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珅是清朝著名的官員,在民間享有非常高的知名度。這主要是因為和珅生性愛財,在他擔任乾隆的高官近臣的時候,利用職務便利,大肆聚斂家產。乾隆死後,嘉慶查辦了和珅,據說查抄出的和珅財產足足價值達八億兩之多,而清朝當時一年的財政收入才8000萬兩,和珅的身家足足可頂大清國庫十年,這個數字令人驚嘆不已,可說是富可敵國!
然而和珅後來雖然成為了清朝的首富,但是和珅的早年卻是非常貧苦。和珅在26歲的時候才開始官運通達,平步青雲。在26歲之前的和珅,可以說在京城的八旗官員中也就是個不起眼的年輕人而已。而和珅的少年時代,過的日子是非常艱難。他能到達後來的高位,有乾隆賞識的因素,也有自己努力學習的因素。
和珅三歲喪母,父親叫做常保,長期在福建為官,家小放在北京。在和珅喪母之後,常保續弦,給和珅找了個後媽。後媽不待見和珅和和珅的弟弟和琳,所以小小年紀的和珅,從小就學會了看大人的眼色小心行事,揣摩大人的意思,小心翼翼活著。
親娘不在了,還有親爹疼呢,雖然親爹常保在外面做官。然而天有不測風雲,在和珅十歲那年,親爹常保病逝於福建任上。這樣,小小的和珅和和琳,就成了父母雙亡的小可憐。而和珅還要護著弟弟和琳,所以十歲的和珅,從小的經歷就很悽慘。
好吧,這時候,唯一的希望,就是好好念書了。好在,和珅和和琳都進了當時最好的學校,咸安宮宮學。這個咸安宮宮學是個什麼樣的性質呢?它是清朝官辦的一所學校,專門招收滿族子弟入學。不但如此,咸安宮宮學招收學生的門檻之高,讓人咋舌。
要成為咸安宮宮學的學生,首先要求是必須是八旗子弟。然後,八旗,名額均等,每年每個旗只有10個學生的名額。除了出身的限制,名額的稀少不說,最嚴格的要求是,學生必須容貌端正,身材利落。也就是說,顏值低的,體重超標的,也不能入學。還有最後的要求,學生必須聰慧,恩,顏值高,智商不高,也拒收!至於上學地點,那也是高大上。咸安宮宮學位於大內西華門,也就是現在的故宮之內,歸內務府管理。而咸安宮宮學的教師,大部分是翰林出身。這樣模式培養出來的八旗學生,長大成人之後,非常容易獲得官職。
父親常保死後,和珅的家庭沒有了主要收入來源,家境中落,和珅成了一個窮小子。為生活所迫,和珅經常要到外面去借錢,剛開始還能借到,久而久之,也就沒人願意借錢給他們了。在這樣的困窘情形下,和珅想繼續學業,就頗有困難。無奈之下,和珅做出了一個在別人看來類似於飲鴆止渴的舉動,那就是賣掉祖產田地,以此來支撐學業!
原來和珅祖父入關的時候,曾經受封有一塊土地。這塊地足足有15頃之多,在古代一頃地為50市畝,可見15頃地著實也不小。在之前常保將這塊地讓佃戶租種,每年收些田租,多多少少,總算有些進項。和珅在困窘之極的時候,就決定把這塊地賣了,用賣地的銀子來供自己和弟弟繼續在咸安宮宮學讀書。
這個決定,是有風險的。因為擁有一塊田產,在古代是非常令人羨慕的。土地會不斷產出,也就有了源源不斷的進項,相當於鐵飯碗。而如果賣掉土地去讀書,萬一讀書無成,則土地也沒了,讀書也白讀。和珅的這個決定,就是打破這個鐵飯碗,去博取一個功名。所以和珅這個決定,是非常不容易的,讓人很佩服!
有了這筆錢,和珅在宮學之中努力苦讀,他沒有其他八旗子弟的紈絝之氣,而是把全部心思都用在提高自己的學業上面。為後來的官途,打下了良好的學習基礎。和珅不但學習了四書五經等典籍,還精通滿漢蒙藏四種語言,詩詞書畫水平也很好。這就是和珅早年間的一段經歷。再後來,和珅飛黃騰達之後,就是我們所熟知的那個大貪官和珅了。
親愛的讀者,如果您看到這裡的話,歡迎點擊關注本號;或者在評論區發表評論,寫下您的寶貴意見;喜歡文章的話,就點贊或者收藏吧。 碼字不易,年輪小編在此謝謝大家了!(本文文字由百家號作者年輪歷史原創,配圖來自網絡。配圖如果有侵權之處,請聯繫小編刪除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