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商行業的變化非常大,也出現了類似社群電商、網紅電商等概念,一開始我們也很困惑。但通過觀察,我能看到的是拼多多是一個『有堅持』的企業,腿上有泥,身上有土,希望與這個新電商平台一起實驗,探討,把這個產業做紮實」,褚橙傳承人、褚時健先生獨子褚一斌10月10日對記者表示。當日,在怒江之側的雲南龍陵縣雲冠橙基地,56歲的褚一斌宣布褚橙與新電商平台拼多多達成了戰略合作協議。
10月10日也恰逢拼多多「周年慶大促」,雙方合作的第一個成果,就是拼多多平台上近5億消費者可通過APP首頁「百億補貼」等入口,以專享價預定褚橙。
10月11日12時起,拼多多用戶在「多多果園」中通過澆水抽獎,可以有一定幾率獲得「褚橙種子」。「多多果園」是拼多多獨創的公益遊戲應用,消費者可以通過在線上栽種虛擬褚橙果樹的方式,體會到一棵褚橙樹在自己身邊成長的過程。線上「褚橙」成熟後,消費者將收到5公斤免費包郵的基地直供實物褚橙。
10月11日12時起,多多果園的用戶在抽到「褚橙樹種」,並在線上澆水施肥完成栽種之後,將收到5公斤免費包郵的褚橙基地直供實物褚橙。
「人生總有起落,精神終可傳承。褚橙有很深的精神內涵,也是中國少有的具有廣泛認知度的農產品品牌,拼多多的更多趣味和互動能給褚橙粉帶來新的消費體驗」,拼多多副總裁威海在發布會上介紹,平台後續還將上線褚橙旗下的「雲冠橙」,以新電商特有的「多實惠、多樂趣」新物種優勢,助力褚橙形成新的產品線。
再度發現褚橙:重新定義「精細農業」
「褚橙和雲冠橙,是甜橙類中最好吃的橙子,如果發到消費者手中時還是綠皮的,一定不是我們的產品」,褚一斌的自信源自親身體驗和市場調研,9月27日,午夜12點還在果園基地的褚一斌當天鑑定了七八個還沒完全成熟的橙子,口感已經很好。「大家不會因為一個精神影響就去持續吃它,真正好吃,才會那麼多年一直跟著走。」
褚橙傳承人褚一斌在發布會上分享了褚橙的精細農業經驗。(攝影:阿良)
在與拼多多的戰略合作發布會上,褚一斌再度談及對父親褚時健的記憶,他表示,「褚橙」之所以「真正好吃」,恰恰是源自老爺子以匠人精神將工業化流程引入了農業生產之中。
發布會上,褚一斌回憶了父親在初創褚橙時的「精細農業」嘗試。2002年,75歲的褚時健,選地改地、花138萬元引入無污染的南恩河水源。為達到最佳甜酸比,他一再實驗氮、磷、鉀、鎂、鈣等有機肥元素配比,極具獨創性地引入煙梗育肥,解決了口感的關鍵難題。為提升產量,78歲的老人家逆向思考,把每畝146棵的果樹間伐到只剩80棵左右,反而大大提升畝產和品質……
科學流程極大解決了農產品非標準化的難題,使褚橙從2006年的1000噸猛增到2015年的13000噸。近75歲才開始再度創業的褚時健,把褚橙變成了中國最知名的農產品品牌,甚至變成了一個新的品種。
「我們一年四季都在剪枝,這是褚老的獨創」,作業長王學堂發現,雖然把柑橘種植的書都翻了個遍,不少措施卻都是書本上從來沒有過的。
據悉,不算雲冠橙,2019年褚橙基地的產量將遠超2015年,「不過還要經歷選果過程,選出高標準的果子,才能稱作『褚橙』」,一位基地負責人說。
褚一斌認為父親種出了一枚幸福的橙子。「在他很嚴肅很嚴厲的臉後面,帶著一種微笑,很多人看不到這種微笑……我覺得父親一生是幸福的,他成就了很多事,也成就了自己的人生」。
龍陵實驗:在傳承中創新的「雲冠橙」
2012年,褚橙達到10000噸。也是這一年,褚橙進京,「75歲種橙,85歲大熱京城」,成為當年火熱的勵志話題。
年底,身在國外的褚一斌接到電話:「『我跑不動了,你看著辦』,我聽得懂,是要我回去了」。褚一斌沉默了幾十秒鐘:「我明白,你給我點時間」。2013年年初,褚一斌回國種橙,「這是個責任,是孝順,也是本分」。
一直做投資的褚一斌,花了一年多從頭學種橙。為了做一塊新基地,他跑遍雲南幾條大江大河。「從上游到下游,要考慮降雨量、高低溫、土壤,一直到龍陵縣,終於發現有幾萬畝坡度可接受的連片土地。」
「第一不給人,第二不給錢」,褚時健給兒子的考題,難度係數很高。2015年年初,褚一斌10天內在龍陵簽下8000畝地。褚一斌擔心這塊地到底適不適合種橙,請父親過來看,一向嚴格的褚時健說了句:「哎喲,這個地方搞出來的產品,可能會比老基地好」。聽完這句話,褚一斌非常振奮,「到今天記憶猶新」。
怒江邊上的龍陵基地,成為了褚橙的又一個「新家」。 (攝影:阿良)
龍陵基地進一步強化了數字化管理。從陽光雨水到土壤肥料,從掛果數到成本對比,每棵橙子樹都成了「數字樹」。為掌握糖酸變化,每十天從基地6個固定樣果樹采果監測,倒推施肥方案是否合理,為來年提供數據支持。
「為防控紅蜘蛛,技術部全年每周記錄,目前積累了700多份數據,每個月都能根據數據預判防控」,基地技術負責人章家飛是位皮膚黝黑卻很「潮」的90後,談起技術,他能眉飛色舞說半天。
通過技術攻關形成標準化操作後,基地每周六晚上都要開周會,向組長、農戶傳達。「農戶以前也有不理解的,現在任何一個農戶,都是種橙好手」,章家飛說,褚橙基地帶動了傳統農民向現代農民轉變。現在,龍陵基地已達萬畝規模。
凌育友是龍陵基地的具體管理負責人。他讓幾位作業長各自保留200棵實驗樹,分頭實驗、相互交流、不斷提升,「要允許犯錯」,凌說。這很有點像「摸著石頭過河」的實驗主義改革方法論。
2018年,龍陵基地小規模掛果。褚老爺子身體不好,躺在病床上,褚一斌抬了兩箱雲冠橙過去,「老爺子讓我切一片,放到他的嘴巴里,點點頭,很滿意,說這個雲冠橙口感不錯,有自己的特色。」
龍陵基地工作人員手持「雲冠橙」合影,預計40天後,雲冠橙將徹底成熟。(攝影:阿良)
凌育友預估,2019年,龍陵基地的雲冠橙能產7000噸,2020年能達到12000噸。如何最有效地銷售新產品,成為擺在褚一斌眼前的一道新課題。
攜手拼多多:創造褚橙新消費體驗,踐行現代新農業
大概十二年前,褚橙就在努力建立自己的直銷渠道。好處很明顯,中間渠道少,利潤空間大,對市場的把控更強,更重要的是,消費者能吃到更新鮮的橙子。而最高效的直銷渠道,非電商莫屬。
龍陵基地技術人員對「雲冠橙」進行技術檢測,確保果實合格。(攝影:阿良)
就在褚一斌接到父親電話希望他回國的那年,生鮮農產品電商企業開始探索品牌運營,「褚橙進京」恰為標誌性事件。大數據、雲計算等新技術被逐步引入產業,市場競爭日趨激烈。3年後,三大電商中惟一做生鮮農產品起家的拼多多成立,再4年後的2019年,龍陵基地雲冠橙大規模掛果第一年,已是褚橙繼承人的褚一斌,終於與拼多多相遇。
令褚一斌印象深刻的,是拼多多高速增長的消費者,以及「多多果園」極其生猛有趣的農產品消費體驗。
拼多多農業農村研究院常務副院長狄拉克介紹,拼多多目前已經成為中國最大的農產品上行平台之一,預計2019年農產品上行規模將超過1200億元。前不久的農貨節期間,拼多多平台的農產品訂單超過1.1億筆,其中七成銷往了一二線城市。
如果說傳統電商平台是搜索式的「人找貨」,拼多多則是「人為先」的「貨找人」,狄拉克表示,通過分享、遊戲等人與人之間更有溫度的連接,把消費者對褚橙和雲冠橙的長周期分散需求歸集成短周期的批發需求。短時間爆發的訂單量,對應著不同果園不同的成熟時間,能把果子在短暫的成熟期內賣出去。由於需求更確定,訂單量大,很適合果園直發,供給端也能相應降低成本,「這種裂變式的增長模式,幫助品牌商家實現0佣金、支付費率低、廣告費用低、運營成本低,從而產生了讓利給消費者和生產者的價格空間」,狄拉克詳細介紹了拼多多在推動農產品上行方面的獨特優勢。
「多多果園」的抽獎遊戲中,用戶有機會抽中褚橙果樹種子,栽種成熟後,拼多多將向用戶包郵送出5公斤最新鮮的褚橙。「多多果園是拼多多在『多樂趣』維度上的一個初步嘗試,2019年一季度日活比年初增加了1100萬,日活躍用戶達到了5000多萬,每天送出的免費水果遠超100萬斤,目前仍在保持高速增長」,拼多多副總裁威海在發布會上稱,拼多多已全域形成「多實惠,多樂趣」的新消費浪潮,此次與褚橙的戰略合作,是兩個同樣重視新農業和數字化,同樣重視「物質與精神雙重消費」的現代企業的相遇,「必將產生深刻持久的化學反應」。
發布會上,褚一斌提出將逐步推動企業上市,「上市企業收入要穩定、可控、有規劃性,就像父親所說,一定要對公眾投資者有可靠交待」。在踐行和推動農業現代化的方向上,在生產側沉潛近20年的褚橙與在消費端基於大數據AI發動猛烈變革的拼多多也不謀而合。「老父親離開了,我們要把他做的最後一件事業,持續性地做好,不單是守住,要往上推。我相信父親會看得見。有時晚上,我想像到他的微笑,會慢慢的更輕鬆,更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