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興南站停車現在不難了」「嘉興南站的違停車輛不見了」「嘉興南站現在不堵了」……在這半年多的時間裡,嘉興南站的改變一目了然。
「交通治堵的實質是處理好『人、車、路』的關係。」滬杭高鐵嘉興南站綜合管理辦公室的相關負責人表示,「研、改、管、優、合」這一組合拳的連續發力,扭轉了嘉興南站的局面。
直擊
嘉興南站區域交通變得有序
行走在冷風冷雨中,吳堯泉的口袋裡發出金屬碰撞的聲音。
「師傅,你要去哪裡?」在乘坐公交車的區域,看到一個旅客上了公交車又下來,吳堯泉就上前詢問。
「去平湖乍浦。公交車不能用支付寶,我沒帶零錢啊。」旅客急了。
「你需要多少錢?」吳堯泉從口袋裡掏出一把硬幣,有二十來個,中間夾著一兩張5元、10元的紙幣,「你有支付寶嗎?或者微信也行,你轉錢給我,我把零錢給你。」
旅客一聽,面露喜色:「給我換20元。我支付寶轉給你。」
「這些零錢是特意帶在身上的,沒了再去銀行兌換,因為要換零錢的旅客挺多的。」今年7月份以來,吳堯泉成了嘉興南站的一名專職志願者後,就養成了隨身帶零錢的習慣,「乘坐去乍浦、海鹽等地的一些公交車要付零錢。現在出門在外的人,帶零錢的越來越少。他們上不了車,走不了人,滯留在車站也不好啊,我就帶點零錢過來跟他們換。」
在嘉興南站設立志願服務驛站,安排專職志願者,目的也是提供諮詢、維護秩序、疏導旅客等,吳堯泉幫助旅客兌換零錢,對疏導站內旅客起了一定作用。
一個拎著大包小包的旅客從公交車上下來後,左右張望著,看上去想從路面上走去坐高鐵。
吳堯泉趕緊向他走去,高聲喊著:「師傅,現在去站里坐高鐵,要從地下走。」他幫著對方拿起一個包,指點著對方從公交站台南端的電梯下到負一層,從地下人行通道進入高鐵站,「現在車站進行人車分流,道路變得通暢起來。」
說起嘉興南站的變化,吳堯泉感受挺深。「過去,周邊道路上都停滿了私家車,大家開車也是亂開的,路常被堵上。」他指著站外的道路說,「現在沒有亂停的車了吧。」他又指了指站前道路和二樓平台,「路也不堵了,車站變得整潔多了。」
昨天上午9點多,正是嘉興南站客流尖峰時段。嘉興南站東側的計程車蓄車場等待接客的計程車「滿」了出來,往慶豐路、百川路、雙溪路蔓延過去。
「大家跟緊前一輛車,中間不要空太多,縮短一下隊伍。」開著四輪電動執勤車,車站執勤人員陳堯沿著百川路一路喊過去,「計程車蓄車場大概有200個車位,但是嘉興南站的客流量太大,尤其是尖峰時段,計程車還是要排到外面的道路上,好在持續的時間不長。」
相比過去的雜亂無章,計程車隨便停,客人隨便上下,陳堯說如今的嘉興南站情況已經改善很多,「道路旁沒有亂停的私家車了,事故也少了。」
破難
五箭齊發,打出治堵組合拳
「我都是坐公交車去嘉興南站,要麼打車,好過自己開車。」張華林在市區一家公司上班,因為總公司在杭州,他每個星期至少要去杭州彙報一次工作。如果碰上大項目,他可能就要在杭州待上兩三天,「如果車子在嘉興南站停兩三天,停車費都要100多元,還是打車划算。」
在破解嘉興南站停車難這個問題上,滬杭高鐵嘉興南站綜合管理辦公室放出「大招」——「研、改、管、優、合」。
今年5月10日零時起,嘉興南站停車場實行新的停放服務收費標準。相比原來的收費標準,調整後的免費停車時間延長至1個小時,但連續停放超過24小時,超過部分按50元/24小時(含24小時)的收費標準累計計算。也就是說,按照新的收費標準,停車24小時後,就算只多1秒鐘,也要收50元停車費。
「嘉興南站一直存在停車難的問題,1500多個停車位也難以滿足旅客的需求。實施新的收費標準,一是因為停車場綜合改造後整體提升,二是希望更多人以公交車等綠色方式出行。」滬杭高鐵嘉興南站綜合管理辦公室相關負責人表示,從目前的運營情況來看,新的停放服務收費標準的效果還是很明顯的,加上智能收費系統、智能尋車系統等,「現在過夜的車少了很多,停車場的周轉率提高了。」
「停車場免費停車時間延長到一個小時,這個措施挺好的。我來嘉興南站接客人,可以在停車場內等候,不用老是去外面道路上兜圈子。」市民潘琴告訴記者。
「當時調整停放服務收費標準時,我們也是考慮到這點,希望能緩解站前路車流壓力,避免接客車輛頻繁駛入,也希望減少『徘徊性』車流量。車少了,道路才能通暢。」滬杭高鐵嘉興南站綜合管理辦公室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針對站前路等站場中間易擁堵區域,他們還與滴滴等運維公司合作,屏蔽滴滴等訂單,「這樣一來,我們在站前路出站口位置設置只下不上的凹型下客點,就能幫助二樓平台分流旅客。」
車輛行駛「單向流」,增加了約200個車位的計程車蓄車場,成為嘉興南站的特色。
為打造站前路單向車道,設置下客區只進不出,除慶豐路停車場附近人行斑馬線口子,站前路全線硬隔離,人車分流,設置公交專用道。
與此同時,所有社會車輛必須從清暉路或者雙溪路進入嘉興南站,走引橋或站前路,再匯入東側慶豐路分流,從而形成嘉興南站獨有的「單向流」。如果車輛要再次進入嘉興南站站場區域,必須繞百川路「大循環」才行。
「『單向流』讓各類車輛快速引流,有利於快速分散局部區域車輛。」滬杭高鐵嘉興南站綜合管理辦公室相關負責人說,科學研製方案、綜合整治改造、突出精細管理、優化細節服務、整合各部門資源,「打出這一治堵組合拳,才換來現在的新面貌。」
點贊
車位容易找了,車也開得快了
王琳(市民):以前來嘉興南站,不管啥時候,都是找不到停車位的。沒有停車位,就把車子停在站外路邊,但是發生擦碰的幾率高。現在嘉興南站停車位容易找了,我覺得挺好的。
吳閆芳(市民):嘉興南站的公交車挺多,班次也挺密集,如果留出充足時間坐公交車到站,也挺方便的。現在嘉興南站那一區域的車都是朝著一個方向開,看上去蠻有序的,車子開得也快,整治還是有效果的。
徐建林(市民):我們當然是希望車站停車費越便宜越好,但是便宜了,沒地方停車,那還不如貴了有停車位。尤其是現在免費停車時間有一個小時,接客人或者是送客人都夠用了。還是現在這樣好。
記者手記
從處理好「人、車、路」的關係入手,可以說嘉興南站的綜合管理抓住了治堵的本質。
啟用於2010年的嘉興南站,最初是按照日均客流量6000人次的標準來設計的。按照當初日均發送旅客3684人次來看,當時的設計基本能滿足需求。
但近十年的嘉興,飛速發展。嘉興南站最高日旅客發送量達2萬人次,是當初設計標準的3倍多,而且這個數字還在不斷被刷新。
不可否認的是,現在的嘉興南站,不管是規模、體量還是配置或服務,跟當下快速發展的嘉興有點匹配不上。嘉興南站的綜合整治改造提升,是發展的必然結果。
在整治站前道路、增加送客通道、改造智能停車場、增設計程車蓄車場等硬體設施的同時,還對管理、服務等方面進行加強。如新增28名執勤管理人員,按照「分工不分家,補位不缺位,工作上按工種分,職責上主輔兼顧」的原則,每天早上6:00至晚上12:00錯時不間斷執勤,並與地方公安加強聯繫,車站秩序得到極大改善。
嘉興南站是嘉興對外的一個窗口,也是嘉興重要的綜合交通樞紐,它的創新治堵成效為城市增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