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下好了,流量明星要完蛋了!

2023-08-05     電影派

原標題:這下好了,流量明星要完蛋了!

誰都沒想到,《封神第一部:朝歌風雲》竟然能那麼火爆。

票房,從起初預測的10億,落到現在的24億。

這當然得益於觀眾的鼎力支持。

很多觀眾應該都經歷了這種變化: 看片前狠狠唱衰,看片後果斷成了精神股東,動不動就要關注下它的票房走勢,還要抱怨一句:「怎麼漲得那麼慢!聞太師何時能回朝!」

那麼。

當我們在支持《封神》時,到底在支持什麼?

《封神》給派爺最大的震撼是:影片真的太考究了。

比如殷商恢弘壯闊的龍德殿中的屏風、柱子,都是手工雕琢。

比如服裝上的細節,都是手工縫製。

即便再微小的配飾,都有精美設計。

做這麼細緻,觀眾又看不到,真的有必要嗎?

當然, 它提供了一種真實的質感,即便看電影時難以聚焦全部,但也會被無形的感覺所震撼。

而一部成功的史詩電影,最終是關於人的。

《封神》也不例外。

演員的選擇,就變得無比重要。

這也是今天派爺著重想聊的內容。

《封神》里的演員們也有著當下內娛所缺乏的質感。

它做了一個漂亮的、史無前例的示範,這對整個行業都起著無比積極和重要的意義

導演烏爾善拍《封神三部曲》,最重要的改編是將故事設定為「年輕人的成長曆程」。

從戲劇角度看,其核心是 父子關係

電影要紮實,紂王很重要,「質子團」同樣至關重要。

片中,費翔詮釋的紂王魅力四射。

論英勇,他是戰士們心中的神;論嫵媚,妲己也要避其鋒芒。

費翔,擁有出眾的形象與演技。

那年輕演員呢,上哪去找?

烏爾善想到了一個非常大膽的想法: 海選

時間:從2017年1月到2018年4月,歷時16個月。

範圍:包括中國各地的全球華人地區,這也意味著,劇組把全球有意或有條件做演員的亞裔都挑了一遍。

什麼樣的人可以入選?

導演烏爾善看重 「天賦」,不僅是個人形象,還包括鏡頭前的靈性。

表演指導劉天池看重素人身上散發的 「野性」。

同時,他們面臨任何事務時都能 極度專注、永不屈服。

總之,《封神》劇組想要的效果是, 演員的本色與角色的氣質要有某種契合度

為此,以烏爾善為首的團隊展開了廣泛而深入的選角工作。

在全球設立8個試鏡小組。

大規模面試,組織了20次以上。

烏爾善看了15000個人的資料,並親自面試了1400人左右。

最終進入演員訓練營的,只有30多人。

除了質子團,妲己的人選也非常難找。

拍攝《封神三部曲》,烏爾善想 塑造一個全新的妲己形象,扔掉「紅顏禍水」的大鍋。

重要的標準是,要美,但不能妖艷,更不能庸俗。

海選的意義在哪裡?

最簡單的一層是, 參與面試的人幾乎都是普通人,他們無比看重這個機會,並願意為這個機會孤注一擲

比如於適在接受採訪時,就表露過這種興奮之情。

但在進入演員訓練營之前,他們絕對想不到自己將要面臨什麼。

可以說,《封神》的演員訓練營,就是這些素人演員所經歷的一場大型醫美。

來看看「訓練前」與「訓練後」。

能有如此脫胎換骨的蛻變,必然要經歷痛苦的磨礪。

前不久,《封神》官微po出了訓練營的課程表。

訓練時間從2018年1月到2018年6月,為期24周。

導演烏爾善要求很高,他希望這些入選者可以擁有古代戰士的精氣神,有健壯的體魄,會動作戲,能騎馬射箭

課程安排循序漸進,也非常科學: 表演課、動作課、馬術課、古典文化課、音樂課、舞蹈課。

其中,表演課是訓練的核心。

烏爾善特意邀請業界前輩親自指導。

表演藝術家 李雪健傳授表演方法。

金牌編劇 蘆葦,從劇本的角度,講述演員在表演時應當注意的細節。

這些表演課的目的,不是傳授速成的表演技巧,而是激發演員們的真摯情感,走進自己所飾演的角色。

馬術課,存在著一定的危險性。

演員們必須要從最基礎的知識學起,然後才是上馬、練習。

導演烏爾善還提出去草原拉練, 2天,跑60公里

在採訪時,於適就曾講述過騎馬需要注意的細節,比如怎樣控韁、給腳、切韁。

馬術課給他最大的啟示是明白了控制的意義

有意思的是。

在結束訓練營後,他就參與了馬術比賽,還拿了獎。

圖源水印

古典文化課

老師以專業知識的形式,讓演員們回到古代,對自己將要飾演的角色有輔助性的認識。

音樂課。

讓演員們接觸知名的或者前所未聞的樂器,學習演奏的方式,展示樂器的魅力與韻味。

舞蹈課

掌握舞蹈的動作要領,並憑藉舞姿傳達人物的個性與情感。

以娜然為例。

導演烏爾善講戲時特意強調,她要演出角色身上的「動物性」。

為此,劇組做了半年的狐狸研究,並讓娜然觀察狐狸的習性,學習它們的動作細節。

此外,《封神第一部》中,有場戲非常重要。

伯邑考為了救回父親姬昌,想盡辦法討好紂王。

紂王精神激越,猛烈擊鼓,伯邑考吹奏著篪,而妲己則在大殿內翩然起舞。

這場戲有著明顯的情色意味,要傳達出這層隱晦的感覺,舞蹈便至關重要。

而一段不到2分鐘的舞蹈,娜然練習了半年

進入訓練營,除了專業的指導與訓練,還有什麼好處?

這裡有著濃郁的比拼氛圍。

說白了就是卷

為了拿到更好的角色,為了塑造好自己的角色,每個演員都竭盡全力,以呈現出最好的狀態。

你讓我每天訓練我不會慌 我不會害怕

你讓我在酒店休息 人家在上課

我會很慌張

經歷了這些訓練, 這些演員們真的成了鮮衣怒馬的少年,成了威武的殷商勇士。

所以,觀眾才能看到質子軍團跟隨殷壽在戰火中騎馬狂奔的場面,才能看到龍德殿上那段鬥志昂揚的、洋溢著無限榮光的戰舞。

而不管是從《封神》幕後紀錄片彈幕,還是輿論場上的反饋看。

一種聲音,越來越難以忽視。

《封神第一部》上映,將一眾新人真正托舉了出來——

於適(姬發)、 陳牧馳(殷郊)、 娜然(妲己)、 此沙(楊戩)、 武亞凡(哪吒)、 侯雯元(崇應彪)、 黃曦彥(姜文煥)、 李昀銳(鄂順)……

在接受採訪時,導演烏爾善還心有餘悸——

這個項目比較有風險的地方是,主要的演員都是素人,在此之前從來沒有接受過系統的表演訓練,也沒拍過戲,這是他們第一部作品。 回頭來看,是一個比較冒險的選擇。

他們經過海選,脫穎而出,他們就是萬里挑一。他們通過自己的才華和努力,爭取到了相應的角色。從電影最後的呈現來說,超過我的預期,我非常滿意。

這個項目比較有風險的地方是,主要的演員都是素人,在此之前從來沒有接受過系統的表演訓練,也沒拍過戲,這是他們第一部作品。 回頭來看,是一個比較冒險的選擇。

他們經過海選,脫穎而出,他們就是萬里挑一。他們通過自己的才華和努力,爭取到了相應的角色。從電影最後的呈現來說,超過我的預期,我非常滿意。

從這段話中,你能聽出導演曾經的擔心和現在的欣慰。

因為根據以往的經驗, 流量演員是項目的保證

但這也帶來了很多的問題:演員片酬高,導致其他部分必須縮減成本;演員實力若不夠,必須調整劇本或者拍攝方式,以配合演員完成工作;乃至宣傳,也要圍繞演員來做話題。

一句話: 項目要圍繞著流量演員轉,成敗也往往由流量演員決定。

這樣的例子太多太多。

而《封神三部曲》的一個創舉便是,它改變了這種看似穩妥實則傷害創作的做法。

選擇合適的新人。

讓演員遷就戲,而不是讓戲遷就演員。

選擇合適的新人。

將項目成本投資到資料搜集、劇本創作、服化道、特效等後期的製作上去,從根本上提升作品的品質,並培育更加健康的影視生態

從戲說起吧。

這是《封神第一部》最後一個重場戲,也是演員於適出演的第一場戲,騎著雪龍駒逃回西岐。

有要求:必須要等日出,光線到位了才能拍攝。

為此,於適每天三點開始化妝,他的狀要化四個小時。

每天早起,只為一個鏡頭

因為安達盧西亞種馬性格非常暴躁,出於安全考慮,導演組建議用替身演員完成部分馬戲。

於適拒絕,決定親身上陣。

於適這麼拼,不僅僅是要演好一場戲,更是想讓所有人證明——

你們選擇我,沒錯。

你們選擇我,沒錯。

試想。

流量演員,哪一個敢有這樣的魄力?

或者退一步問,又有誰有基本的騎馬能力?

縱觀當下的影視劇中。

但凡有騎馬戲或者動作戲,鏡頭基本稀碎,全靠剪輯拼湊

而在《封神》中,個個新人,都有不輸於適的實力。

再比如飾演鄧嬋玉的 那爾那茜

還記得聞太師回朝的彩蛋嗎?

鄧嬋玉只有2秒的騎馬鏡頭,威風凜凜,既颯又酷。

之後不久,演員那爾那茜又憑藉訓練時的動圖上了熱搜。

評論區不乏這樣的聲音:「內娛有救了!」

所以,在派爺看來。

我們支持《封神》,正是因為。

它代表著中國神話史詩大片踏上了新的征程。

它意味著花了重金、投入了巨大心力的作品能夠贏得尊重。

它同時也證明了,好演員是可以培育起來的。

不必將寶押在流量身上,內娛能夠自我凈化,蕩滌風氣。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bc1cf86a4b589654292e2d695bdd163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