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壓「加速器」被揪出,並非煙酒,而是廚房這1調味料,需忌口

2022-07-25   小哥哥說事

原標題:高血壓「加速器」被揪出,並非煙酒,而是廚房這1調味料,需忌口

高血壓是現代比較常見的一種病,很多人因為高血壓症狀不明顯並不重視它。尤其是一些年輕人,認為自己年輕身體好,血壓升高沒有問題,不認真對待。殊不知嚴重的高血壓會對心腦腎等全身器官造成損害,後果不容忽視。

在中國,北方的高血壓發病率明顯高於南方,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北方的飲食偏咸。

我國居民膳食指南建議:成人每天食鹽攝入量不宜超6克。其中有2克鹽是人們日常吃進去的食物所包含的鹽量,實際一天炒菜用鹽量應是4克,4克鹽相當於把一個普通啤酒瓶蓋鋪平的量。

糖尿病或高血壓患者每天鹽的總攝入量不宜超過3克,高血壓、糖尿病並存的患者及腎臟疾病患者每天鹽的攝入量不宜超過2克。

還要注意生活中的「隱形鹽」,比如在醬油、黃醬、辣醬、豆瓣醬以及鹹菜中都含有比較高的鹽分,火腿等加工肉類、掛麵、速凍麵食、海帶等這些食物中也都含有一定鹽分,所以在再次烹調時,最好不要再加鹽了。

1、烹調時多用醋、檸檬汁等酸味調味汁,替代一部分鹽和醬油,同時也可以改善食物口感,味道鮮美。

2、多採用蒸、烤、煮等烹調方式,多享受食物天然的味道,少放鹽。對於放了鹽的湯菜,避免喝菜湯。

3、多吃有味道的菜,如洋蔥、番茄、青椒、胡蘿蔔等食物,用食物本身的味道來提升菜的口感。

4、做涼拌菜的時候,最後放鹽,少撒上一點兒鹽再放些醋,味道就很好。

5、用醬油等調味品時,用點、蘸的方式,而不是一次性將醬油都倒進菜裡面。每6毫升醬油所含鈉離子等價於1克鹽中鈉離子的量。

6、不需要在所有的菜里都放鹽,最後一道湯可以不放鹽。因為人口腔里的鹽味是可以累積的,人們在吃其他菜的時候,在口腔里已經留下了鹽分,所以最後喝湯的時候,即使不放鹽,味道也很好。

高血壓限鹽已深入人心,可有些人飲食清淡,按時按點吃藥。時間久了,血壓的控制也沒有多大起色,問題可能在於,他們忽視了另一種東西——糖。

高糖飲食可增加高血壓和心血管病風險,其危害遠大於高鹽飲食,尤其是加工食品中的添加糖。

什麼是添加糖?

添加糖是指食品在生產和製作的過程中,人工加到食品中的糖類。包括單糖和雙糖,還有蔗糖、果糖、葡萄糖、果葡糖漿。

日常生活中常用的紅糖、白砂糖、黑糖、冰糖、蜂蜜等都屬於添加糖。

原因一:內分泌使血管緊張

攝入糖分過多,胰島素水平也會升高,而胰島素作為一種內分泌激素,會導致「交感神經」活性增高,血管過度緊張,導致血壓居高不下。

原因二:多餘糖分轉為脂肪

糖分攝入過多時,身體利用不掉,又不能代謝乾淨,就會轉變成脂肪儲存在身體里,久而久之就會導致肥胖、血脂升高,這些可都是會誘發或加重高血壓的。

糖,它不止隱藏在各種飲品、甜品、糖果、冰激凌、月餅點心中,也潛伏在各種家常菜品里,比如番茄炒蛋、糖醋排骨、魚香肉絲、紅燒肉。

因為很多人做菜喜歡用糖調味,尤其是餐館裡的廚師,更是喜歡大量用糖提味。一份紅燒排骨、紅燒魚、大概加糖25-30克,紅燒肉要加40-50克,最高的是糖醋排骨和糖醋裡脊,每份要加入75克左右的糖。

此外,一些喜愛吃的加工肉製品,如肉乾、肉脯里也含有不少糖。並且加工食品既是人體攝入鹽的主要來源,也是添加糖的主要來源。

而對沒有高血壓史的人而言,每日糖攝入量超過74克會讓其血壓值增加28%~87%。

世界衛生組織建議,每人每日吃的「添加糖」不應超過25克,大概就是6塊方糖的量。

1、嚴格控制飲食

高血壓患者忌口的東西很多,所以平時一定要管住嘴,保持低鹽低脂飲食,對於油膩和辛辣食物應該減少食用,另外多吃一些蔬菜,生菜最好,因為蔬菜中含有大量的鉀,能對血管起到很好的保護作用,但是煮和炒都會破壞蔬菜原有的成分,容易造成鉀的流失。

2、多喝水

水可以稀釋血液,能有效地減低血液的黏稠度,舒緩血管壓力,喝水時可以適當的加一些中草藥,防止血壓升高,效果會更好。

菊花:疏通血管,保護血管彈性,有輔助降壓的作用;

決明子:清肝明目,潤腸通便,可以穩定血壓;

牛蒡根:調節血液濃度、保護血管彈性,緩解血管壓力。

將菊花、決明子、金銀花,與牛蒡根、桂花搭配在一起,製作成茶包泡水,堅持一月,血脂悄悄降下來。

3、加強鍛鍊

之所以老年人患高血壓的機率會增加,主要原因是因為血管也會隨著年齡的增加而出現老化的跡象,每天保持充足的運動。可以提高自身免疫力,增加血管彈性,久而久之,會讓血管變得更加「年輕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