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克金戒指「換」成5克?買金飾當心「一口價」陷阱

2023-12-28     大河網

原標題:12克金戒指「換」成5克?買金飾當心「一口價」陷阱

12克金戒指「換」成5克?買金飾當心「一口價」陷阱

買黃金飾品一般以克計費

然而目前市場上出現不少

「一口價」的計件黃金飾品

消費者在購買黃金首飾時

稍不注意就會掉「坑裡」

隨之而來的消費糾紛也日益增多

案例一

曹女士在廈門市海滄區一家金店購買了黃金戒指和手鐲,共計2.15萬元。回家後發現按照每克的金價來算,黃金飾品重量相差較大。商家表示購買的是標價類金飾,即「一口價」黃金飾品,不以重量為單位進行銷售。曹女士則表示當時銷售人員推薦的都是「一口價」產品,並沒有告知是計件銷售。與商家多次協商未果,無奈之下,曹女士撥打12315投訴。海滄區市場監管局海滄市場監管所組織雙方調解,最終,商家同意曹女士按克計價換為其他產品。

案例二

江蘇省江陰市市民吳先生向江陰市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臨港分會反映,他有一個12.3克的黃金戒指變形了,金店營業員說戒指不能修,但可為其提供以舊換新服務。在營業員推薦下,吳先生挑選了一款標價5712元的黃金戒指,但回去稱重發現新戒指只有5.5克,吳先生感覺被騙了,希望金店退還差價或者歸還其舊戒指。

經了解,金店工作人員表示吳先生的舊戒指是按當日金價稱重回收的,新的戒指是按照工藝品價格一口價賣的(標價5712元,不按克重銷售)。吳先生則認為,營業員沒有明確告知其更換的戒指是一口價黃金。

臨港分會工作人員指出,消費者享有知情權,消費者前來換購戒指,商家應該和消費者講清楚克重黃金和一口價黃金的區別,由消費者自行決定換購哪種。經調解,商家為消費者退回換購的戒指,消費者支付商家一定的一口價黃金折舊費。

前段時間

《中國消費者者報》記者

調查福建省福州市黃金珠寶市場發現

在許多珠寶黃金商鋪

克重計費黃金首飾和「一口價」黃金首飾

混櫃售賣的現象十分常見

同一個櫃檯內黃金首飾

有的按克重計費

有的按件計費(即「一口價」)

不少消費者糊裡糊塗分不清

可能本想買克重計費黃金首飾

結果卻買到按件計費的「一口價」黃金首飾

根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八條、第二十條規定,經營者向消費者提供有關商品的相關信息,應當真實、全面,不得作虛假或者引人誤解的宣傳。商家售賣「一口價」黃金飾品並無不妥,也有顧客願意為精緻的造型溢價買單,但是消費者有權知道其購買黃金的克重。銷售人員向消費者推薦商品時,應當主動詳細告知相關內容,按規定對所售商品進行明碼標價,對消費者履行主動告知義務,尊重消費者的選擇權。

提醒

消費者購買黃金首飾

要問清黃金飾品情況

區分計價規則、換購規則等

選擇商家需謹慎,正規商場更保險。消費者在購買時,最好能選擇知名的品牌,到正規的商場購買,以保證黃金的質量和品質。

掌握一定的黃金飾品常識。黃金首飾一般有足金(黃金含量不低於990‰)、3D硬金(足金)、22K金、18K金飾等品種。消費者購買時需考慮自身實際需求,了解清楚,避免產生糾紛。

弄清是「一口價」還是「按克價」。「以克計價」的金飾價格=金飾克重×金價+工費,這類金飾優勢在於價格相對透明,款式、工藝相對簡單,價值重在材質本身。「按件計價」就是俗稱的「一口價」黃金飾品,賣點是創意和工藝,在定價時不同於傳統的按克計價,而是按照設計和工藝精細程度來一口定價。由於特殊的工藝設計,款式新穎,「一口價」黃金飾品往往比按克計價的黃金價格高。

換購規則要問清,銷售話術需警惕。購買黃金時應詳細了解商家換購規則,警惕銷售話術,對於商家口頭承諾的終身免費換新等保證事項,也應該書面標明,以便發生消費糾紛時有合法的依據。

謹慎查看「以舊換新」的宣傳廣告內容。一些珠寶店經常打出的「黃金免費換」「零工費換新款」等宣傳語,消費者要保持警惕,以免誤入舊金飾回收、金飾銷售環節的價格陷阱。

發票背後細則多,仔細閱讀再簽字。消費者在購買黃金首飾時,應當索要發票或交易憑證。消費者應仔細核對發票內容是否與實際相符,並仔細閱讀發票背後相關條款特別是容易引發糾紛的「同類換同類」「換購支付加工費」等條款,如有疑問應要求商家進行逐條解釋,理解並同意之後方可簽字確認。一旦發生消費糾紛,消費者要主動尋求維權方式,保留好相關證據,及時撥打12315投訴舉報熱線。

來源:中國消費者報·中國消費網 記者/張文章、薛晶晶 版權歸屬原作者,如有侵權請聯繫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bb24882ac54e767825a5b87aa0420cc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