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員服務隊到項目一線指導。
江東中心小學擴征項目簽約現場。
荔城區下派機關黨員幹部,與駐村第一書記、鎮街服務隊以及鎮街、園區、村居等單位黨員幹部組成160支黨員服務隊,下沉項目建設、春耕生產等基層一線,助力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
「開工!」自2月10日以來,荔城區各地紛紛擂響復工復產的鼓點。省、市項目復工100%,規上企業復工100%,平台企業復工100%……春暖花開,無論是城市、農村,還是企業、工地,繁忙景象重現。
為最大限度降低疫情影響,保障全區生產生活有序運行,維護社會和諧穩定,荔城區委堅持黨建引領,科學防控、精準施策,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一大批黨員幹部下基層,靠前服務。2月28日,區委在原下派208名機關黨員幹部的基礎上,又一次下派機關黨員幹部168名,與駐村第一書記、鎮街服務隊以及鎮街、園區、村居等單位黨員幹部組成160支黨員服務隊,奮戰在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一線,為基層提供堅強的力量保障。
黨員下沉項目一線
「出門戴口罩,進場測體溫,相距滿一米……」3月3日,在荔城區黃石江東中心小學,廣播里播放著通知。這是江東中心小學擴征項目簽約現場,該鎮打響了今年項目征遷簽約「第一槍」。項目負責人黨員鄭立新介紹,2月20日,區、鎮聯合成立一支12名黨員組成的突擊隊,進駐江東村,向征遷戶做好宣傳,不到一周時間就完成了房屋丈量、公布等。該項目涉及征遷戶31戶,征遷面積約3000平方米,2天就完成項目簽約。
區機關黨員幹部下沉一線,千名黨員幹部馳援項目建設。全區各級各部門認真落實省、市關於推進項目復工復產的部署,充分發揮黨組織戰鬥堡壘和黨員先鋒模範作用,為項目征遷等紓困解難,有序推動項目加快建設步伐,確保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
黃石鎮黨委書記蔡建元介紹,江東中心小學擴征項目簽約完成後,他們再推進新建福廈鐵路黃石段項目征遷,長約8公里,涉及該鎮8個村居,目前已完成了征遷各項準備工作,成立4支黨員突擊隊進村。其中,江東、華中、華堤、七境4個村約298戶7.9萬平方米民房完成丈量;其他4個村的民房征遷約298戶,正進行內業整理,3月8日入戶宣傳核對,3月12啟動簽約。通過分批次組織簽約並交房拆除,計劃6月底全部完成簽約,7月份全面完成拆除並交付施工。
連日來,該區黨員幹部想方設法,解決工地施工中遇到的困難,幫助企業解決員工返崗、物流、物資難題,助力企業復工復產。
在荔城區萬科片區荔浦安置房施工現場,工人們正熟練搭建模板。在現場施工的陳天富介紹,整個工地搭建模板需工人150名,現在到崗125名,工程建設有序推進。
荔城區在嚴格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該區住建部門實行黨員幹部掛鉤責任制,「一人掛一企、一企施一策」,全程跟蹤服務掛鉤施工單位。區住建部門黨員唐世明說,黨員下工地指導各施工單位配備疫情防控專職管理聯絡員,督促他們做好返工人員登記、上下班體溫檢測以及廠區各場所的通風消毒等。截至目前,該區在建項目共計87個,已復工87個。
現場協調解決問題
一邊是疫情防控有序進行,一邊是挖掘機等機械設備轟鳴聲此起彼伏。連日來,地處木蘭溪下游的新度鎮厝炳新溝項目建設現場,各種作業聲音交織成水利工程復工交響曲。
「工地2月下旬有序復工,每天都會進行消毒,施工人員做好防護工作,實行分餐制,在嚴格防控疫情的同時推進項目建設。」該鎮組織委員張福飛告訴筆者,厝炳新溝工程河段位於新度鎮厝炳村和蒲坂村,長度為1.2公里,工程內容主要包括清淤、管網收集系統、水生態治理,改善河道排澇能力。
該鎮在建水利項目中,將整治河道7條,分別為渠橋河(南渠)、後巷溝、洋埕河、樟林河、橋頭河、新度河和新度新河;片區內河道清淤工程共涉及28條河道及其支流;管網收集系統工程主要包括新建污水管網工程35.256公里、一體化泵站工程30座以及輔助凈水設備。
為保障在建水利項目有序復工,區、鎮組織了一支由13名黨員組成的服務隊,到一線解難題、促進度。厝柄新溝項目的包片黨員陳德祖、湯建昌、池仁枝,與區下派到新度鎮服務聯絡員朱金秀經常深入現場與施工單位聯繫,協調解決存在的問題。陳德祖說,有群眾怕工人進場施工,會對疫情防控有影響。他們經過細緻的解釋,取得了群眾的支持。
朱金秀是該區水務局一名黨員,他說,結合水利行業工作特點,全區堅持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復工生產,嚴格執行值守應急和信息報告制度,確保疫情防控不懈怠、不疏漏,工作運轉不停擺、不延誤。目前,該區各大在建水利項目已全部有序復工。
據了解,該區組織黨員幹部到一線,及時跟蹤掌握施工工地、工業企業、商場、樓宇、酒店、項目工地復工復產情況,將防控關口前移,做到派駐在先、防控在前。
靠前服務春耕生產
一年之計在於春,季節不等人。荔城區農業農村局黨組組織6支黨員春耕生產技術指導隊,與鎮街、村居的農技人員下田間,巡迴指導春耕生產。
荔城區在抓好疫情防控的同時,加快春耕備耕工作。在黃石鎮華中種植基地里,20多名工人正在田間忙碌著,有的在整畦,有的在施肥,有的在蓋膜。而該區農技專家也早早地來到田間,為他們提供技術指導。
「早稻種植主要是機械化生產,地膜蓋土的時候,不用太厚,太厚的話會影響產量。」在現場,荔城區黨員春耕生產技術指導隊的王銀松細心地指導著。
農業生產關乎群眾的「菜籃子」「米袋子」。荔城區圍繞「農業產業結構調整、農民增收、農業增效」主題,重點做好化肥、種子、農藥等生產資料的儲備,同時組織區、鎮、村黨員農技員深入田間地頭,動員引導村民搶抓農時,抓好春播春種。
新度鎮黨員農技員徐金龍說,為服務春耕生產,他們用好現有網絡,創新服務方式,開展在線培訓、在線指導、在線答疑等活動,及時解決農業生產問題。
今年,荔城區計劃春播面積11.2萬畝。該區對全區春耕物資進行統一調配,上下聯動,準備充足,已儲備雜交水稻種子3.6萬公斤,雜交玉米種子0.8萬公斤,花生種子3.3萬公斤;化肥4860噸,商品有機肥1100噸,秧盤125萬塊,區農機部門組織抽水機730台、大型拖拉機176台、手扶拖拉機1030台,確保春耕生產的需要。
農業龍頭的復工復產是關鍵。筆者在福建康來家米粉生產車間裡看到,20多名工人戴著口罩忙碌著。區市場監督管理部門組織黨員進駐企業,服務企業生產,黨員林芳成為該企業的防疫聯絡員,主要是督促並指導企業落實各項防控措施等。同時,鎮企業站也積極幫助企業復產,黨員吳偉多次上門指導,並送去口罩。
該公司黨支部書記、企業負責人許燕來高興地說,企業來了防疫聯絡員,生產起來更放心了。
黨員幹部沉下去,服務效能提上來。
該區還推行「1+N」疫情防控工作模式,廣泛凝聚發動機關黨員幹部力量,以駐企指導、線上服務、政策支持等方式為企業排憂解難。採取「黨建工作指導員+社區幹部」的形式,通過電話訪問、入企走訪、張貼通知等,掌握企業復工復產情況,確保點對點、無遺漏、全覆蓋。設置黨員責任區,落實責任到人,形成點面結合、立體式、全網絡點對點指導服務企業。(本稿來源:湄洲日報 記者:翁國城 陳承芳 文/圖 編輯:吳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