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成績出爐,那些「學霸」家庭出來的孩子,大多有這個共同點

2022-07-02     峽谷爆笑團

原標題:高考成績出爐,那些「學霸」家庭出來的孩子,大多有這個共同點

最近一段時間,高考成績出爐,網上每天都能刷到高分學霸,看了一些視頻,我發現那些「學霸」,他們的家庭大多都有這些相似的地方,不信你看哦。

1.父母關心孩子學習,但是不干涉,從小培養好習慣。

廣西南寧三中蒙瑞俊,高考總分728分(民族加5分),語文133分、數學150分(滿分)、英語147分、理綜293分,因學習成績優秀,他被同學稱為「蒙神」。

在採訪中,他說: 「在我小的時候,每天晚飯後,媽媽總會拿著一本書念給我聽,逐漸讓我養成了讀書的習慣,儘管我的父母可能不是數學天才,但是他們從小給我培養了這樣的學習習慣和思維習慣,對我今後的學習會很有幫助的。」

父母重視孩子學習,卻又不干涉孩子學習,這才是最明智的,也是對孩子最大的尊重。

我在樊登讀書會看過一期節目,《學習的格局》作者黃靜潔與樊登的一段聊天,我覺得她講得挺好。

我們大多數父母喜歡陪著孩子寫作業,看到孩子不認真寫,或者做一些小動作就開始「叨叨」,以至於一寫作業雞飛狗跳,不寫作業母慈子孝,其實我們大人把自己的位置搞錯了。

我們是家長,作業是孩子自己的,就該讓他自己承擔起寫作業的責任,如果孩子沒完成作業,被老師批評一次,下次他自然就會主動了;如果父母盯著孩子,不斷嘮叨,孩子心情不好,父母心情也不好,父母越管孩子,孩子越墨跡。

黃靜潔老師說:「我一般不陪孩子寫作業的,都是孩子自己在他房間寫,而我坐在客廳寫自己的書就行了。」

父母就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和榜樣,那些學霸的父母,他們懂得從小培養孩子的好習慣,但是他們不干涉孩子學習,孩子主動學習的效果比被動學習效果更佳,所以,從小培養孩子的小習慣,父母不干涉孩子學習,反而事件好事。

2.父母的工作通常比較好,工作中也是需要經常學習的。

據調查發現,那些學霸家庭的父母,大多從事這些工作:公務員、教師、 醫生、工程師或者事業單位,因為從事這些工作的人,她們在工作者也是需要不斷學習的,考證、考職稱、寫論文、做科研,父母學習氛圍如此濃烈,孩子看到父母這麼努力學習,就會產生「共情」,也想學習,家庭氛圍好,孩子學習自然也差不了。

為什麼老師的孩子特別容易當學霸,那是因為老師本來就是從事教育的,她們知道怎麼培養孩子,特別是媽媽當小學老師的,媽媽通常比爸爸更細心,小學是基礎,小學階段培養好習慣,會讓孩子受益一生。

《一雙兒女,兩個清華》作者邱立勇,他跟妻子都是老師,從小就培養孩子各種小習慣,兩孩子從小學習就很好,長大後特別優秀,紛紛考上了清華,孩子的成功與與他們夫妻兩人的教育是分不開的。

高考「蒙神」蒙瑞俊在採訪時說:「我的爸爸是銀行職員,媽媽是幼師,雖然我的家庭很普通,但正是在家庭里培養了一個個小習慣,成就了我。

銀行有的屬於事業單位,幼師也是做教育的,他父母的工作相對來說,也是比較好的,經濟上能給予他很大的幫助,學習上又能做出明智的選擇,重視學習,但是不干涉孩子學習。

成都市新津區成外學校,LH學霸,父母都曾是華為工程師,孩子學習很好,穩拿全校第一,多次參加全國性比賽獲獎,他說:「感覺學習不是很吃力,學習能帶給我很多快樂,我的愛好很廣泛,彈鋼琴、看書、書法、素描」。

有網友說:這才是真正的學霸,一看就不是被父母逼出來的,而是自己主動學習。

縱觀上述,那些學霸的父母,工作往往通常也很好,父母都是比較上進,愛學習的人,父母為孩子做出了很好的榜樣,真的是言傳不如身教。

3.父母與孩子的關係比較好,親子關係

高考結束後,有個家長發了重新裝鎖的視頻,說:「考試總算結束了,房門鑰匙也該裝上了」,下面有人說,我以為就我們家這樣啊,原來你們也這樣。

大一點孩子,進入青春期,叛逆,父母不好管,不敢說,一說孩子就進屋關門,家長怕家長做傻事,只能把門鎖卸掉,但是這樣治標不治本。

為什麼那些學霸的親子關係比較好呢?

我很喜歡李玫瑾教授說的話,她說:「6歲之前的孩子,父母最好自己帶,如果實在沒時間,帶到3歲也行,小時候你工作忙不帶,等到孩子12歲以後,你在想管他,他壓根不聽你的。」

父母自己帶出來的孩子,他跟父母比較親近,就算到了青春期,你們之間產生矛盾,你罵他一句,他也不至於尋死滅活;如果這個孩子從小你都沒帶過,你還想管他,你罵他一句,他殺了你的心都有。

我們經常看到別人家孩子,跟父母關係很好,那是因為人家父母從小就跟孩子培養親子關係,好的小習慣從小都培養好了,孩子大了父母省心,家庭關係融洽。

美國著名親子溝通專家、「平和式教養法」創始人蘿拉·馬卡姆博士說過一句話,他說:「育兒中要把80%的力氣,花在搞好親子關係上。」

「遊戲力」育兒理論的創始人科恩博士也強調說:「大部分育兒問題,都是親子關係中的情感聯結沒有做好,而親子聯結的好壞,會對孩子未來的學習、生活、成就乃至社交都產生影響。」

所以,我覺得育兒的本質是要跟孩子培養良好的親子關係,關係好了,其他方面也不會差,良好的親子關係是一個家庭健康發展的基礎。

縱觀學霸家庭,讓我們明白了一個道理,那就是:

父母從小要培養孩子的小習慣,使孩子受益終生;

父母要重視孩子學習,但是不要干涉孩子學習;

父母要多陪伴孩子,與孩子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

父母要給孩子做出正向、積極、健康的榜樣樣子,畢竟言傳不如身教嘛!

那些學霸,他們的父母不僅注重的是教育方法、 學習習慣 ,並且還很關注孩子的性格養成,小學時父母就多幫孩子樹立好習慣,高中後孩子學習更優秀, 現在的高考不是拼孩子,而是拼家長,拼家庭。

其實學霸父母的方法,我們普通人也可以學起來,畢竟好習慣養成得趁早。

圖片來源網絡,侵權刪

#有趣世界童真無限#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b98a8427c97d6f9671106610e7f293d7.html