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屁是人的正常生理反應。也叫「排矢氣」。屁是食物與唾液、胃液、胰液、膽汁等混合後進入腸道,被各種產氣厭氧菌、產氣好氧菌分解後,產生的氣體。一般來說,由於肛門括約肌的作用,必須積累到一定壓力才會放屁,所以少量少次放屁是腸道正常運行的一種表現。
很多人覺得放屁很不雅觀,是一件很尷尬的事,但其實,放屁是與腸道健康息息相關的。屁的次數多少夠反映出身體健康與否。
屁多屁少,都預示著身體出了問題。那麼,屁多的原因又是什麼呢?該怎麼解決呢?
1.常吃一些產氣的食物
常吃一些產氣的食物,例如地瓜、洋蔥、豆類及其他豆製品,或是芋頭、土豆、板栗等澱粉含量高的食物,就會導致經常放屁。因為這些食物中含有氣化酶,這種物質在胃酸的作用下,會產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因此導致經常放屁。如果過度食用此類食品造成經常放屁,而感覺尷尬,就可以適當減少這類食物的攝入。
2.跟消化系統及飲食習慣有關
經常有些人做事比較利落,吃飯也如此,狼吞虎咽的,雖然速度很快,但不僅不利於吸收,也會吞入太多的空氣,從而導致身體內存在大量氣體,造成放屁很多。另外,如果消化系統太弱,也會使腸道菌發酵快,同樣會導致人體內有大量氣體,增加放屁次數。所以,吃飯太快的人應放慢速度,讓食物營養充分被吸收,而消化系統比較弱的人,建議採用食療,慢慢養胃。
3.患有某些消化系統疾病
有很多消化疾病,例如胃炎、胃脹氣等,也同樣會造成放屁次數多。患上這些消化系統疾病,會導致食物在人體內無法正常運動,造成屁多的現象。另外激躁性大腸症候群也會導致屁多,一般情況下,這種疾病還會伴隨著胃灼熱以及疲乏的症狀。這類人可以在飲食上作出調理,儘量少食多餐,少吃產氣類食物。
4.便秘
排便次數少同時排便困難,就會造成體內糞便堆積。而這些糞便基本是由細菌組成的,經過體內一系列反應,發酵時就會產生大量氣體,導致屁多。這類人需要改善自己的飲食結構,多吃蔬菜水果,多喝水,促進食物分解,腸胃蠕動,緩解便秘情況。
5.糖尿病
糖尿病是一種慢性病,患者需長期服藥。而他們的藥物中,有一種叫做二甲雙胍,會導致脹氣、放屁多。此外,糖尿病到了一定程度,一般會引起多種併發症,其中有些疾病就會擾亂腸胃功能,影響到腸道的蠕動。這一類人就要及時向醫生反映,在糖尿病的用藥上多加註意,另外少食多餐也可以改善這種情況。
既然屁多這麼不好,那是不是屁少或無屁就是身體健康呢?這種想法是錯誤的,無屁問題更嚴重。
1.患有無肛症或肛門發育不全
常見於新生兒。如果新生兒不放棄,通常要檢查是不是無肛症或肛門發育不全,如果是,應儘早治療,一面給生活帶來不便。
2.肛門、直腸患病
如果成年人長時間沒有屁,並且伴有腹部發脹。就說明腹部有脹氣,要考慮是不是肝門、直腸出了問題。比如便秘、腫瘤、痔瘡等,必要時需要去醫院進行肛門插管排氣。而如果患有腸扭轉、腸梗塞,也會無屁,因為屁被腸子堵住了,無法排出。
3.腸胃疾病
如果成年人無屁且有劇烈的腸絞痛,應及時到醫院,進行急診搶救處理。另外,胃穿孔等穿孔形成的腹膜炎,腹部腫脹發硬,一碰就疼,也可能導致無屁。
有調查發現,一個正常人大約每天放屁10-15次,而每天,每個人釋放的廢氣,大概是500毫升。多了少了,都不好。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bLDPl28BxtCz63RLTu6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