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釣友都非常喜歡釣鰱鱅,因為它們的力道足,其強烈的衝擊力和持續力帶給釣友們無法言喻的興奮感和刺激感,不過欲釣鰱鱅,則先要了解和熟悉其生理特點和習性。所謂知己知彼然後才能有效的選擇好釣點,配製出鰱鱅喜歡的餌料,並掌握釣鰱鱅的各種有效釣法,為大家提前帶來釣鰱鱅的釣法技巧!
鰱鱅的覓食範圍比較廣泛,不管是香味,甜味,酸的,臭的甚至腥的都喜歡。平時以水中的浮游生物以及各種微生物為食物。覓食的方式是過濾式的,所以導致鰱鱅的嘴很大,在釣組上和釣其他魚種不一樣。如果魚鉤太小很難將魚嘴刺穿,容易造成脫鉤跑魚。另外,因為釣鰱鱅一般都是在釣半水,中魚的瞬間壓力比較大,建議選用超硬魚竿,長度建議5.4米。
線組的選擇:如果到陌生水域建議使用大力馬3+2這線組在會遛魚的情況下20多斤的鰱鱅能輕鬆拿下。如果了解的水域確實沒有大物的話用尼龍線4+3用尼龍線的好處是能聽見線切水的「嗚嗚」聲,相信很多釣魚人都和我一樣覺得這聲音才是中國好聲音吧。線組和太釣線組差不多,區別就在鉛皮座下方加了一個大約3厘米的彈簧,作用就是將餌料捏在彈簧上,子線上上雙鉤,鉤距大概6-8厘米!上鉤離彈簧也是6-8厘米。
釣鰱鱅時不管在什麼季節里,只有找到水溫在十五到二十五度之間的水層,找到鰱鱅最活躍的水層,那麼才會有個好漁獲。如何準確找到魚層:我們可以看到很多釣友採取了「從離底開始慢慢往上找魚層」的方法。現階段若是作釣2-3米的水深,建議從離底50公分左右,每30公分往上找一次魚層。
一般來說鰱鱅吃鉤會出現上頂、橫移以及下頓的動作,這種情況下提竿中魚的幾率是非常高的,只是在提杆的時候要注意力度不能太大,不然容易把子線拉斷導致跑魚,等魚兒上鉤之後要快速把魚兒帶出窩點,避免魚兒掙扎攪亂窩點,釣中魚兒之後要快速補窩。
釣法選好釣點後先打窩。為了使窩料沉人水底,不應用手拋打窩,而應使用錐形打窩器裝誘餌。這種打窩器入水底後才打開,可以保證使誘餌沉入水底。 鉤上掛餌後投到釣點,餌料人水後即慢慢霧化。鰱鱅魚吃鉤是連食帶鉤一起吸人口中。因為鰱鱅魚吃食的方法是濾食,而不是咬食,鉤上的餌料在水中3-5分鐘,3-5分鐘後鉤上己無餌,所以應每隔3-5分鐘提竿一次然後重新掛餌。
鰱鱅的魚星魚泡,大盤窩泡相就是籃盤大窩泡相,不斷從水底冒上來的魚泡範圍,足有一米以上直徑的籃盤那麼大,而且魚泡相當密、相當厚,從水中往上冒,就像開了鍋似的,讓人興奮。一般情況下,這種大盤窩泡相,無論將鉤餌放在窩區的任一位置,都能釣上魚來。
砣子窩泡相又叫糰子窩泡相,這種泡相的特徵十分明顯,從水底冒上來的魚泡是一團團、一堆堆的,有單團的,也有多團的,相距有遠有近,不盡相同。出現砣子窩泡相與布窩的方式有關,用手丟投大塊硬餌打窩,是形成砣子窩泡相的主要原因,每塊硬餌形成一個泡區。
我們都記得鰱鱅是一種不怕熱卻很怕悶的魚種。所謂的悶,就是說氣壓不高、水裡氧氣含量低的情況。在這種情況下,雖然人可能沒有明顯的不適感,但鰱鱅已經受到很大的影響了。我們都很清楚,水裡的氧含量高低,和光合作用有很大的關係。夜間的時候,因為沒有太陽,所以水中的氧氣含量一般都不會高。如果釣友在悶熱的時候去釣鰱魚,是很難取得不錯的收穫的。此外在雷雨即將攜手造訪的時候,天氣也會變得比較悶。這個時候釣友最好不要去釣鰱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