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嗖」的一聲,鋒利的魚鏢射出,準確地射中20多米外水面上的一條大魚。手持弓弩的「漁夫」露出滿意的笑容,他拉動漁輪拽起連接在魚鏢尾部的絲線,將大魚拽到岸上。
傷口滲血的魚嘴巴一張一合地掙扎,
旁邊不遠處就立著一塊醒目的警示牌:
水庫重地,嚴禁垂釣。
市民目擊
弓弩射魚 危險又「殘忍」
市民小李家住甘井子區牧城驛水庫附近一小區,他經常會偕同家人一起到水庫附近的風景秀麗處觀賞風景,每逢假日還會來燒烤。隨著天氣漸熱,他發現水庫邊的「捕魚人」越來越多了。
「這些人都是開著車前來捕魚的。」小李說,和一般的魚竿垂釣、漁網捕撈不同,水庫附近的這些「漁夫」用的都是鋒利、射程遠的魚鏢。
小李說:
魚鏢安裝在弓弩上之後,發現水面有魚這些人就射擊捕殺,十射幾乎七八中!
和一般的魚竿垂釣、漁網捕撈不同,水庫附近的這些「漁夫」用的都是鋒利、射程遠的魚鏢。
小李告訴記者,魚鏢的射程能達到數十米遠,倒刺扎進魚的身體後就掙扎不開。「漁夫」會直接把魚拽到岸上。「看著被捕的魚一身血,確實令人感到『有點殘忍』。」小李說,牧城驛水庫是大連的備用水源地之一。「水庫附近有明確警示牌,表示禁止垂釣。可是這些捕魚人卻鑽空子說:他們是『射魚』,不是『釣魚』!」小李說,雖然每天會有工作人員開車來巡邏,但這些「漁夫」一直沒有被制止。
更令人擔憂的是:這些「漁夫」使用的魚鏢威力巨大。「魚鏢都用弓弩發射,一射就是二三十米遠,這些魚鏢一旦失手擊中旁邊的人,勢必造成重大傷害!」小李告訴記者,牧城驛水庫是周邊居民休閒遊玩的好去處。「往往在這些捕魚人旁邊圍了很多人觀看,其中還有很多孩子!繼續放任這類捕魚人和捕魚『武器』存在,實在有些危險。」
記者探訪
有人自稱「一天能捕20斤」
近日,記者來到牧城驛水庫附近,
探訪「弓弩捕魚人」的蹤影。
在水庫近岸處的木棧橋上,確實有人手持小型的弓弩等候在水邊。發現一條三四斤重的鯉魚在淺水處水面附近,這名「捕魚人」立即射出魚鏢,直勾勾地扎進了鯉魚的腹部。
「這回抓了個大個的!」他有點興奮地表示。記者注意到,此人攜帶的弓弩根部安裝有纏繞絲線的漁輪。魚鏢射中鯉魚後,只要拉動漁輪,就可以將10多米外的漁獲直接拖拽上岸。
「 今天收成不行,岸邊魚比較少。」這名「捕魚人 」稱,有時水庫深水區聚集了大量魚類,他和同伴會下水「射魚」,有時還會動用小船,收穫頗豐。「只要躲開每天水庫的定點巡邏就行。」此人稱,最多時一天能捕20到30斤魚。「車後備箱都放不下了。」
記者注意觀察了一下「捕魚人」手中的弓弩,
可以看到這把小型弓弩可以安裝瞄準鏡。
「捕魚人」稱:
十米外射穿啤酒瓶子一點問題沒有,射魚更沒問題。
「捕魚人」稱,這類裝備
在一些戶外運動網站上就可以買到。
至於是否會傷人等安全問題。
我是射魚又不是射人,管那些幹什麼。再說水庫捕魚現在都用這種設備,也沒見過誰出事。
就在距離「捕魚人」幾十米外,記者看到水庫管理方設置的警示牌。上寫著「水源重地,嚴禁垂釣、游泳、滑冰、污染水源等活動。」
荒唐循環
這邊發生那邊捕殺
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
牧城驛水庫周邊之所以
聚集了不少「弓弩捕魚人」,
這與水庫附近放生活動密集有關。
「其實水庫里原生的淡水魚數量不算大。」一位「捕魚人」稱,但常年有人在市場上購買大量魚類,到水庫進行放生。「這些放生的魚往往因為缺氧,一放到水裡就聚集在淺水區。這樣射捕也非常方便。」這名捕魚人稱,有時不加瞄準射擊,只要魚鏢扎到魚群里,就會有所收穫。
據悉,牧城驛水庫的放生活動確實很頻繁。
近期就有多個愛心團體前往放生,涉及魚類包括鯉魚、鯽魚等多種淡水魚。本為放生而來,卻給捕殺者提供了目標和便利條件, 被放生的魚「受二遍苦」再次被售賣。這無疑形成了一條荒唐的「產業鏈」。
據了解,捕魚等使用的弓弩也屬於管制器具,擅自使用和銷售都涉嫌違法。而水庫管理部門則表示,這類使用弓弩甚至魚槍射殺魚類的行為同樣屬於違法,目前管理部門已經接到舉報,但因為捕魚者往往和巡查人員「打游擊」,造成一定執法困難。下一步會加大力度加強巡查管理,杜絕水庫內的「捕魚現象」。
文字:大連新聞傳媒集團記者 萬恆
圖片:大連新聞傳媒集團記者 張瑜
編輯:郭洋 校對:王婷婷 編審:於莉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b_fUknIBnkjnB-0zPE9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