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第一理工男沈括取得了這麼大的成就,人品怎麼就差成這樣?

2019-08-12     關河南望

作者:漢宣團隊(清風)無授權禁止轉載

在我國古代那個推崇文史治國、吟詩作對的時代里,沈括稱得上是一股畫風清奇的泥石流。他雖然是北宋的文官,卻在軍事、科技、天文、音樂、醫藥、律法等多個領域均取得傲人的成就。

光是一部涉獵自然科學、工藝技術、社會歷史現象和記錄草根英雄等內容的《夢溪筆談》,就足以向全天下展示他極高的科學素養和彪炳千古的偉業。用我們現在的話來說,這個人不是學霸、不是學神,他是一個千古第一的天才

可是,這個天才也有不少短板。他諂媚投機,兩面三刀,陷害朋友,畏懼悍妻,受虐成癮。你沒有看錯,這些說的都是沈括。在古代那個崇尚忠義的時代里,因為沈括的不恥行為,常常受到文人的非議和後人的輕視,以至於死後沒有人願意給他建碑、寫墓志銘。

如果不是現如今這個崇尚科學的文化風氣喚醒了大家對北宋這位科學家的重新認識,沈括有可能還被埋沒在歷史的長河裡。

如此兩極化的沈括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呢?今天,就帶大家一起去認識一下多面人生的沈括。

一、《夢溪筆談》科學大宗成就

數學:

沈括之前的數學家也都發明出了各種計算立體體積的數學算法,但是都只是把各種不規則的體積分割成若干塊,然後相加得出來結果。沈括不一樣,他在水利工程和建築工程中計算土方和建築用料時候,發明了一種全新的求積方法【隙積術】。

積就是實體,比如缸,階梯,土台之類的,縫就是實體之間的縫隙。這種計算方法就是先分層計算,然後用級數求和,最後求累計起來的層數物體之和,這就是高級等差級數求總和。

天文:

沈括出任司天監的時候,發現這裡面的官員大多都是一些掛名領薪水的歷官,偷懶耍滑的官員一抓一大把。沒有人兢兢業業地夜測天象,都是把之前記錄的數據稍微改一下就上報了,典型的工作蛀蟲。

這些官員自己沒能力懶惰就算了,還經常排擠比自己有才能的人。沈括看不下去這種情況,新官上任三把火,直接罷免了6位歷官。破天荒地啟用平民出身、有著豐富實踐經驗的盲人衛朴。經過兩人的通力合作,既符合天體運行規律,又有利於農業生產的《豐元歷》就誕生了。

當時的沈括是王安石變法中的改革派,經常受到朝中保守派的排擠和打壓。在這種政治漩渦中,沈括的科學家一面得到了充分的展現。他不畏強權,不拘泥於陳規舊思,啟用真正的人才探索天體奧秘,將新的立法改革運用到農業生產中,堅持科學要以人為本的理念。

物理

還記得上物理課的時候,老師給我們做小孔成像嗎?沈括在900多年前就發現了凹面鏡成像,凹面鏡與物體之間有一個叫「礙」的地方,就是後來我們所說的焦點。焦點以內,得出的是正像;焦點以外,得出倒像。

沈括還發現了共振現象,他把一個小紙人放在音弦上,撥動與之相對應的弦,小紙人就會跳動起來。撥動其它音弦,小紙人就沒有動靜。沈括將這一現象稱之為「應聲」。

地理

你知道我國華北平原是怎麼形成的嗎?1000多年前的沈括就指出華北平原是河流攜帶大量泥沙到華北下游的時候泥沙沉積形成的。他是怎麼得出這一結論的呢?

原來沈括之前遊覽雁盪山和太行山的時候,發現了水侵蝕後的地形和大量海生動物化石,由此推理得知此處幾萬年前可能是海洋。沈括這種分析與推理的能力真真實實地向我們展示了一位科學家最基本的能力和素質。

化學:

石油,現如今我們廣泛使用化石燃料,是沈括最先命名的,他最先揭示出了石油是由古生物遺骸形成的。當時稱之為脂水,沈括覺得這種稱呼不準確,它不是水,比水粘稠,就叫石油吧。

當時的石油是一種軍事燃燒彈,沈括髮現石油的煙特別地濃,就想到把它用來制墨。這一嘗試就把石油從軍事用品轉成了民需用品,還給它起了一個很好聽的名字,叫「延川石液」。

當時的大文豪蘇軾也是書法圈的名人,用過此墨之後大加讚賞。其他文人一看蘇軾都誇獎了,肯定必是精品,於是大家都爭相購買這種石墨。

除了上述所說的成就外,沈括在音律和醫藥等方面都有卓越的成績,甚至還發現了磁偏角;發現了山地氣候與平原氣候差異所帶來的農業成熟時間問題;發明了指南針的製作方法等等。

我已經無法用一句話來概括他的成就了,如果非得說一句,「他是歷史長河中唯一的通才」

二、治世能臣、能幹實幹家

古代的文官都是通過科舉考試一步一步走上仕途的,經史典籍詩詞歌賦自然不在話下。可是也保不齊有的人只會吟詩作對、紙上談兵,沒有實幹精神,沈括卻恰恰相反。

宋遼簽訂「澶淵之盟」之後雖然沒有大規模開戰,可是遼軍依然不依不饒提出領土要求。遼國大臣蕭禧來到東京汴梁提出黃嵬山是兩國交界處,並應該歸遼國所有。當時朝中大臣不知道黃嵬山在在那裡,沒辦法提出強有力的反對證據。

沈括拿出《大宋天下郡守圖》,憑藉著早年積累的地理學說,有理有據地證實了兩國的交界是白溝河,挽回了差點被蕭禧坑蒙拐騙損失的30多里地。這一外交仗,沈括打得漂亮極了。

《大宋天下郡守圖》是沈括在地圖繪製上的一大進步之舉,以前的地圖繪製是根據步行丈量得出的數據,森林河流蜿蜒綿延導致地圖很不精確。沈括的創造之舉就是用了「飛鳥之法」,取得不是丈量的距離,而是飛鳥直達的距離,像是我們今天看到的鳥瞰圖,其精確度有了跳躍性的提高。

沈括為幫助王安石推行農田水利法,擔任了當時汴河的水利建設一把手。面對多年淤沙的堆積和沒有梳理的河道,在測量了下游兩岸的河段地勢後,沈括採取了分層築堰技術,花了四五年的時間,把汴河下游變成了大片可種植的淤田,極大促進農業的發展和生產。沈括再一次用他的智慧和民本思想結合起來,為我們展示了一位農田水利科學家的成就。

三,人格有缺陷,政治投機者

你能想像得到這麼厲害的沈括,居然是人格上的矮子嗎?沈括作為當時王安石改革派的一員,確實為變法的推行做好很多貢獻,可他本人卻是一個取悅上級,極力附和討好的小人。

對於民間正在推行的變法,他報喜不報憂,極度美化變法成效。比如什麼變法為人民帶來了利益,城鄉經濟穩步增長,全國都在擁護新法的改革等等之類。

事實上變法在民間實施的過程中已經被一些執行人帶偏了方向,新法的弊端也在執行中暴露出來,明明的是惠民的政策結果推行到各地卻是壓榨老百姓的劊子手,搞得民間怨聲載道。對此,王安石一無所知,全然相信沈括的盛讚之詞。

熙寧九年的時候,王安石在保守派的反擊下被罷相。眼看著自己的靠山轟然倒塌,沈括急忙倒戈相向,來了個落井下石。為了給自己再次尋找一個靠山,沈括上書宰相吳充,洋洋洒洒幾萬字,把新法變革的弊端一一陳列,翻臉比翻書還快,說的就是這種人。

結果呢,沈括不但沒有獲取吳充的好感,反而把這個奏摺轉交給了皇上。宋神宗看後,勃然大怒,說沈括是落井下石的小人。這下好了,變法派罵他變節,保守派懷疑他人品。兩邊都不討好,沈括夾在中間狼狽不堪,都沒臉見人。

沈括這種做法像極了學生時代,大家一起逃學出去玩,因害怕被責罰而搶先供出主謀的學生,看似很聰明,卻失去了大家的信任和友情。

出賣朋友這種事不光江湖人看不起,官場上同樣也看不起,沈括在小人這條路上又為自己增添了一抹黑色。

沈括和蘇軾都是同年進士,一位是文人大師,一位是科學泰斗。這兩位剛開始也是英雄相見、惺惺相惜。即便蘇軾是保守派的,兩人政見理念不合,但在表面上還是可以維繫最起碼的同僚關係。

熙寧四年,蘇軾主持科舉會試,他出的題目在被王安石看來是在影射自己在變法中的獨斷專行,王安石讓其支持者上書宋神宗,說蘇軾謗訕朝政。蘇軾一看,這不是文字獄嘛。面對著政治上的殺氣騰騰,蘇軾請求外放,遠離政治漩渦,最後神宗派蘇軾來到杭州了擔任通判一職。

沈括是當時的兩浙訪查使,到浙江巡查的時候順帶到杭州來看看蘇軾。剛開始也是重續友情,把酒言歡。臨走的時候,沈括說想要一些蘇軾這幾年所創造的詩文,自己要拜讀學習一番。蘇軾這種人本來就豪爽,文人氣息又重,再加上遠離政治中心,警惕心下降了不少,想都沒想就答應了。

沈括可算是逮著機會了,把蘇軾的詩文抄下來,仔細研究蘇軾的文章。捕風捉影地指出文章中有誹謗新政的詩句,對此大做文章,上綱上線,然後把這個密報呈給了御史台中丞李定。當時新黨舊黨正處於白熱化鬥爭階段,新黨逮著這個機會開始不遺餘力地攻擊舊黨,欲將蘇軾置於死地。

後來,蘇軾被押解汴京,關進了御史台大牢,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烏台史案」。之後蘇軾經過160天的漫長審訊,被貶往黃州。沈括雖然不是主謀,卻是真真切切的始作俑者,靠出賣朋友為自己在新黨占據了一席之地,討好了王安石,卻讓天下人看清了他的醜惡嘴臉。

道德素質極差的沈括用實力向我們展示了一個厚黑政客的投機行為,這就是為什麼沈括在歷史上一直不受人待見的原因,做事者先做人。

四、獅子吼VS受虐狂,沈括多可憐

沈括的第一人妻子葉氏年輕的時候就得病去世了,第二任妻子張氏是朝中大臣張芻的女兒。原本以為官宦之家的女子都是賢良淑德,沒想到張氏不僅性情古怪,嬌蠻任性,而且特別喜歡虐打沈括。她心情的時候要打沈括,心情鬱悶的時候也要打沈括,沈括在她面前就是一個出氣沙包。

不知道是張氏本身有精神問題,還是性情軟弱的沈括經常氣張氏。總之,他們家三天兩頭兒地上演家暴場面。張氏經常把沈括的鬍子連帶著血肉就直接揪下來,疼得沈括呲牙咧嘴,還不敢大喊。兒女們見到這一幕嚇得哇哇大哭,跪在地上乞求張氏放手。你能想像得到張氏打罵虐待沈括,沈括逆來順受的日子一直生活了20 年嗎?

後來張氏病逝,所有人都替沈括感到慶幸,張氏的魔掌終於消失了。讓人詫異不解的是沈括竟然哭得要死不活,說張氏走了,他自己也不想活了。這可真是開天闢地頭一回啊,虐待人的那位走了,受虐的這位不幹了。

後來有人解釋說,張氏活著的時候,沈括戰戰兢兢,精神一直處於高壓狀態。張氏去世後,沈括原來的精氣神兒一下子就散了,活著沒有目標,鬱鬱寡歡。一年之後,沈括竟真的追隨張氏而去,享年65歲。

雖然沈括在此期間身體和心靈都飽受了非人的磨難,他卻把精力都放在了著書上,偉大的《夢溪筆談》就在這樣的環境下誕生了。

沈括的一生,無法簡單地將其定義為純粹的文人、官員或是科學家;

他身上有著光芒萬丈的科學榮耀,也有著投機諂媚的小人之態;

有以人為本、為民辦事的實幹形象,也有被悍妻折磨的可憐之態;

這些都是沈括,一位有血有肉、有善有惡,有成就、有缺陷的全方面沈括。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bQJfY20BJleJMoPMV2F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