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軍事力量上來說,中國存在哪些短板?這兩大戰略弱勢急需扭轉

2024-09-29     三金武器說

近年來,中國軍事力量迅速發展,特別是在現代化武器裝備、戰略戰術和全球軍事影響力方面,取得顯著進步。

儘管,中國軍隊的硬實力得到大幅提升,但從整體軍事力量來看,仍然面臨著一些短板和戰略弱勢。那麼,中國存在的短板,其中,哪兩大戰略弱勢急需扭轉呢?

硬體短板——海空力量與遠程作戰能力不足

中國的軍事現代化進程已取得顯著進展,特別是在陸軍、核力量和網絡戰能力方面。

然而,海空力量和遠程作戰能力仍是中國軍隊的相對短板。隨著中國進一步擴大其全球影響力,這些方面的不足變得越來越突出。

海軍力量的結構性不足

雖然中國已擁有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海軍,但其海軍力量在裝備和戰術應用上仍存在缺陷。中國海軍目前主要依賴於區域防禦,側重於近海作戰,尤其是在東海和南海等周邊區域。中國的航母戰鬥群雖數量有所增加,但航母艦載機數量相對較少,遠程打擊能力不足。

此外,中國的潛艇力量雖在數量上居世界前列,但在靜音技術和戰術應用方面仍然與美俄等國存在較大差距。這些問題限制了中國海軍在遠海執行任務的能力,使其在全球範圍內的海上軍事存在受到限制。

空軍遠程打擊與空中加油能力的不足

中國空軍近年來取得重要進展,殲-20等第五代戰鬥機的服役,使中國的空中力量獲得質的提升。然而,中國空軍在遠程打擊能力上仍存在短板,尤其是在空中加油機數量不足的情況下,遠程作戰的持續性和穩定性難以保證。

目前,中國的空中加油機主要依賴於俄制伊爾-78和自研的運油-20,但數量遠低於作戰需求。此外,中國的戰略轟炸機力量與美國B-2轟炸機相比存在較大差距,限制中國空軍在遠距離打擊中的有效性。

遠程投送與補給能力不足

在現代戰爭中,遠程兵力投送和後勤補給能力至關重要。相比之下,中國在全球部署和維持遠程作戰的能力仍然有限。雖然中國正在擴展其海外軍事基地,例如吉布地基地,但總體來看,中國的全球軍事投送網絡尚不完備,缺乏大規模、快速的兵力投送能力。

這種能力不足,意味著:中國難以在全球範圍內迅速響應危機,影響中國在世界範圍內的戰略存在和影響力。

戰略弱勢——軍事聯盟與全球化作戰網絡的缺乏

除了硬體上的短板外,中國在軍事戰略層面還面臨兩大明顯的弱勢:缺乏強有力的全球軍事聯盟體系,以及全球化作戰網絡的缺乏。

這兩大戰略弱勢,不僅影響中國的全球軍事投射能力,也限制中國在國際事務中的影響力。

缺乏強有力的軍事聯盟體系

與美國相比,中國在全球範圍內缺乏堅實的軍事同盟體系。美國依靠北約、日韓等全球軍事盟友,能夠在全球範圍內迅速調動和部署兵力,形成強大的聯合作戰能力。相比之下,中國雖然與俄羅斯、巴基斯坦等國建立了戰略夥伴關係,但這些關係更多側重於雙邊合作,缺乏像北約那樣的多邊軍事聯盟。在應對全球性衝突時,中國無法像美國那樣迅速得到盟友的軍事支持,影響了其全球作戰能力。

此外,中國的外交政策長期強調不結盟政策,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其構建軍事聯盟的可能性。

儘管,近年來中國在「一帶一路」框架下積極推動與中東、非洲和拉美國家的合作,但這些合作更多集中於經濟和基礎設施建設,而在軍事領域的合作仍相對有限。建立全球化的軍事合作網絡將是中國未來提升全球軍事影響力的關鍵。

而美國擁有遍布全球的軍事基地和前沿部署力量,這使其能夠在全球範圍內進行快速反應和力量投射。

此外還要知道:中國目前在全球範圍內的軍事基地數量相對有限,除了吉布地基地外,中國在其他關鍵地區缺乏類似的軍事存在。這種缺乏全球作戰網絡的現狀,限制中國在全球危機中的快速反應能力,使其在全球軍事博弈中處於戰略劣勢。

並且,中國近年來雖在海外投資建設港口和基礎設施,並通過「一帶一路」倡議擴大在各大洲的經濟影響力,但在軍事上這些資源尚未形成一體化的作戰支持網絡。

尤其在亞非拉等戰略要地,缺乏有效的前沿軍事存在,使中國在潛在的衝突和對峙中難以形成與美軍對等的全球軍事反應能力。為了扭轉這一局面,中國需進一步加強海外軍事基地建設,形成以海軍、空軍為核心的全球化軍事部署網絡。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bb344f6346b6b98ead4703dd6fbf1e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