膳食小課堂——藥知道
Hi~這裡是膳食計開設的小課堂——「藥知道」,膳食君將定期為大家介紹各種重要食材,讓你了解中藥的性格與脾氣,趕快和膳食君一起成為中藥小專家吧~
藥食簡介
高良姜為姜科植物的乾燥根莖,分布廣東、廣西、雲南、台灣等地。夏末秋初採挖,除去鬚根和殘留的鱗片,洗凈,切段,曬乾。
《本草匯言》:高良姜,祛寒濕、溫脾胃之要藥也。高良姜具有溫胃散寒、消食止痛的功效,還可治脘腹冷痛、胃寒嘔吐。
基礎知識一覽
別名 | 南姜、風姜、小良姜 |
性味 | 味辛、性熱 |
歸經 | 歸脾、胃兩經 |
功效 | 溫胃散寒、消食止痛、調節血液循環 |
小試牛刀
1.鎮痛作用
高良姜的水提取物和醚提取物有協同轉氨酶升高作用。兩種提取物都有明顯鎮痛作用,因此在臨床上高良姜也作為鎮痛止痛藥物使用。
2. 調節血液循環
高良姜為芳香溫痛類中藥,對心絞痛具有快速止痛作用,對輕度使腎上腺素引起的微動脈血流停止或減慢有推遲作用。
3. 可緩解胃寒、脘腹冷痛
《本草匯言》云:「高良姜,祛寒濕、溫脾胃之藥也。」高良姜為治胃寒脘腹冷痛的常用藥,可治胃寒肝鬱,脘腹脹痛等病狀。
4. 溫胃散寒
高良姜的入藥部位是根莖,具有溫中散寒的作用,《中藥學》將它歸為溫里藥。在《名醫別錄》中,孫思邈記錄用它可治療心腹絞痛。
食用禁忌
不宜多吃,高良姜屬於中藥類食物都有一定副作用,要適量吃。
體內熱邪內盛所致發熱、口渴、尿黃赤、便秘等實熱證,以及虛火旺盛的人均應忌用。
陰虛咳嗽、盜汗、表虛自汗、胃熱嘔吐者應忌用。
痔瘡、癰疽瘡瘍者不可多食,尤不宜與酒同食。
膳食食譜
羊蠍子火鍋
「食材」
羊脊骨500克、蔥3根、高良姜1個、干辣椒5個、花椒少許、桂皮5克、小茴香5克、香葉4片、白芷3克、生抽適量、料酒適量
「做法」
1.羊肉洗凈,提前用清水泡一個小時去掉血水;
2.將羊肉放在清水裡,煮開後繼續煮幾分鐘,撈起來;
3.姜洗凈切片、蔥洗凈切段備用,準備好各個香料;
4.鍋里倒油,先放入香料炒香,接著倒入羊肉翻炒;
5. 加入適量生抽、料酒,翻炒均勻;
6. 倒入開水沒過羊肉,大火燒開,小火慢燉70分鐘;
7. 放入鹽,再放入自己想加入的配菜,繼續燉20分鐘;
8. 出鍋前撒上蔥花即可。
姜撞奶
「食材」
全脂牛奶250毫升、高良姜1個、細砂糖適量
「做法」
1. 姜洗凈去皮切塊,放榨汁機榨出薑汁,盛1湯勺到碗里;
2. 取180毫升全脂鮮奶,放微波爐里以高火檔加熱50秒後取出,加糖攪拌均勻;
3. 迅速將牛奶倒入盛有薑汁的碗中,倒完後請不要攪動或搖晃碗里的牛奶;
4. 20秒即可凝固成姜撞奶。
小貼士
生薑、乾薑、高良姜區別
生薑:為姜科多年生草本姜的新鮮根莖,全國各地均產,秋末採挖,鮮用。性微溫,歸肺、牌經,功效有發汗解表,溫中止,溫肺止咳。
乾薑:為姜科多年生草本姜的乾燥根莖,冬季採收,趁鮮切片曬乾或生用。性辛,熱,歸脾、胃經,功效有溫中散寒,回陽通脈,溫肺化飲。
高良姜:為姜科多年生草本高良姜的乾燥根莖,夏未秋初採挖,曬乾,生用性辛,熱,歸脾、胃經,功效有散寒止痛,溫中止嘔。
圖片來源於攝圖網
部分素材來源於網絡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bJ0GD28BMH2_cNUgQO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