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講家評論:促進數字經濟包容性發展 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

2023-11-23   宣講家網

原標題:宣講家評論:促進數字經濟包容性發展 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

作為一種新的經濟形態,數字經濟已成為重組全球要素資源、推動全球經濟增長和社會發展、重塑全球經濟結構、改變全球競爭格局的先導力量。因而,為了構建數字時代國家競爭的新優勢,各國都將發展數字經濟作為了本國的重要發展戰略。可以說,數字經濟在全球的加速發展,不僅意味著新數位技術浪潮正推動著各國生產方式發生全面而深刻的變革,也體現出數位技術對人類的發展理念、發展模式和發展效能的現代化改造,為可持續的包容性發展迎來新的契機。

包容性發展是數字經濟發展的內在要求

數字經濟是以數據資源為關鍵要素,以現代數字網絡為主要載體,以全要素數字化轉型為重要推動力,利用數位技術進行生產、流通、交換和消費的新經濟形態,其核心是基於信息和數據的價值創造和交換。數字經濟具有多元性、參與性、共享性和兼容性等特徵,可以以數字賦權的方式,讓儘可能多的個體都能夠有充分的機會和適當的技能,平等地接觸和使用數字資源,從而更好地參與數字經濟發展並從中受益。因而,數字經濟的發展隱含著包容的特性和訴求。

數字經濟的多元性特徵體現在多元主體、多元參與方式、多元經濟形態和多元利益等方面,這種多元性充分體現了其包容性。數字經濟的本質是基於數位技術的經濟活動,其目標是實現信息和數據的高效流動和共享。在數字經濟中,每個人都可以成為信息的生產者和消費者,每個人都可以以各種方式參與到數字經濟的各個環節中,實現多樣化的利益追求。無論是在電子商務、共享經濟還是數字化服務領域,各種規模和形式的參與主體都有機會參與數字經濟活動,共享數字經濟發展帶來的紅利,不僅大型企業和跨國公司可以參與數字經濟,中小企業、個體工商戶、創業者以及普通民眾等都具備參與數字經濟的條件和渠道,這能有效地改善和彌合傳統工業社會中存在於不同社會身份、不同族群和不同階層之間的經濟發展鴻溝。

數字經濟是個網狀的生態系統,其發展要求各種數位技術、數字系統和數字平台能夠互相連接、相互兼容和協同工作,數字經濟的兼容性擴大了能從中獲益的群體基數。通過數字經濟與傳統產業之間的深度融合,數字經濟的滲透率逐年提高,社會中的絕大多數群體都能從中獲益。此外,共享經濟是數字經濟中非常具有代表性的新業態,這種經濟模式有效提升了數字社會發展的共享性,一定程度上確保了包括數字弱勢群體在內的所有群體都能夠有機會共享數字經濟成果和數字經濟紅利,從廣泛的數位技術和數字生態系統中受益。而數字經濟提供的個性化和定製化服務是工業經濟更難以企及的包容性發展模式,在數位技術的加持下,企業可以憑藉平台系統和大數據更好地了解用戶需求和偏好,並根據個體差異提供定製化的產品和服務,這種個性化的服務能夠豐富企業的業務模式,並能更好地滿足不同群體的各種需求,包容各種特殊訴求和偏好,實現更加細緻的服務體驗。

總之,包容性是數字經濟發展的內在驅動力,數字經濟的長遠發展需要不斷推進其多元參與性、共享性和兼容性。

2023年9月7日,參觀者在2023中國國際數字經濟博覽會上體驗VR滑雪模擬器。新華社照片,石家莊

數字經濟包容性發展是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的應有之義

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的核心要義是將網絡空間當成人類共同的活動空間。由此,各國需積極搭建雙邊、區域和全球合作平台,擴大共識,深化合作,強化資源優勢互補,維護全球協同一致的創新體系,促進不同制度、不同民族和不同文化在網絡空間的包容性發展,在數字時代保障各國人民群眾共建共治共享數位技術發展成果。數字經濟包容性發展的內涵是要在數字經濟發展過程中體現各類群體的共同利益,消除不同社會群體由於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的差異、對於數位技術和數字資源應用程度的不同、以及知識溢出和擴散產生的信息落差而導致的在數字經濟發展成果分配過程中的分化和不公,使所有群體都可以共享數字經濟發展所帶來的機遇和紅利。在數字時代,經濟增長取得巨大進步的同時,也造成了社會發展機會的不平等以及財富和資源積累差距的進一步擴大。數字經濟包容性發展的核心就是,要通過數位技術將這種「數字鴻溝」和「數字排斥」所造成的社會不平等和貧富分化現象最大程度地減少甚至消滅,從而保障所有個體實現自身發展的權利,最終實現人人共享數字經濟發展成果的目標,這也正是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所追求的核心目標。從這一點來看,數字經濟包容性發展與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建設是一脈相承的,都彰顯了共建共治共享的思想內核。

所以,數字經濟包容性發展是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的前提和基礎。要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就必須更加注重數字經濟發展過程中的包容性,既要促進數字資源平等獲得,也要推進數字經濟發展成果公平分配和機會均等,實現數字經濟發展成果的全民共享,也要著力加強網絡空間國際公共制度建設,更好地促進網絡空間中各群體之間的合作和協調。

7月4日在2023全球數字經濟大會精品主題展現場拍攝的新能源風力和太陽能發電仿真沙盤。新華社照片,北京

以數字經濟包容性發展助推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構建

數字經濟的發展不僅為經濟帶來了新的增長點和動力,還為個體和社會提供了更多的機會和福利。通過促進數字經濟的包容性發展,我們可以實現經濟的全面繁榮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有助於提升整個社會的包容性。因此,數字經濟包容性發展不僅僅是消除數字鴻溝和數字排斥等數字社會結構性不平等的行動過程,也是一種長遠發展目標。

數字經濟的包容性發展致力於讓每個國家和群體都能平等地參與數字經濟活動並分享其成果。通過提供公平的機會、平台和資源,包括數位技術普及、數字基礎設施建設和數字素養提升,數字經濟包容性發展能夠消除數字鴻溝,使更多的人能夠參與到數字化社會和經濟活動中來。這種平等的參與和共享機會是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的基礎和前提,使各參與方在網絡空間中享有了平等的地位,促進了各方在網絡空間中的平等發展。

數字經濟包容性發展擴大了數字經濟的發展空間,促進了國家之間、區域之間、城鄉之間、群體之間以及實體經濟和虛擬經濟之間的均衡發展,而均衡發展也是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所追求的目標。由於資源稟賦、歷史因素和地理條件的差異,全球經濟發展不均衡的現象長期存在。數字經濟是創造社會財富的新經濟形態,其包容性發展可以促進新型數字基礎設施的全面建設,能克服自然條件和地理區位對傳統基礎設施建設的限制,還能打破傳統的地理、時間和發展水平限制,使得貿易活動可以在全球範圍內跨時空進行,促進了生產要素和產品的跨區域配置和流通,推動了已開發國家和發展中國家間發展機會的均等化和數字紅利的共享,為縮小區域差距提供了有效支撐。數字經濟包容性發展還促進了全球市場範圍的進一步擴大,推動了數字市場的廣泛覆蓋,通過新產業、新企業、新模式、新業態、新產品、新服務來創造新的市場和競爭格局,有助於打破不同國家和區域之間固有的市場壁壘和競爭格局,打造更為公平有效的市場環境,促進統一大市場的形成,推動產業升級和轉型,實現南北經濟的均衡和高質量發展。

包容性發展鼓勵創新和多樣性的發展,因而數字經濟包容性發展還能夠為企業和消費者提供更多的選擇和機會,豐富經濟形態,有效調節收入分配差距,而這也是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的重要依賴。在平台模式下,勞動者可以以更加靈活的就業方式和創業方式參與數字經濟的價值創造,各個群體的多樣性和創新力成為了推動數字經濟增長和社會進步的關鍵。一方面,多元化、高靈活性和個性化的參與方式顯著增加了低技能勞動者和弱勢群體的就業機會,降低了創新創業的門檻和風險,能有效縮小初次分配的收入差距;另一方面,經濟的數字化可以有效促進稅收政策的合理化和精準化,有利於各國轉移支付政策的完善,因而也能提高二次分配對收入的調節作用;此外,數據驅動著數字經濟的發展,通過大數據分析和人工智慧技術,數位技術在有效識別和銜接社會弱勢群體並提供精準的公共服務和社會福利方面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因而也能優化第三次分配過程。通過調節收入分配差距,數字經濟的包容性發展提供了適應性技術解決方案,以及適當的支持和保護機制,有效保障了弱勢群體的權益和利益,降低了一些國家和群體可能面臨的數字鴻溝和數字排斥風險。

數字經濟的包容性發展還能促進跨國合作和協調,這也是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的重要基石。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需要全球各方共同努力,協調應對數字化時代的挑戰和機遇。數字經濟的包容性發展通過促進國際合作、分享成功經驗和最佳實踐,強化國際交流和合作,促進了全球範圍內的信息交流和技術創新,加強了彼此之間的互信與合作,築牢了各國和各群體之間的經濟聯繫和紐帶,為構建一個更加公正、平等和互利共贏的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提供了基礎和動力。

綜上所述,數字經濟是各國人民共建的產物,其成果理應由各群體共享。所以,包容性發展是數字經濟發展的內在要求。數字經濟的包容性發展旨在確保每個群體都能夠平等地參與並受益於數字化進程。因而,促進數字經濟的包容性發展已成為建設一個共享繁榮的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的重要目標。通過解決數字排斥和數字貧困問題,數字經濟包容性發展為實現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的構建提供了一個包容和公正的環境,從而能增進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的凝聚力。中國不僅是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的積極倡導者,更是堅定的踐行者和引領者,必將能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的建設開闢新空間、注入新動能。

作者:那朝英 北京市社會科學院國際問題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