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金錢龜未來的出路在哪?走什麼途徑才有回暖的可能?我相信這兩個問題是養殖戶近幾年來想得最多的吧。我入行不久,本沒有資格談論這兩個問題,但是我還是想分享我對石金錢龜行業的一些看法。(僅個人看法,不喜勿噴)
石金錢龜
石金錢龜在價格暴漲的頭幾年,吸引了很多人入行,入行的人在引入苗子之後的幾年,苗子變成了種龜,種龜又產下了蛋,又孵化成了苗。於是一個「投入-產出-投入-產出」無終端消費的閉環形成了,經過暴熱的幾年發育,現在這個龜的數量已經遠遠超過我們的想像,用物多必賤來修飾它,恐怕也是非常貼切的,畢竟這是市場經濟調節的結果,也是供需關係失衡的正常反應。
石金錢龜
曾經,有網友私信我,石金錢龜還有沒有回暖的可能?對於這個令人揪心的問題,我沒敢怎麼回答他,我只說了一句:石金錢龜在如今這麼高知名度的條件下,如果它的數量能控制在2008年以前的數量,它就有回暖的可能,如果這個可能是真的,它還會不會暴漲,我覺得我要是再多說一句,恐怕有馬後炮的嫌疑。不過,不可置否的是,如果還想期盼石金錢龜回暖,很重要的一個前提條件是:找終端,去庫存或者自動去庫存。
石金錢龜
首先說第一個:找終端,去庫存。
往大的方面概括的話,就是人為消化掉,比如上餐桌,比如製藥廠收購龜板做入藥的原材料。這兩種方式的需求量都很巨大。先說第一個:如果是上餐桌的話,成龜(商品龜)就會被開發成一道菜。如果這道菜能普及開的話,就目前這點庫存量,恐怕吃不了多久,就會把買方市場吃成賣方市場,也就是說「原來龜貨多,買家可以隨處選」變成了「龜貨少,買家沒得選」,這樣一來,市場供需關係由原來的供>求,變成供<求,那龜價就起來了。但是,這是理想的狀態下建立的幻想,石金錢龜能不能順利被大眾接受成一道菜,還得打個問號,而且,即便有人願意嘗試一道龜菜,它的消費價格能不能被大部分人接受或者只是小部分人接受。這些因素,都會對龜的出貨量造成直接的影響。而我認為能左右石金錢龜能否做為一道菜的因素有兩個「一個是大眾在飲食觀念上接不接受得了吃龜,另一個是錢包夠不夠肥」。然後說第二個:製藥廠會不會收購龜板作為入藥的原材料。其實龜有無實際的藥用價值,這個是醫學家的事,但是在眾多關於石金錢龜的書籍中,目錄處都標有「藥用價值」四個字,我想這並不是空穴來風。但是,不是說石金錢龜有藥用價值它就一定能出得了貨量。我們進行一個假設:假如說石金錢龜有藥用價值且它的藥用功效是獨一無二的,也就是說沒有其他替代品能提供跟它一樣的藥用功效的藥材的話,那它才會真的被製藥廠引進當藥材,如果這個假設成立,那它的出貨量也是非常大的,去庫存的能力就非常強,但同時,這也意味著它的製藥成本很高,因為龜的收購價高。那,反過來說,如果它確實有藥用功效,但是因為它的收購成本很高,所以製藥廠很有可能會尋找比它價格更低而且藥效相當的替代品,這樣一來,這石金錢龜想當藥材出貨,也還是行不通。
石金錢龜
再說第二個:自動去庫存。
自動去庫存聽起來多少都有點匪夷所思,這對石金錢龜行業來說,是一種大無畏、無私奉獻的做法,通俗一點來說,就是斷臂自救。怎麼個斷臂自救法?把公龜母龜大批量殺掉,從源頭上減少產出能力,讓現有的庫存量慢慢消耗掉,但是這種做法在現實中是不可能實現的,因為沒有誰願意這麼做,不過這個在理論上確實是可以行的,因為它的根據就在於減少供給,花時間讓市場修復失衡的供需關係,變「供>求」為「供<求」,這樣,行情才有回暖的可能。人性化一點的做法是,養殖戶不再培育苗子或者少量培育苗子,把龜蛋挪做它用,不再進行孵化或者少量孵化。原理跟剛才說的一樣,同樣的,這個也僅僅是理論存在而已,因為在行業內,沒有誰能做得到這麼大公無私,斷臂自救,況且,要做到這一點且能達到這樣的功效,只有整個行業的人達成共識,一致執行,或許才有希望,但是話又說回來,如果原先行業內有這種共識,石金錢龜也不至於崩盤到如此地步。(這個有點腦洞大開不切實際了,但是我所闡述的是一個市場供需原理而已,大家看看就好,還有,減少供應量只是其中一個條件而已,最終還是要看消費終端的去庫存能力,只有兩者結合起來共同發揮作用,這樣前景就更明朗一些。)
石金錢龜
所以,關於石金錢龜未來的出路在哪?還有沒有回暖的可能?不是誰說行就行,說不行就不行的,這個不確定因素還有,也許除了上文腦補的那幾種途徑以外,本身低迷的龜市行情也會逼迫一部分養殖戶退出市場,在一定程度上減少養殖戶數量,這樣持續一段時間後,供給端變少,未來會不會出現供<求,還不好說,既然不好說,那就都交給時間去梳理大家想得到的答案吧。
石金錢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