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我想喝雪碧?",你的第一句話很重要,決定娃是否幸福
每個人都有自己不同的慾望,甚至慾望的強度也是不一樣的。在現實生活中,大多數父母都希望給自己的孩子"最好的"。
很多父母不想讓孩子受苦,所以,面對孩子的慾望,父母總是盡力滿足孩子的要求。當然,也有一些父母總是鄙視孩子的慾望,這導致了孩子長大後的一系列問題。
如果不能正視孩子的慾望,可能會導致孩子內心所需得不到滿足,從而影響了孩子的幸福感。
"爸爸,我想喝雪碧",你的第一句話很重要,也決定著娃是否會幸福
兩天前,我去銀泰購物的時候,也看到了一個這樣的場景,這讓我非常難過,甚至無法忍受。
一個男孩看著他旁邊的飲料攤,滿懷期待地對他的爸爸說:爸爸,我想喝雪碧。
不可以,我帶了水,渴了就喝點水,男孩的爸爸本能地拒絕了孩子的請求。
然而,孩子依然不依不饒的說:我不想喝水,我只想喝雪碧。
那孩子可憐地求著爸爸。
爸爸仍然堅定地說:你還年輕,喝雪碧對你的健康不好。
說完話後,爸爸就離開了,孩子立刻受屈的眼淚掉了出來,一邊擦眼淚一邊追著爸爸。
孩子委屈的樣子也使人心痛。
分析
我們都知道喝雪碧不好,但是當孩子們想喝雪碧時,我們合理的拒絕是對的嗎?
1、禁止兒童的需要可能導致缺乏心理
父母都一樣,有了孩子,我們都不希望他會受傷。
可是飲料中含有大量的添加劑、防腐劑,會對身體造成傷害,還有一些薯片、糖果等等,在孩子提出"想"的時候,父母都會以不可以來拒絕。
但父母有沒有想過,在一個又一個的"不"中,你忽視了孩子的存在。
扼殺孩子的小小慾望會導致孩子對某事的極度渴望,從而產生缺乏心理。
很多成年人的怪癖都是源於未實現的童年願望。
長大後,他們會以曾經的缺乏來填補內心的空白,以此獲取這種短暫的安全感。
而且,這樣的孩子也容易變得焦慮,有控制欲,甚至會沉默、叛逆、心理敏感等,也不利於孩子的成長。
2、孩子喝的不是雪碧,而且幸福
如果孩子想喝一杯,父母可以以正常的方式對待。
比如,告訴孩子,為了確保你的健康,可以適當地喝一杯飲料。
畢竟,沒有享受過這些零食的孩子,他們的童年並不完美。
當然,我們也不能過分的寵愛著孩子。
孩子之所以想要喝雪碧,其實也不是單純想喝,他喝的是幸福,是想要體驗那種感覺而已。
3、既然孩子有需要,聰明的父母該怎麼辦?
其實,孩子並不像我們想的那樣不講道理,但孩子還小,缺乏自控能力,好奇心很強,所以每次看到大人喝,他也總想嘗一口。
作為父母,我們怎能不傷害孩子的身體的情況下,也不傷害孩子的心理?
這就需要父母尊重和理解孩子的感情,不要強烈拒絕。
如果孩子想喝,我們不應該強烈拒絕,而應該試著去理解孩子,事實上,適當的滿足有利於兒童的發展。
過分關注孩子的身體,忽視孩子的心理,輕則會讓孩子失望,重會影響孩子的心理健康。
父母們要明白,愛從來不是被偽裝成"為了你好",而忽視和拒絕孩子們的需要。
身為父母,尊重和理解孩子們的感情,真正為了孩子們的利益著想,這才是正確的。
我們越是忽視和排斥孩子,孩子的想法就會越多。
聰明的父母知道孩子的身體很重要,但孩子的心理需求也更重要,兩者都可以同時考慮。
當允許我們的孩子喝的時候,孩子就會明白,父母允許自己喝是因為他們愛自己,而父母控制自己,也是因為愛自己。
不同的是,前者是尊重孩子的需要,後者是愛護孩子的身體。
當你的孩子想喝雪碧時,你會怎麼做呢?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bBzMUG8BMH2_cNUgI4z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