的錢財拉攏了另外一名護院和一名家僕,他們都是艷羨李家驕奢淫逸的生活,羨慕嫉妒之情難以掩飾,被林秀察覺和拉攏。三個人一起合作,效率更高,只是畏懼張發的威嚴和武藝,不敢動手。

等到張髮帶著護院去收租,三個人便發出信號,裡應外合之下,將強盜團引入李家。事成之後,陳阿大倒也沒有食言,分了林秀兩百兩銀子,如果他拿著錢安生度日,也不失為一個中產之家。可林秀拿了錢便故態復萌,幾天時間輸了個血本無歸,被人賣到林場做工,又撞上了探查情況的張發,成了縣太爺的救命稻草。

劉壽讓林秀帶路,指認同黨,林秀連工作多年的主家都能賣,此時為了自己小命,更是毫不推辭,引著縣裡面的縣衙和各地的保正,數日之內走街串巷,捉住了三十七個人,從他們的家中搜出了大量的金銀珠寶,其中不少碗盤碟子上面,還刻著「李」的字樣。

證據確鑿,三十七個人只好供認了劫掠李家,殺人放火的罪行。

按照法度,四十多個人的團伙,捉了一半就能將功抵過,縣衙上下都舒了一口氣。劉壽卻不怎麼滿意——強盜團伙的首領陳阿大,以及內奸之一的護院李老三尚未落網。

只是陳阿大頗為小心,而強盜團伙中的「中堅力量」不像林秀,都很講義氣,死活不肯供認,劉壽一時也沒有辦法,便將這些人打入監牢,再尋機會。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bc400cdde4a468eb330effcd07ff405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