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力甘洛 | 探秘甲古甘洛原生態徒步路線

2020-05-10     聚焦巴蜀

原標題:魅力甘洛 | 探秘甲古甘洛原生態徒步路線

熱門景區與未開發路線,你更喜歡哪一種?今天,給大家推薦一條人跡罕至的探秘路線。這裡的一切都是原生態的,沒有任何的修飾,特別適合喜歡自駕和徒步的旅遊愛好者。這裡便是位於甘洛縣坪壩鄉的清溪峽古道,南絲綢之路清溪關,茶馬古道上的重要關隘,探秘旅遊的好地方。

清溪峽風光

清溪峽古道,南北長5公里,因唐代川西節度使韋皋在峽內設置清溪關而成為境內名勝。這裡曾是南方絲綢之路上重要的一處驛站,曾經有無數的商賈馬幫和守衛的軍隊在這裡穿行往來。然而,歲月流轉,隨著現代交通的快速發展,這裡漸漸被世人遺忘。今天的古道內,蒼翠如舊,卻已經很難再看到行人的身影,唯有峽谷內的溪水還在靜靜的吟唱著鮮為人知的古道歷史。

從甘洛縣坪壩鄉政府出發,路上會經過一段並不算長的古鎮街道,古鎮上還保留著一些並不多見的民族老房子,這些老房子長的有上百年的歷史,在已經無法辨識出色彩的屋檐下仍然還可以看到一些殘存的人物和神獸的木刻雕像,雖然已經歷經風雨的洗禮,但這些歷史的見證仍然不失當初雕刻的精美。這種原汁原味、沒有任何人工修復的老房子,讓我們可以想像當年這個古鎮上,曾經的熱鬧與繁華。

茶馬古道清溪峽段

走出古鎮老街,便到達了清溪峽古道。眼前的山雖然不算高,但滿山的綠色卻極為養眼,沒有任何人工痕跡的高山牧場展現在了眼前。層疊的青山分列兩旁綿延而去,伴隨一條清澈見底的潺潺溪流,水流聲仿佛在輕輕哼唱山歌,給整個山谷平添了幾份活力。

因為鮮有人至,所以,開闊處已經成了當地村民放牧的地方,山坡上的牛羊、馬匹和青山構成了一幅美妙的畫卷,這不就是許多遊客心中所嚮往的美景嗎?

走過一段不算長的泥濘道路之後,記載著歷史的南方絲綢之路石板路便展現在眼前。據了解,這裡的石板路,是國內僅存的年代最久遠、保存最完整、路程最長、馬蹄印最深的古代青石板路,和很多景點的石板路不同,這裡的石板路,更多的是已經磨出光亮的石塊與高山的草甸結合在一起的,更顯出它的滄桑與不同。2013年5月被列入全國第七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靈關古道便是這其中的一段。

越往前走,兩側的山嶺越近,峽谷變得越發的幽深起來,很難想像,當年的馬幫是如何行走在這一條古道上的。據史籍記載,早在戰國時期,清溪古道所行路線就成為「西南民族走廊」的重要一段。公元前383年秦獻公時羌人南遷至蜀後,逐年向南遷移形成最初的通道,路經今漢源、甘洛、越西、喜德、冕寧、西昌等地。隋大曆年間史萬歲南征,首次對該道進行維修和開發;唐貞元十一年(799年)川西節度使韋皋為和吐蕃通好南詔設「清溪關」。這裡至今也還保留著傳說中唐僧西天取經的曬經石、通天河等地名,而紅軍長征時,也曾在這裡留下了「佯攻部隊」戰士們的足跡。

行走在清溪峽谷,只見清流淙淙,響徹峽谷;兩岸絕壁千仞,古樹繁茂,青藤飄拂;清溪古道穿越其間,伸向遠方。峽谷中兵營遺址、飛來寺遺址尚在;岩上馬蹄腳印猶存,古代那些無休止征伐械鬥的戰爭歲月,那些漫長南絲綢之路上的商旅之行……引起您無盡的遐想。

溫馨提示

交通:

成都或西昌出發,經雅西高速至石棉縣下,跟著導航往甘洛方向開,路況總體較好,有一兩處相對較差的路面為碎石路,進入甘洛境內後,為柏油路+水泥路,途中最高點海拔約在2200米左右,之後轉入008鄉道,即可到達坪壩鄉政府。008鄉道路段為水泥路,坡道較大,彎路多,需要駕駛技術較好的老司機開車。越野車或底盤較高的車輛為宜,大巴車不建議前往。

行程安排:

如果成都出發當天前往徒步,時間較為緊張,建議第一天從成都出發後,先前往甘洛縣城,逛逛這裡的吉日坡神山和普昌梯田。第二天,從縣城到達坪壩鄉 開始徒步,清溪峽古道可以一直走到漢源,但如果沒有人開車到漢源接,建議在古道內徒步到一半或三分之二時就返回。

小貼士:

1、當地用餐不方便,建議自帶乾糧;

2、古道內氣溫較低,可多準備一件外衣。

文/圖 董梁 涼山日報全媒體記者 宋恩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bD47DHIBd4Bm1__Y6_Z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