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北·老區新貌丨黃土高原的「老把式」和「新農人」

2023-09-26   延安發布

原標題:陝北·老區新貌丨黃土高原的「老把式」和「新農人」

新華社西安9月24日電(記者賀占軍、張斌、李浩)山峁連著山峁,一道彎串著另一道彎,前往陝西省延安市安塞區棗灣村,要翻好幾個山頭,繞好幾條山路。

幾乎在路的盡頭,記者見到今年34歲的棗灣村村民鄔浪程時,他正在西紅柿大棚里查看菜苗長勢。儘管皮膚曬得黝黑,但鄔浪程言語間滿是笑意:「一年種兩茬,收入十多萬元,咋能不高興嘛!」

與常見的塑料大棚不同,鄔浪程的蔬菜大棚科技感滿滿。「地面上黑白兩色的滴灌管確保果蔬營養充足,溫度也能智能化控制。」鄔浪程邊介紹邊演示,田間物聯網的應用已讓「一鍵種田」成為現實,無論在什麼地方,只需在手機端輕輕一點,就能遠程遙控大棚,實現控水控肥。

鄔浪程在西紅柿大棚里查看菜苗長勢。新華社記者 鄒競一 攝

在人們的傳統印象里,革命老區延安降雨少、土壤貧瘠,只適合種植小米、蕎麥等小雜糧。遇到氣候異常的年份,就會出現「春種一面坡,秋收一瓢糧」的景象,這讓曾靠天吃飯的老區人民記憶深刻。

如今,新式大棚不斷應用、新品種不斷引進,果蔬飄香讓當地老鄉嘗到了好味道、過上了新生活。

「老一輩在大棚兩頭摸黑、爬上爬下,傍晚回家腰酸背痛。如今,我們棗灣村的大棚大都配套了先進的技術設備,村民們再也不是灰頭土臉的模樣。」鄔浪程說。

如今鄔浪程在縣城買了房,購置了小汽車。不僅如此,因為善於鑽研,他還是周邊十多個村的「農業技術顧問」,給遠近老鄉傳授技術。

「現在幹活勁頭足著呢,要朝著更好的光景奔去!」鄔浪程樂呵呵地說。

「一鍵種田」的鄔浪程展現了老區「新農人」的勃勃生機;一批「老把式」也不甘示弱,在鄉村振興的大舞台上,紛紛轉型成了「職業農民」「技術顧問」。

這是安塞區南溝村的果園。新華社記者 梁愛平 攝

距離棗灣村約40公里,安塞區南溝村的蘋果逐漸紅了起來。站在田間,望著紅撲撲的蘋果,67歲的村民趙永東不禁唱起自己創作的民歌:「喜字來了我唱字開,高興得我老漢唱起來。蘋果你個紅來油菜綠……」

歌聲背後,映照著趙永東一家的生活之變。

「種蘋果一年能收入9萬元,我還給別的果園剪枝、壓條,現在還是技術工人。」趙永東細細算著帳,「我老伴現在也成了上班族,在村裡的景區工作,一年能收入3萬元,日子比果子甜呢!」

南溝村村民趙永東在果園裡查看果樹長勢。新華社記者 鄒競一 攝

歌聲背後,也映照著一個陝北農村的產業之變。

「以前,我們南溝有三難:出行難、娶媳婦難、村幹部幹事難。」在南溝村駐村幫扶10多年的鎮幹部張光紅說,「如今,我們南溝走上了文旅融合發展之路,車能開到山頂上,路已修到果園旁,春天能賞油菜花,初夏能嘗櫻桃甜,還有外國朋友在這裡認養蘋果樹,並由衷地為我們點贊。」

統計顯示,南溝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已由2014年的4653元增長到去年底的19500元。經過多年發展,南溝村還獲評陝西省現代農業示範園、國家3A級旅遊景區。

(參與采寫:梁愛平、鄒競一)

來源: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